东晋安帝义熙元年(),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陶渊明,登上鄱阳湖畔的一叶小舟,高唱《归去来兮辞》,回到了庐山脚下的栗里陶村,开创了田园诗派。
栗里陶村,渊明故里,正是位于德安县吴山镇(一说星子温泉)。
吴山,因山得名。境内杨泉山,曾名吴山,“昔有吴氏之故里云”。年撤销德安县樟树乡,划归吴山乡,十年之后,设立吴山镇。
德安县西北部——吴山镇。这里是北宋名将王韶、田园诗祖陶渊明的故乡;德安县苏维埃政府在此成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潘公戏”诞生于此;这里的青山秀水养育了世界名模吕燕......
吴山,并不是她最早的名字。古时属敷阳乡,《汉书·地理志》载:“历陵有傅昜山(音为敷阳)。”古历陵即今德安,傅昜山(敷阳山)即今之望夫山。
古时将敷阳山之西称“敷里”,敷阳山以东称“敷外”。今天的吴山镇,就属当年的“敷里”。所以有王韶,三万敷里坂人之说。
除此之外,“三万”、“山万”、“山湾”都是她的名字。相传白马将军杜逵弃官隐居山湾,找他的人将“山湾里”听成了“三万里”,“三万”之名由此而生。
正所谓“武后残忍遭唾骂,杜逵仗义扬美名。杜姓改桂巧隐身,山湾里头出奇闻。”
不过传说归传说,“山湾”之名,更切确与此境内以西山湾地片有关。同样,葛洪、贺山、张塘、西源、樟树等名与这片土地都息息相关。
▲吴山镇行政沿革,一楚君整理吴山的历史,同她曾用过的名字一样,丰富悠久。闵家铺、何铺埂、吴山杨村、四方桂村等新老古镇,葛洪、五台、红桥、林居、蔡河、张塘、山湾、樟树等古村旧迹,见证并成就了吴山古今的变迁与发展。
▲图来源:德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