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魅力的中国戏曲文化四花鼓戏

花鼓戏,中国汉族地方戏曲剧种,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戏。湖北、江西、安徽、河南、陕西等省亦有同名的地方剧种。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花鼓戏流派的总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之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它源自湘南民歌发展而成,从一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演唱。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按其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音乐主要是以极具地方特色的湖南花鼓大筒、以及唢呐、琵琶、笛子、锣鼓等民族乐器作伴奏。曲调活泼轻快,旋律流畅明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而《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特别是唱遍大江南北,风靡海内外的湖南花鼓戏名剧《刘海砍樵》其脍炙人口的“比古调”唱段,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所喜爱。年,花鼓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鼓戏种类

湖南各地的花鼓戏剧目就有余出,湖北有“大本三十六,小出七十二”的说法,大多是反映人民劳动、男女爱情和家庭矛盾的,例如《打鸟》、《盘花》、《雪梅教子》、《鞭打芦花》、《绣荷包》、《赶子上路》、《刘海砍樵》、《补锅》、《告经承》、《荞麦记》、《天仙配》、《酒醉花魁》等。还有一些以喻老四、张德和为主角的戏,都以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因此花鼓戏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再加上语言不同,师承起源不同,流派不同,每个地区的花鼓戏都有各自的风格特色,所以花鼓戏的种类也就五花八门了。

湖南有长沙花鼓戏、常德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湖北有东路花鼓、黄孝花鼓、天沔花鼓、襄阳花鼓、远安花鼓、阳新花鼓、郧阳花鼓、随县花鼓、崇阳提琴戏、通城花鼓戏;此外亦有安徽的凤阳花鼓戏,皖南花鼓戏,河南的豫南花鼓戏,浙江花鼓戏等等同名的地方剧种。据年统计,仅湖南省就有54个花鼓戏剧团,湖北的天沔地区就有5个花鼓戏剧团。不仅剧团甚多,名角辈出,而且在许多地方都出现过“三里五台”的景象和台上唱、台下和的生动场面。

主要腔调

牌子,有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源于湘南民歌,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活泼、轻快,适用于歌舞戏,是湘南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小调。有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虽属明、清时调小曲系统,但已地方化。各种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表演特点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行当仍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小丑夸张风趣,小旦开朗泼辣,小生风流洒脱。步法和身段比较丰富,长于扇子和手巾的运用,拥有表现农村生活的各种程式,诸如划船、挑担、捣碓、砍柴、打铁、打铳、磨豆腐、摸泥鳅、放风筝、捉蝴蝶等等。后期由于剧目的发展,表演艺术也有所丰富,如吸收了兄弟剧种的一些毯子功和把子功,充实了武功表演。行当,花鼓戏的行当分工也更趋细致,不但由“三小”发展到生、旦、净、丑,而且“三小”中也有更细的分工。以长沙花鼓戏为例,小丑又分褶子丑、短身丑、官衣丑、烂布丑、奶生丑;小旦又分正旦、二旦、花旦、闺门旦;小生又分正小生、风流小生、武小生、烂布小生、奶生子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各地的花鼓戏都各有一些著名演员,有长沙的何冬保(丑)、湘潭的廖春山(旦)、邵阳的王佑生(老旦)、桃源的张树生(生)、岳阳的杨伯成(丑)、衡阳的张廷玉(小生)等。

更多戏曲知识请在后期下载“戏曲颂”app

赞赏

长按







































上海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医院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tc/1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