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概况
简称“晋”,又称“三晋”,古称河东,省会太原市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地理位置
山西位于中国华北
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东与河北为邻,西与陕西相望,南与河南接壤,北与内蒙古毗连
地形
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峦叠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两山夹一川”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
气候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
面积
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
下辖11个地级市,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阳泉市、吕梁市、晋中市、长治市、晋城市、临汾市、运城市
人口
山西省常住人口.34万人
民族分布
山西省人口以汉族为主
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彝族、苗族、土家族等53个
二、交通与资源
铁路
山西省是华北重要交通枢纽
为同蒲、京包、大秦、石太、太中银、太焦、神黄、石太客专、大西客专等重要干线交汇处
公路
山西省“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型
航空
山西省共有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运城关公机场、长治王村机场、大同云冈机场、吕梁大武机场、临汾乔李机场、忻州五台山机场等7个民用机场
资源
水资源
山西省是黄河与海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是海河主要支流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的发源地,被誉为“华北水塔”
动物资源
以陆栖类为主,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1种
植物资源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野生药用植物广泛分布
矿产资源
山西矿产资源丰富,是资源开发利用大省,资源储量居中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层气、铝土矿、耐火粘土、镁矿、冶金用白云岩等5种
三、历史沿革
远古时代
西侯度文化遗址、陶寺遗址、丁村遗址、
春秋
晋国发展强大,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战国
晋国卿族赵、魏、韩三家三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
秦
在山西设有河东、太原、上党、雁门、代五郡分辖
隋
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
唐
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山西被唐高祖认为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宋
山西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
元
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明
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
清
开始称山西
四、文化艺术
历史名人
政治
晋文公重耳、武则天、狄仁杰、裴度、司马光、高金、杨深秀
军事
薛仁贵、关羽、张辽、卫青、霍去病、徐向前、傅作义
文学
罗贯中、白居易、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柳宗元、元好问、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傅山、赵树理、艾青
科学
裴秀
传统戏曲
大戏
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
民俗艺术
黄河文化
河边民俗博物馆、乔家堡民俗博物馆、丁村民俗博物馆
威风锣鼓
天下第一鼓,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面塑
对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祷,是生活理想的体现
花馍
“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多个品种
炕围画
以颜料做底,色彩画花,桐油涂罩,既鲜艳亮豁,又坚固耐久
五、旅游资源
世界遗产
长城(),平遥古城(),云冈石窟(1),五台山(9)
AAAAA景区
大同云冈石窟景区、忻州市五台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7),晋城市阳城县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晋中市介休市绵山风景名胜区(),晋中市平遥县平遥古城景区(),忻州市代县雁门关景区(),临汾市洪洞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太原市
其他
寺庙宫观
晋祠圣母殿、悬空寺、五台山建筑群、平遥双林寺
石窟造像
大同云冈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长治羊头山石窟、平定开河寺石窟
城垣关隘
雁门关、平型关、宁武关、娘子关、偏关
古文化遗址
芮城西侯度遗址、合河遗址、襄汾丁村遗址、沁水下川遗址
六、风物特产、民俗
晋菜
咸香为主,酸甜为辅
南派:运城、晋城、临汾、长治,偏清淡
北派:大同、五台山,重油重色
中派:太原,兼收南北之长
特产
酒
汾酒、竹叶青、太原葡萄酒
农副产品
老陈醋、稷山板枣、“沁州黄”小米
手工艺品
台砚、平阳木板年画、大同艺术瓷、平遥推光漆具
七、知识拓展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个,石雕造像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五台山
五台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中华十大名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位于山西省忻州市。
《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截至年,五台山有寺院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年)扩建,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平遥古城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年,平遥古城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年7月13日,平遥古城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
世界遗产中心描述称: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明洪武2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称作“祖”、看作“根”。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长达50年之久,涉及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
宋运祥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