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炎热的京城来到五台山深处顿时被这里“清凉”的山风所笼罩,避暑圣地果然名不虚传,人们在这里享受大自然的惬意凉爽抚慰的同时,也聆听着来自不同寺庙那悠远的晨钟暮鼓声。
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清凉山。这里更是佛教的胜地,穿行于一座座庙宇间,不管是旅游者还是膜拜的信众都会有着一种独特的感受,来自天地间的沁心清凉和来自佛祖的庄严肃穆巧妙地、和谐地相融合,从而影响着每一个人的身心。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的忻州市五台县,属横贯南北太行山系的北端。所谓五台是指这里五座拔地而起巍然耸立的山峰,而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每一个台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台分立,山水环绕。从镇中心到五个台的距离均在20公里左右。方圆多公里的五台山最低处海拔仅米,最高处北台顶海拔达到.1米,被誉为“华北屋脊”。
据考证,佛教传入五台山,始于东汉,这里的大孚灵鹫寺为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由于汉明帝的推崇,五台山开始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的中心。到了南北朝时期,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据唐代高僧慧祥所著《古清凉传》记载,到了唐代,五台山寺院达三百多座,僧侣超过三千人,这使五台山在中国佛教界取得绝对统治地位,至唐德宗贞元年间,僧尼达万人之众。从唐朝开始这里的影响波及海外,来自印度、日本、朝鲜和斯里兰卡等国佛教徒和僧众纷纷来五台山朝拜。多年来,随着历史的演进,朝代的更迭,虽经多次崇佛和灭佛,五台山终是佛山之首,香火不断。
大凡庙宇众多、香火旺盛之地总少不了灵山秀水,气候特别的特点。《古清凉传》中也说:五台山,名为紫府,常有紫气,仙人居之。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使得夏秋季节,山谷间常常云雾缭绕,而一早一晚的霞光夕照又为云雾镀上了梦幻般的紫色和金色,远远看去紫气升腾翻滚,而紫气往往被看作是祥瑞之兆,在此居住犹如仙人一般。
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寺庙林立鞠传江摄影
其实,这里的气候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由于地势高,一年的寒冷期超过天,北台叶斗峰顶四季被雪覆盖,背阴面的沟壑中常年冰雪不化。我们在翻越五台山去恒山的路上,就看到背阴坡沟谷中被厚厚的冰所覆盖,然而,在冰的旁边就是茂密的丛林和漫山的野花,不得不折服五台山独特气候和自然景观。正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夏季里这里有时山腰风雨雷电,山顶却阳光灿烂。台怀镇被五台环抱,镇中心海拔米,年平均气温4.5℃,年极端最低气温-37℃,年极端最高气温只有27℃。
五台山的宾馆、民宿、客栈众多,很多客栈的名字带有“佛”或“禅”的字样,禅心居、佛光山庄、云中客栈、静心苑等等,只看这些客栈、酒店的名字就感觉禅意浓浓了。开民宿酒店成为当地居民重要的生财之道,每一条山沟里都聚集了各式各样的民宿、客栈。我们住在一家叫锦绣山庄的酒店里,夜里需要盖厚厚的被子,体验了五台山的清凉。清早5点钟就被窗外动听悦耳的鸟叫声唤醒,背起相机沿着弯曲山路前行,山谷里十分安静,两边山上被浓密的树木覆盖。清晨,这里似乎是鸟儿的天下,布谷鸟们在远近不同的树上发出悠长的“布谷”声,而野山鸡们在不同山头的密林深处发出高亢的鸣叫,还有众多不知名的鸟儿在丛林深处欢快地唱着,高低不同的鸟声在山谷中此起彼伏回荡着,仿佛进行着鸟的大合唱。不时有巨大的山鹰在山谷的上空翱翔着,薄薄的雾像纱一般挂在远处的山腰间,太阳倒像个羞涩的孩儿在山边露出半个脸来,山坡草丛中的野花挂着露珠,在霞光的映照下闪着迷人的光芒。清风徐来,鸟语花香。此时此景,的确让人能够忘掉自己,沉浸在一种特殊的境界里。大自然的视听感受如此美妙,仿佛一股清泉流过心田。
庞大的五台山脉,仿佛是一百科全书,来去匆匆,只能感受其凤毛麟角。假如有时日,能够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细细转,慢慢看,感受这里的清凉,体会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当是美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