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口外,也称“走西口”,是山西人耳熟能详的话题。这里说的是一则赤脚走口外的故事。
西口古渡五台县与代县交界之地有个双柴村(现归代县管辖),村中有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小伙叫王小子。王小子出身贫寒,为了谋求生计,小子决计走口外闯一闯,希望能闯出一片新天地,改变家境。这天,他迎着朝阳,怀着自信,带着美好的憧憬,带着家人的希望,徒步踏上走口外的漫长之路。
龙王堂村牌楼晌午,他到了龙王堂村,想到自己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姐姐在这里做媳妇,就顺便与姐姐告别叙叙话。姐弟相见后,得知弟弟要独身走口外,姐姐不免有些伤感,姐姐以关爱的目光,把弟弟从头看到脚,从脚看到头,看了又看。看到弟弟脚上的鞋脚梢露出脚趾,后跟底帮分离,关切地问弟弟:“你脚上这双鞋能走到口外吗?”弟弟还未回答,她就寻出一双自己亲手做的、王小子他姐夫穿过的半新旧鞋让弟弟换上,也挺合脚。吃过午饭,弟弟说要趁早赶路,于是告别姐姐上路,姐送弟于村外,临别嘱咐道:“外面要是待不下去就回家,别太勉强自己。”弟弟欣然点点头,姐姐目送弟弟踏上了走口外的路。
龙王堂碑石姐夫背柴回来,看着这双破烂的男人鞋。问这是谁的鞋,姐姐把方才弟弟来家,要去走口外,自己把那双半新旧鞋让他穿上上路了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丈夫。姐夫也是个开明人,便道,弟弟出门在外不容易,应该把家里那双新鞋拿给弟弟,能多穿些日子。
姐姐说:“我想新鞋倒是有一双,你偶尔走亲戚要穿,送给弟弟怕你不高兴。”姐姐说出了她里的活。姐夫急问弟弟几时出发的,姐姐说不足半个时辰。姐夫急倒子取出新鞋,姐夫抱着新鞋,向着走口外的大路奔去。跑啊,追啊。很快看到了弟弟的身影,他边跑边喊:“小弟——慢走——小弟——横走——”王小子听见由远而近的呼喊声,回头一看是姐夫追跟而来。小于以为姐夫是为了追回那双半新旧鞋而来。姐夫越追越近了。
小子威跑起来,后面跑着追着的姐夫呼喊声越近了,小子回头看姐夫依然紧道不舍。没办法,他索性将姐夫的半新旧鞋脱下来,刻意置于路中央,赤着脚向前狂奔而去。当姐夫跑上来看到当路的半新旧鞋,常言说“物见本主会说话”,方知小弟误会了自己的意思,姐夫懊恼不已,起身再望,小子早无踪影。姐夫把半新旧鞋抱起来,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他回头慢腾腾地归家,一路想着怎么跟妻子交代。
古代的门楼姐姐一看姐夫追了半天,新鞋没换上,半新旧鞋反而也给抱了回来。任凭姐夫怎样解释,怎样自责,姐姐都是一股怨气,除了抱怨,还是抱怨。姐姐疼爱弟弟,牵肠挂肚,两眼泪水欲止又流,当晚彻夜未眠——赤着脚走口外,何其难啊!光在弟弟的脚上,疼在了姐姐的心里!穿着鞋走有奈,脱下鞋走无奈,罢罢罢——是弟弟命苦,但愿平安就好,有奈无奈,命该赤脚走到口外。郁闷的姐夫无话可说。
就这样,“有奈无奈,赤脚走到口外”这句富于时代色彩的话在晋北广为流传。
再说王小子赤脚走到口外谋生,不久赶上口外战事忽起,小子从军,入军营跨上战马。一天集合号响起,他正在营中手端饭锅吃饭,忍饥挨饿长大的小子,饭量非常大,他难舍又香又热的眼前饭,便索性持锅上马,边集合边吃。刚刚上马,军令已下,命将士们全面出击,要一举开灭敌人。此时饭锅的饭已所剩无几,出身贫寒的他,饭锅也舍不得丢弃,就把锅连剩饭一起扣于马屁股上。锅连饭本身就热气交加,战马在又烧又烫的刺激下猛跑,扑入敌营,势不可挡,踏伤踩死敌人无数。此刻,小子也似乎被战马感染,变得异常凶猛强悍,挥长抢在马背上拼杀,人与马一起在敌阵中任意驰骋。敌人看到此马此将勇猛无阻,纷纷退让。
小子在乱军中快马加鞭,追至帅旗处,战马腾跃,前蹄蹬空,小子双手夺了敌方的帅旗。忽然“咣当咣当”声响起,一个黑黝黝的东西,从马背上落下,敌人以为是什么精妙的兵器,皆惊而退。小子以枪挑起“神秘兵器”跨上马鞍,双手拖着敌方帅旗,威风凛凛归营报捷。王小子勇猛无比,令敌军丧胆,也震惊了领兵元帅,将军爱惜人才,褒奖杀敌英豪,并奏明朝廷,封其为某地总兵,后称作王总兵。(文/王隆和,图/胡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