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与林徽因封存了1200年的寺庙,

有些地方的存在,

不是因为风景有多美,

不是因为历史有多久,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我们的骄傲。

曾有人狂妄地臆断:

中国大陆已经不可能找到唐代的木构遗存了。

大唐王朝近三百年的建筑辉煌,

难道就这样在故土消亡了?

▲林徽因、梁思成

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攻读建筑系的梁思成和林徽因,

始终坚信,

总还会有那么一座唐代木构建筑,

躲过了无数战火的纷扰,

经受住千年岁月的侵蚀,

在中国大地的某个角落,

等着他们去发现,

去拨开它身上的萋萋荒草。

发现大佛光之寺

到年,

梁思成夫妇前后考察了

个县市,座古建筑。

每次都兴奋奔去,

每次都悻悻而归。

直到一幅画的出现。

▲敦煌61号洞窟壁画

一天晚上,梁思成和林徽因正在书房研究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这本书是他在中国西部考察后所著。

▲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

书中披露了敦煌第61号洞窟两张唐朝壁画。

其中一幅《五台山图》形象地描绘了以五台山为中心,东起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县),西至山西太原,方园五百里的山川地形及风土人情。

▲《五台山图》局部

“大佛光之寺”,

几个大大的黑字就像一道闪电,

一下劈开了茫茫暗夜。

这个出现在唐朝壁画上的寺庙,

肯定是在唐、

甚至更早年代出现。

▲敦煌壁画中的佛光寺

第二天,

梁思成和林徽因

迫不及待地跑去北平图书馆,

查阅有关

“大佛光之寺”的资料。

▲国立北平图书馆

五台山《清凉山志》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唐武宗灭佛时被毁,仅仅12年后佛光寺重建。

二人推断:唐代在五台山修建过的一座“佛光寺”,而《五台山图》中的“大佛光之寺”应该就是这个“佛光寺”。

▲佛光寺资料图

可是一千多年过去了,

它还会在那里吗?

这就是中国的晚唐建筑!

梁思成和林徽因带上助手,

从北平出发,

一路火车、汽车、自行车,

甚至连骡子都用上了,

向着山西五台县的方向进发。

▲前往佛光寺路上

按照之前画好的地图,他们甚至没去县城休息,而是直接赶到五台县豆村。山路坎坷、路途险峻,几个瘦弱的书生几次险些跌倒,却一个比一个兴奋。

“快看那!”

林徽因突然大叫一声。

顺着她手指的位置,

余晖映照的苍山林海间,

竟然露出了雄伟的半边斗拱。

众人狂喜,

几乎是飞奔过去。

寂寞多年的山门,

终于被这些执着的人们,

缓缓推开。

雄伟的大殿,“单层屋顶”、“平面广七间、深四间”,“斗拱高度约等于柱高的一半”,“屋檐出跳深远”···

深谙中国古代建筑的梁思成,十分断定:这就是“唐”的风格,“是后来的建筑所未见的”。

▲资料图

“那高大的殿门,

顿时就给我们打开了。

里面宽有七跨,

在昏暗中显得更加辉煌无比。

在一个很大的平台上,

有一尊菩萨的坐像,

他的侍者们环他而立,

犹如一座仙林。”

▲殿内佛像雕塑

为了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斗拱,

梁思成还忍着腿伤,

搭起高高的架子,

爬到屋顶上一探究竟。

▲梁思成大殿测绘

他发现:支撑屋顶最高一层梁的结构是被称作“叉手”的人字形梁架,而不是后世通用的“侏儒柱”,这是十分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这种结构最晚出自于汉,一直延续到隋唐,还从来没有人发现过实物。

梁思成后来在其《图像中国建筑史》记述:“佛光寺东大殿人字形叉手承脊槫,时国内唯一实例”。

他们还细致地察看了

大殿的斗拱、梁架、藻井···

无论单个还是总体,

都明白无误地证明:

这就是晚唐建筑特征。

美术功底扎实的林徽因,

更是从殿内佛像的

形态、构造、神态等,

一眼就看出这是唐代风格。

▲林徽因考证佛像

也正是她,

在大殿尘封千年的大梁上,

找到了和殿外经幢记载相同的

佛光寺修建年代,

以及寺院的出资建造者。

▲林徽因考证大梁文字

证明佛光寺,

是唐大中十一年(公元年)

由宁公遇捐资所建,

距发现之日整整年。

▲东大殿内供养人宁公遇塑像

中国第一国宝

即便如此之苦,

两人回忆起来却总觉得:

那段时光,

才是最快乐的时光。

回到北平后,梁思成立即发表了《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等文,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

他写道:“这是我们这些年的搜寻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结构建筑。

“不仅如此,在这同一座大殿里,我们找到了唐代的绘画、唐代的书法、唐代的雕塑和唐代的建筑。其中的每一项,都是稀世之珍,集中在一起它们就是独一无二的。”

佛光寺的真容,

终于得以大白于天下。

▲佛光寺结构图

这座传奇的寺庙,拥有中国最大、最重要的木构结构,有现存最古的塔林,有占到全国唐代彩塑半壁江山的35尊唐代彩塑,以及我国仅存的唐代寺观壁画。

被誉为“亚洲佛光”、“中国第一国宝”。

而这,

只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与时间赛跑,

跟时代恶拼后,

抢救的无数古建筑中的一小颗明珠。

▲山西调查

▲华严寺调查

▲正定县调查

历史和文明,

总要有物化的东西来承载。

而承载千年的古建筑

一旦被毁,即是永恒。

我们要做的,

无非是在物转星移、沧桑巨变之中,

留住一段历史,

守住一个传奇。

素材来源:匠心之城(jxzc)

本期责编:非文

为您推荐

就因为这个,《人民的名义》多拍了50集

康震丨每一天都有诗词,每一天都是华章

地球日,是时候温习这些公益海报了!

他,看不清火箭的样子,却让我们实现了中国的航天梦!

赞赏

长按







































中药治疗白癜风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ftrq/1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