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知道松花江为啥这么ldquo瘦

↑↑↑

这是4月9日的松花江

40天之后……

这是5月20日的松花江边

↓↓↓

前几天

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走低

江水缩成细细的一线

大片江底的沙泥滩露出了水面

哈市水文部门监测显示,4月21日8时城区段水位为.09米,5月20日8时城区段的水位为.66米。

29天时间,城区段水位共下降2.43米,达到了自年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投用以来的水位最低点。

松花江“瘦”出了大片滩涂

搁浅的蛤蜊(河蚌)

一片片拼命地往泥里钻

↑↑小编还以为来到了海边~

无奈,日头太毒了

这些蛤蜊纷纷露出来

它们“陷”在泥中

有的已因离水暴晒死亡……

远处看,十分壮观↓↓

近处看,个头还都不小啊~

大蛤蜊露出“头”,“黄马甲”也来了

他们是谁?

21日14时许,新晚报记者在松花江“通江广场”附近看到,一群身着黄马甲的人站在泥地上,将一个个蛤蜊装进袋子里。

“你看看,这些都是蛤蜊壳,有人把‘肉’挖走后,壳随手就扔一边了。”一名“黄马甲”说。

这些壳不清理走

不仅“有味儿”

给人的观感也不好

从20日早开始,他们就来到江边,主要捡拾蛤蜊壳,并负责将陷在泥里露出的蛤蜊挖走。

斯大林公园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场穿黄马甲的人有公园保洁员,也有临时雇佣的农民工,共38人。

接下来——

“黄马甲”顺江而下,负责清理江畔沿线的蛤蜊壳、陷在泥中的活蛤蜊。

松花江的美丽,

有他们的功劳,为他们点

一个大蛤蜊“连汤带水”超过2.5公斤重↓↓

截至21日下午,“黄马甲”队伍清理蛤蜊壳、蛤蜊,总重10多吨。“数量太多,我数不过来装了多少个袋子了”,一位“黄马甲”告诉记者。

那么,问题来了——

松花江里的蛤蜊能吃吗?

★(以下来自-05-16新晚报↓↓)

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研究员张旭彬:现在松花江已达到二类水质,蛤蜊是可以正常食用的,营养价值还挺丰富,江里的青鱼就挺爱这一口。

渔政部门:水质转好,蛤蜊增多,但这些蛤蜊未经检验,可能含有寄生虫、重金属等,如果要吃,最好先高温煮沸。

SO,蛤蜊肉,能吃且肥美~

除了清理蛤蜊壳的“黄马甲”,双休日江边挖蛤蜊的市民也不少,有的图新鲜,有的为了做菜吃。

有人将蛤蜊整个带走,也有人当场就动手挖肉,并将壳丢弃在一旁。记者询问一名正在处理蛤蜊的女士,这些壳会不会被带走,她说:“放这儿扔着呗,往哪儿拿啊!”

蛤蜊肉,您挖走了,

壳,您也不能就扔这里啊~

道里区城管行政执法局驻斯大林公园的执法人员在现场执勤,他们正在对不文明的抠蛤蜊行为进行劝阻。

蛤蜊虽上岸

但看着松花江“瘦”成这样,好心疼

啥时水能来啊?

天气预报说,雨要来了

↓↓

今天有雷阵雨,最低气温跌回个位数:6℃!提醒大家一会儿出门要多带件外套,以免着凉!

上游的水也要来了

“瘦江”很快将恢复风姿

↓↓

原来是为下游放水灌溉~

根据下游农田灌溉情况,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已于19日起将负责加大泄流的五台发电机组减为两台,大幅度减缓泄流量。

哈市水文部门监测显示,21日8时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水位为.67米,相比前一日回升1厘米。

水文专家预测,随着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剩余的两台发电机组陆续关闭,城区段的水位也将慢慢回升至米以上。

美丽的松花江,

还是喜欢你丰满的样子

新晚报记者杜菲菲李毅文/摄/视频

哈尔滨日报记者王冠

综合哈尔滨新闻网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路璐审核:张颖

为大美松花江点zan~

赞赏

长按







































用什么中药治疗白癜风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ftrq/22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