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声乐研究协会常年开设钢琴,声乐(少儿/成人)
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及高清录音、伴奏制作、声乐MV项目,电话
五台民歌一、概述
五台县历史悠久,文化古老。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佛光寺内有一座唐代石刻经幢,经幢底部周围雕刻有手持笙、笛子、古琴、琵琶等八个伎乐的演奏场景。据年《五台县志》记载,《扑地蜂》《王大娘》《采茶歌》等民歌于光绪年间,槐荫村赵成贵收集整理入选《五台八大套》中。
二、杰出价值
五台民歌遍及全县,尤以台城、建安、槐荫、清水河流传最广。五台民歌按其歌词内容和表演形式分为革命历史民歌、传统民歌、劳动号子、新民歌四种。
革命历史民歌大多是反映抗战时期,五台人积极抗战之支前以及讴歌党和军队的思想内容,如:《唱唱咱们的八路军》、《日本强盗真可恨等》;传统民歌反映了五台人民的劳动、生活、爱情以及风俗习惯,如《放羊》、《要女婿、》《小寡妇上坟》等;年经王玉池改编的登台秧歌《五女观灯》获得省市的嘉奖,之后赴京演出,演职人员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亲切接见,现在由五台县机关幼儿园老师排练演出,经常代表我县到外地展演;我们收集到的劳动号子有十来首,大多是体力劳动时,为了协调劳动节奏和强度而演唱的歌曲,演唱形式一领众和,如《打基歌》《打硪歌》;新民歌属于建国初期以来,元宵节闹红火,当地的一些音乐爱好者,利用旧曲填新词的方法改编一些歌曲,也有些作曲家创作了讴歌五台人民和自然美景的歌曲,如《山西有群五台人》《大美五台》等歌曲!(《唱唱咱们的八路军》、《日本强盗真可恨等》《放羊》、《要女婿、》《小寡妇上坟》谱子,胡贵隆演唱登台秧歌,机关幼园演唱登台秧歌)
五台民歌内容质朴、流畅、口语化,采用五台方言,采用比兴、双关、夸张等手法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愁,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如《大钉缸》、《碾糕面》。旋律结构大部分是单乐段的两句或者四句,调式多为徵调式或者宫调式,且多为五声或者六声(加变宫)调式。
五台民歌的演出时间一般为正月十五,文艺队扭完秧歌,能歌善舞的文艺骨干两人以上到戏院中间表演,演唱形式有齐唱,对唱、独唱等形式,唱段之间以锣鼓、唢呐与笙伴奏,所以节奏自由,旋律宽广悠长,即兴发挥较多!
登台秧歌较为特殊,剧本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虽然不像戏曲那样严谨,但是角色也有生、旦、丑之分,舞台布置简单,一桌二椅、两盏“满堂红”即可演戏,文场乐器有唢呐,笛子、笙、二胡等;武场乐器有堂鼓、云锣、小镲、皮鼓、梆子等!(锄田剧照朱宸玉学唱五台民歌)
三、濒危状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流行音乐以及全民K歌的冲击,五台民歌慢慢被年轻人淡忘,一切音乐作品的主题动机都来源于民间小调歌曲,我们虽然收集了一些民歌,但是碍于民歌伴奏制作、比赛和展演等诸多有关传承活动,经费不足,一直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窘况,因此,抢救、整理和传承五台民歌显得尤为重要!
四、保护计划
为了更好地将五台民歌传承下去,我们准备成立民歌传承小组、购置乐器成立民歌乐队,制作伴奏定期请老艺人教授年轻的民歌爱好者,每年举行一次民歌大赛,拍摄视频,上传网站,真正让五台民歌传承下去!
(文章归作者所有,禁止转载)
张书平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