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之光佛光寺

历史和文明,要有物化的东西来承载,比如古埃及金字塔和我们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分别承载了两个古老的人类文明。

我们常说,我们民族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但作为严谨的学界,一般不接受这种说法,因为缺少物证。虽然我们也发掘出土了不少五千年以前的器物,陶制的盆盆罐罐,但它还不能代表“文明”。迄今发现的,能标志我们民族文明最早的器物,只有甲骨文,而它的出现距今大约不到四千年。

上世纪初,日本在系统性的科学技术方面,领先我们一大块。那个时候,属于我们自己的建筑科学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虽然我们有悠久建筑历史,但不过是“匠学”而已。

因而,有日本人放言,研究建立中国建筑科学体系,包括研究古代中国建筑史,只能由日本人来完成。还断言中国大地上没有保存下来唐代及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真是颜面扫地。

好在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咱民族史诗般的英雄——梁思成、林徽因出现了。

在美国学习建筑科学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学有所成之后,回到中国,开启了中国建筑科学之门。

他们先后在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开先河的创办了中国的建筑专业,首创了中国系统性的建筑专业现代科学教育体系,之后又领导了中国首个建筑研究设计机构——“营造学社”。

说他们是史诗般的民族英雄,是因为他们为我们民族创立了史诗般伟业。

就在日本全面发动对华的侵略战争前夕的年6月间,顶着国难当头的恶劣环境,梁思成、林徽因二人领导的工作组,在山西五台县,发现了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年)的建筑佛光寺东大殿,彻底击碎了日本人“唐代建筑在日本”的妄言。

下面说说佛光寺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以及梁林二位的工作与贡献。

那个时代,中国真是到了灾难最深重的时刻。日本学者说,要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只能由日本人完成,中国没有建筑专业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另外,最古老的中式木结构建筑,现存的都在日本(指奈良法隆寺),中国已经没有唐朝及之前的木结构建筑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听到这话,中国人都很“窝心”。那个时代,探索和发现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建立中国建筑学科体系,成了学者心中说不出口的心病。

恰在此时,梁思成、林徽因二人偶然看到了曾在敦煌窃宝的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出版的图册《敦煌图录》。该画册收录了伯希和的团队拍摄的三百余幅敦煌莫高窟彩塑与壁画照片,其中有一幅《五台山图》。

开凿于五代时期(年-年)的莫高窟第61窟西壁上,绘有宽约13.5米、高约3.5米的巨幅壁画《五台山图》。《五台山图》以形象地图的方式描绘了以五台山为中心,东起河北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西至山西太原,方园五百里的山川地形及风土人情,共绘有城郭、寺庙、楼台、亭阁、佛塔、草芦、桥梁等各类建筑多处。

壁画在五台县的区域绘有一座寺庙建筑,标注为“大佛光寺”。

《五台山图》局部(图片来自网络)

梁思成、林徽因二人研究了《敦煌图录》中的《五台山图》,很是兴奋,《五台山图》描绘的是唐代山西、河北景象,说明佛光寺在唐代或之前就已修建。循着这条的线索,梁林二人又在当时的北平图书馆查阅了有关佛光寺的典籍。五台山《清凉山志》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唐武宗灭佛时被毁,仅仅12年后佛光寺重建。由此,二人确认唐代在五台山修建过一座“佛光寺”,而《五台山图》中的“大佛光之寺”应该就是唐代的佛光寺。

这时,时间已经到了年,日本侵华步骤急剧加快,时局日益紧张。梁思成越来越感到时间的紧迫,他和林徽因希望在战争爆发前把华北、中原的古建筑调查做完,以免这些人类的宝贵遗产毁于战火而不能给国人留下一图一景,成为他们终生的遗憾。

随即,梁林二人决定前往五台山。年6月,梁思成拖着一条伤腿,林徽因患着肺病,他们与“营造学社”的两名助手莫宗江、纪玉堂一道,出发了。他们历经艰难险阻,使用了包括毛驴在内的最原始的交通工具,从当时的北平来到山西五台县,经过坚持不懈和艰辛异常的寻找,终于在五台县豆村镇,找到了寂静深山之中的佛光寺。

今天的佛光寺

佛光寺院景,林徽因测量过的经幢,正对面是东大殿

佛光寺是一所佛教寺院,寺院内有建于不同朝代的建筑物若干座,其中被梁思成标记为大雄宝殿的正殿也被称作“东大殿”。

东大殿,不像唐代以后的殿宇那么高大,单层屋顶、“平面广七间、深四间”,“斗拱高度约等于柱高的一半”,屋檐“出跳”深远,这些都属“唐”的风格,“是后来的建筑所未见的”。

梁思成手绘的佛光寺东大殿正面图(图片来自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活页装》)

今天的东大殿,殿前是唐代经幢

东大殿局部(斗拱)

东大殿局部(匾额)

“在今大殿之左(南)侧有塔一座,以形制论为北魏遗物,借以推想,寺之创建当在魏朝。”梁思成记述。

梁思成手绘的东大殿南侧北魏时期祖师塔(图片来自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活页装》)

林徽因勘测东大殿南侧祖师塔(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东大殿南侧祖师塔

在殿内,梁思成发现重要的唐代建筑特征:“大殿的最重要之处就在于有着直接支承屋脊的人字形构架”,支撑屋顶最高一层梁的结构是被称作“叉手”的人字形梁架,而不是后世通用的“侏儒柱”。

“叉手”这种结构的出现,至少不晚于汉,经过南北朝,持续到隋唐,但始终未发现实物。对于“叉手”的研究,仅缘自“山东金乡县朱鲔墓(公元一世纪)石室雕刻和敦煌的一幅壁画”两处,“还可见于日本奈良法隆寺(公认的唐代以前建筑)庭院周围的柱廊”,东大殿叉手“是国内现存此类结构的唯一遗例”。梁思成在其《图像中国建筑史》和绘制的东大殿侧断面图中作了详尽描绘和记述:“人字形叉手承脊槫,国内唯一实例”(见下图)。

梁思成手绘的佛光寺东大殿侧断面图(图片来自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活页装》)

上图局部

此外,经测量,大殿斗拱断面尺寸为×厘米,是晚清建筑斗拱断面的十倍;屋檐探出达3.96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

他们还细致地察看了大殿的斗拱、梁架、藻井以及雕花的柱础,无论是单个或总体,它们都明白无误地显示了晚唐时期的特征。

在几天艰苦工作中,林徽因还在东大殿尘封千年的大梁上和殿外的经幢上找到了相同的佛光寺修建年代和出资人记载及说明。

一根大梁上有淡淡的毛笔字迹:“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殿是由一位叫宁公遇的女性捐钱建造的。梁上的这句题字与殿外经幢上刻写的“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吻合。经幢上刻写的纪年是唐大中十一年(公元年),距发现之日整整年。

因为文物保护的原因,没有拍摄到“叉手”和梁上“题记”的图片。

最终,他们确凿无疑地证实:佛光寺东大殿是中国唐代木结构建筑,日本人可以就此闭嘴了!

唐代经幢局部,文字: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

东大殿内供养人宁公遇塑像(图片来自网络)

之后,梁思成撰写并发表了《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等学术文章,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光寺从此真容得现,被誉为“亚洲佛光”。

梁思成在论文写道:“这不但是我们多年来实地踏查所得的唯一唐代木构殿宇,不但是国内古建筑之第一瑰宝,也是我国封建文化遗产中最可珍贵的一件东西。”

他还写道:“尤为珍贵的是,这座大殿内还保存了一批与建筑物同时的塑像、壁画和题字……。这样,在一座殿内竟保存了中国所有的四种造型艺术,而且都是唐代的,其中任何一件都足以被视为国宝。四美荟于一殿,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可以想见,梁思成林徽因当时的激动之情,他们将东大殿称为“中国第一国宝”。

由此,佛光寺在研究中国建筑史和建立中国建筑学科方面奠定了独一无二的不可或缺的物证基础。

梁思成在佛光寺东大殿内测绘(图片来自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林徽因在佛光寺东大殿考证佛像(图片来自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林徽因测量佛光寺经幢(图片来自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林徽因与东大殿供养人塑像(图片来自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林徽因及助手与东大殿后方山坡上的石塔(图片来自网络)

石塔今天的样子

不仅如此,梁林二位及他们的工作组,先后考察了全国数千座古代建筑,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作了系统测绘、照相,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科学地分析研究,形成了开创性的理论成果,实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由“匠学”到科学理论的飞跃,完成了现代科学意义上中国建筑历史体系的搭建,建立了独特的中国建筑学科体系,出版了中英文《中国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等一批学科奠基性专著。仅从他们手绘的建筑图,就能深深感受到他们的“科学”和科学精神。同时,他们也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发现与保护,为当代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等徽标与建筑,都倾注了他们的智慧与心血。

他们的贡献,好似考古学界、历史学界、建筑学界和艺术学界的“两弹一星”、“神州飞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今天,当你面对古老的佛光寺东大殿,看着它的雄宏的气势、精美的构型、曼妙的斗拱、幽雅的彩塑和壁画,你能强烈地感受到它不单是一座建筑,更是我们先祖智慧、勤劳和审美的结晶;你能强烈体验到我们民族无比的才智和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能强烈感觉到的我们文明的气质和精神的品格。它就像凝固的记录片和乐章,默默展映着我们民族古老厚重的历史和走过的华彩篇章。

说梁林二位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是因为他们用自己艰辛的努力,找回了我们民族应有的荣光和尊严,他们用自己意志、信念和勇气续写了我们的文明,他们搭建起了东方独有的建筑科学体系,并将它的光芒照向人类文明的舞台。

二战结束前夕,美军飞机即将轰炸日本本土,梁思成专门绘制了日本古代建筑分布地图,交由美军,避免了人类文化与物质遗产毁于战乱。这是真的英雄情怀。

踩着他们的足迹、听着他们的故事、看着东大殿披挂的霞光、品着他们手绘的建筑图,心中不禁升起对他们和他们工作的无限景仰。

让我们记住佛光寺!

让我们记住梁思成、林徽因二位大师!

注:年,山西省考古工作者在距佛光寺几十里的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发现了建于公元年,中国现存第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南禅寺”,该寺比佛光寺早建成75年。

中国第一古老木结构建筑——南禅寺

(文中图片除专门说明外,均由作者王熹洲老师拍摄)

来自:







































中科白癜风专家国庆会诊
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ftrq/7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