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膜侧播种综合栽培技术介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一、技术模式或单项共性技术名称
玉米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技术(玉米膜侧播种综合栽培技术)
(膜侧播种机)
二、技术模式或单项共性技术概述
地膜以其增温、保墒等特性在玉米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玉米地膜栽培主要集中在冷凉地区和西北干旱区,地膜玉米多以开沟铺膜、膜上打孔种植为主。这种种植方式增加了玉米生长有效积温、增强了玉米抗旱性,但对于较高积温(有效积温能够满足玉米生长需要)雨养旱作区则只需解决抗旱问题,而无需增温,这些区域采用常规地膜栽培模式虽利于保水保墒,但容易引起玉米早衰而适得其反。其二,在常规玉米铺膜种植中,常因打孔种植覆土板结而造成无法正常出苗,造成的弱苗、死苗情况非常严重,且出苗整齐度差,造成产量低而不稳。其三,常规铺膜种植作业机械受其结构限制,作业速度慢,作业效率低,使得播种成本加大,也是雨养旱作区地膜种植得不到进一步推广的原因。
苗期对比照片(左侧为未铺膜种植,右侧为膜侧种植)
玉米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技术通过以地膜平铺、膜侧播种为关键技术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配套播种机的应用,有效解决了铺膜种植中作业效率低、出苗整齐度差、人工放苗投工大、玉米易早衰、白色污染严重等问题,实现了降雨的有效利用及地膜的减量使用和易于回收,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生产效益,为地膜在雨养旱作区的进一步推广和大面积应用提供了艺机一体轻简化解决方案,对于提高该区域玉米增产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铺膜播种作业效果)
该项一体化技术在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主要农作物抗御季节性干旱技术研究与示范”的支持下,从年开始,进行了多年的玉米铺膜种植方式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地膜平铺膜侧播种的可行性,集成了以该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玉米膜侧播种综合栽培技术”,制订了地方标准一项(DB-),同时致力于配套栽培机械的研制工作,经过四年四代产品的改进和升级,成功克服了地膜不开沟拱形铺设和膜侧精量播种的技术难点、逐个解决了根茬堵塞、膜面皱折、膜上覆土不匀等问题,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玉米膜侧精播机,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ZL10009.6),实用新型专利两项(ZL20295134.6,ZL21541.8),获得忻州市科学技术奖一项。
该项技术巧妙地利用膜侧播方式种规避了在抗旱铺膜栽培中玉米的早衰问题,使得积温较高区域可以通过地膜的保水作用来抗御干旱。有效解决了推广区域春旱墒情不足而无法按时播种的问题,缓解了伏旱、秋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达到减灾稳产的效果。
(膜侧播种机)技术及机械照片
技术通过采用地膜不开沟铺设,埋入土中的地膜很少,加之膜侧播种,地膜没有被根茬固定,使得地膜在收获后仍能保持不破损,且容易剥离土壤,便于回收;采用拱形小垄铺膜方式,使膜上雨水顺小垄汇聚到膜侧苗带,有利于降雨的集纳;采用膜侧播种,解决了高温早衰问题,且播种后无需人工破膜放苗,节省了膜上播种时因打孔位置偏差或膜上覆土板结无法出苗必须人工放苗而投入的大量劳动力成本。
(地膜回收演示)
三、增产增效情况
该项一体化技术经过多年多点的试验和示范,均受到农民和农技推广部门的一致好评。雨养旱地示范区对比农民常规种植出苗率提高了15%,出苗整齐度、肥料利用效率均大幅提高,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效果,玉米长势明显优于对照,平均亩增产15.3%;鲜食玉米生产中,成品穗率较常规种植增加18.2%;常规铺膜种植区采用本项技术后,仅铺膜播种成本每亩就减少40元,还省去了抠苗放苗的投工,生产效益显著提升。从机械使用反馈的信息来看,机器运行平稳,故障率低,铺膜、覆土平整,播种深浅一致,作业速度为传统铺膜播种机械的2倍以上。示范推广区农民对该项技术和配套农机兴趣极高,认为该技术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愿意尽快应用到生产中。
膜侧播种(左)与未铺膜对照(右)根系对比
表1玉米膜侧播种技术及机械推广示范情况
示范点
示范年份
示范面积
(亩)
处理
平均亩产(kg)
对照
平均亩产(kg)
亩增产
%
忻府区北义井乡真檀村(CK为露地)
50
.3
.7
11.4
忻府区三交镇三交村(CK为露地)
.4
.8
30.9
忻府区三交镇三交村(CK为露地)
.5
25.3
忻府区解原乡佐城村(CK为露地)
.8
20.3
五台县蒋坊村(CK为膜上播种)
70
.4
.5
10.4
五台县阳白村(CK为露地)
80
.9
.2
18.2
五台县茹村(CK为膜上播种)
.2
.9
8.3
榆次区庄子乡庄子村(CK为露地)
60
.7
.2
19.8
榆次区桥头村(CK为露地)
60
.3
13.5
原平市后沙城村(CK为露地)
.6
.1
13.9
忻府区解原乡乔村(糯玉米)
成穗数:2穗/亩
成穗数:0穗/亩
18.2
(田间示范技术讲解)
四、技术要点
1、播前准备
1.1地块选择与整理
地块应相对平坦、土层深厚、便于机械化作业。前茬作物收获后,在封冻前要进行深耕,深度要大于18cm。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一次浅旋,旋耕深度不超过10cm。
玉米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技术现场观摩会
1.2施足底肥底肥应采取有机肥与复合肥相结合,每亩施有机肥0公斤以上,在深耕前撒于地表。水地亩施N、P、K含量基本相等、总含量≥45%的三元复合肥(氮含量不高于15%)60kg以上,旱地亩施40公斤以上。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购买肥料前要按照GB-1《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对肥料进行识别。化肥使用要符合HJ-《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要求。
(示范田收获测产)
1.3优选良种选用在国家或山西有关部门审(认)定适宜在本地区种植的新优品种,要选用包衣种或者用包衣剂拌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1-8《粮食杂交种子(禾谷类部分)》要求。
2、铺膜播种
2.1播种条件当土壤表层5cm处地温稳定在10℃以上(一般在4月下旬)时便可播种。
2.2铺膜播种方式播种用专用膜侧播种机进行播种,铺膜、播种、镇压一次完成。铺膜为1.2米带,膜上行距70cm,膜间行距50cm,播种株距25-28cm(约0-株/亩)。
(苗期对比照片(左侧为未铺膜种植,右侧为膜侧种植)
3、田间管理
3.1除草
3.1.1苗期除草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选无风早或晚地表均匀喷施播后苗前除草剂。
3.1.2中耕除草在玉米6-8展叶时中耕除草一次。
3.2追肥在12展叶期亩追尿素20-25公斤。
3.3灌溉有灌溉条件的田块抽雄前灌溉一次,灌浆期如遇干旱再灌溉一次。
3.4病虫害防治地下害虫防治用杀虫剂拌种或苗期用毒土(毒饵)撒于地表防治,地上害虫用毒土灌心、农药叶面喷施或者毒土熏蒸,病害防治在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叶面喷施抗菌药,要采用高效低毒农药。农药使用应符合NY/T-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要求。使用农药的种类和用量要符合GB/T.1-9的要求。
(铺膜呈拱形,便于降雨集纳到苗带)
4、收获
在玉米乳线消失,黑层形成时即可进行收获,最好采用大中型收获机。
5、地膜回收
秋季玉米收获后用机械或人工方法进行回收,也可在大喇叭口期回收地膜。回收的地膜要科学处理。
(现场作业示范)
五、适宜区域
干旱或半干旱雨养玉米种植区
六、注意事项
1、播种时地表不能有太多秸秆,以免影响铺膜质量。
2、播种结束后要检查铺膜质量,地头地尾需人工补覆。
七、技术依托单位
技术依托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联系人:张中东郭正宇宫帅
联系860350912235002114
电子邮箱:zzdy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