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少有人的离世会引起这样巨大的悲伤。他91岁,我和你一样,还是觉得他走得太早了。甚至,我们心里都从来觉得,他是不会走的吧?是的,一个必定会大大写在历史,深深记在人们心中的人。01医院有一份不寻常的历史档案:一个婴儿的出生证据。左上页填写的是一个婴儿的生命信息和家庭信息:袁小孩,家住西城旧刑部街长安公寓,原籍江西德安城内。Aug:13,.右页中间是袁小孩出生时留下的小脚印。上面还有为接生大夫的英文签名:QIaozhilin.没错,林巧稚。这位被称为万婴之母的女子,在搂着那团柔软血肉时,怎么能预料到,这个连正式名字都没有的“小孩”,会成为一个让人类远离饥饿为梦想为天职的“杂交水稻之父”?年,19岁的袁隆平在重庆北碚的相辉学院农学系读书,其间他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年,他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在那里,他才知道了中国的农村到底有多穷苦落后。几年后,在那场众所周知的大饥荒中,他有了更锥心刺骨的感受,他第一次知道挨饿是什么滋味,也亲眼看到5个人倒在路边、田坎。他痛心疾首,说:“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连种田的人都吃不饱,像我们这种学农出身的人能说没有责任吗?”“我想让中国人免于饥饿”,这个沉甸甸的梦想自那时深扎与心,水稻,也就成了他的命。多年之后,当饥饿像一场遥远的恶梦,记者问他:“你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出现。”已是耄耋之年的他,连着说:“那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眼里不由涌上泪水。只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那个场景永不可能再现,他都付出了怎样难以想象的艰难,怎样,倾尽了一生的心力。是的,伟大都是熬出来的。02伟大都是熬出来的年,烈日下的茫茫稻田里,多了一个半俯的身影。几乎紧贴着稻穗在缓缓挪动。水稻喜欢阳光,要要观察水稻生产的情况,最好在正午阳光直射下去观察。为了不影响观察,袁隆平连草帽也不戴,光着头,在火辣辣的阳关下炙烤,嗜血的蚂蟥趴在他腿上也浑然不觉。又尖又细的稻芒扎手扎腿,一不小心还会扎伤眼睛,看不见伤口在哪儿,看得见的只有一双红肿的眼睛和两串眼泪。那年的夏天,从正午到太阳落山,一天又一天,他就是在这样枯燥乏味和极度疲倦的找寻中度过。突然,一个眼看又要无功而返的一天,眼前出现一株形态特异的稻株,它那么大,那么饱满,袁隆平仔细地数了一遍又一遍,整整多粒,比普通稻穗整整多了一倍。袁隆平如获至宝,给它取了个名副其实的名字:“鹤立鸡群”。第二年,它把“鹤立鸡群”的种子撒播在地里,之后,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它们身上。就像他自己说的:“每天观察啦,施肥啦,灌水啦,除草啊......渴望有惊人的奇迹出现”。然而,他以为的上天怜我世人,结果不过是个玩笑。当禾苗抽穗时,高的高,矮的矮,一点都没有它们老子飒爽英姿的模样。他在回忆中说:“结果一瓢凉水泼下来,我心中的龙变成了虫,不过,这瓢凉水也让我发热的头脑冷静了下来”。就在他失望乃至绝望的追问中,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理论给了他灵感。“鹤立鸡群”这些看起来不争气的第二代,是不是就是孟德尔的经典遗传学上所说的分离现象呢?而只有杂种的后代才可能出现分离,那是不是说,“鹤立鸡群”就可能是一株杂交稻呢?既然有天然杂交稻存在,必将有培育出“人工杂交稻”的希望。继续找下去。到年夏天,他已经这样找了整整四年,也不知自己还要找多久。又是一个神奇的瞬间,在观察了不知多少棵水稻之后,一棵不走寻常路的稻谷又出现在他面前。那稻花实在太小了,他看了一遍又一遍,手里的放大镜微微颤抖,是的,这正是他苦苦寻找的杂交稻——天然雄性不育株。这一天,他新婚不久的妻子邓则在田间观察笔记上,热泪盈眶地留下了这样的记录:发现时间:年7月5日,午后2时25分发现地点:安江农校水稻试验田必将写在水稻杂交史上的一天。袁隆平将初步研究结果写成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投稿给《科学通报》,年2月,这本最权威的刊物,发表了这位农校普通教师的文章。不,不要以为终于柳暗花明,这不过是更大考验的开始。03一个伟大的人格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他和他的伙伴们有多难?不用列举到底有多少日子,从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到披星戴月回家,他都一头扎在地里。不用列举他辗转云南、贵州、海南等地,都奔波了多少路,多少天没有回过家。不用列举一个普通农校的普通老师被质疑、否定、诋毁过多少次,失败过多少次,多少次科研费停发,生活费停发?不用说突破理论和技术上的难关会有多大?也不用说,在气温能超过40摄氏度,的夏日田间地头,他中过几次暑,吃过多少仁丹丸和消凉片?也不用说,在南繁北育长途跋涉的日子里,他和两个学生背着铺盖卷、蚊帐、雨伞,拎着放种子的水桶,在常常连个硬座都没有的日子里有多苦?也不说他们住过多少破败、狭窄、潮湿,遍是老鼠、蚊子、旱蚂蟥的窝棚?也不说为了为了争取时间,他们是怎样把浸过的谷芽捆在身上,用体温来催芽。仅仅灭顶之灾、“五雷轰顶”一样的打击,他就承受过好几次。年,除了一张张批判他、揭发他的大字报,对他最有杀伤力的是,他搞实验的六十个多个坛坛罐罐也被砸得稀烂,折断和撕裂的秧苗被撒得到处都是。然而,不幸中又是多么的万幸,他的两个学生偷偷藏起了三盆秧苗,才保留了一点希望的种子。年5月18日,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之后,他耗费了整整五年的心血,寄托了无限希望的秧苗全都不见了,被连根拔掉了。他一头栽倒在试验田。一连几天,袁隆平像个丢失了孩子的疯狂父亲,见谁都要问,有没有见他的秧苗。第四天,在找遍了学校每一个角落之后,终于在一口井里发现了漂浮的几根秧苗。袁隆平想都没想,咕咚一声就扎进井里。最终,还是在抽水机整个抽干了井水之后,他在厚厚一层、已经被沤烂的秧苗里捞起了五根秧苗,是的,五根,这五根秧苗挽救了杂交水稻。年的滇南大地震中,他和两个学生刚冲出屋,又立马冲回去,守护他们还浸在铁桶里的种子。整整三个月,余震不断中,别人都转移了,他们却怎么也劝不走,拉起帐篷,挂起绳子,让稻种在布袋中发芽。在摇摇晃晃的大地上,种子渐渐生根,发芽,它们摇曳着长大,嫩绿,摇曳着又经历一个又一个坎,葱茏,终于迎来年的春天。......然而,考验从来都是一个接着一个。因受到环境影响,年安徽地区杂交水稻万亩失收,质疑声、骂声,舆论压力纷至沓来。他的助手邓启云说,“你不能因为这个品种不好,就否定超级稻。一个品种,一万亩,你把上亿亩超级稻一棍子打死,这就扩大化了吧?”但人们懒得听听,邓启云不得不专门组织了一场超级稻科普沙龙,消除后遗症。甚至他和夫人邓则逛车展,站在奔驰车旁被拍照,遭到网络攻击,而实际上,他只是买了一辆五万多的吉利熊猫汽车。但在这个艰难而伟大的过程,他从不抱怨,从不自叹,只是一点一滴,竭尽全力地做,只是沉默的承受一切雨露,冰霜,并坚忍地把它们转化为孕育新机的力量。在这个艰难而伟大的历程,还有很多人的名字我们都需要铭记,他始终两个不离不弃的学生:李必湖和尹华奇,对袁隆平有过无私无畏帮助的鲍文奎、张孔湉教授,发现“野败”的冯克珊。当然还有对他有着关键性支持和帮助的华国锋同志,国家科委,湖南省科委......等等。是的,他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就像吴晓波说的:在袁隆平身上,一切价值还原为时间,而时间演绎出种种的苦难与直追,然后与一个动荡而宏大的时代杂交为传奇。04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这一生,从苦难走向辉煌,几经跌宕沉浮,世事苍茫中,妻子邓则始终是他最大的安慰和依傍。袁隆平总称为她为贤内助,即使对别人正式介绍时也总这么说。很少有人知道,这三个简朴的字到底有多么沉。有作家写到,说话总是幽默跳脱的先生。一提到自己的“贤内助”,眼神里就有一种变得越来越深的东西。她原本是他的学生。年轻时,袁隆平曾有一个谈了三年的女友,都用情很深,但在政治风浪的压力中,女友还是忍痛转身走了。他又苦苦等了三年,直到对方都生了小孩,才死了心。年,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两人有过一次相见,老太太还说:我真的好后悔,好后悔,今生我要带着遗憾的爱情入土了。袁隆平一直对她充满了宽容的同情和理解。然而真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个人的后悔也无意间成全了两个人毕生的不悔。后来别人给他介绍邓则,不到一个月,邓则成了他的妻子,之后,叫了他一辈子“袁先生”。那一年,他都34岁了。袁隆平曾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别人都不肯嫁给我的时候,邓则毫不犹豫答应了我的求婚”。在初次秧苗被毁,绝望,茫然和恐惧中,邓则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已经想好了,大不了,我们一起去当农民。”这句话他记了一辈子。从那时起,他也真正知道了什么叫相濡以沫,患难与共。在他最孤独无助的时候,炎炎烈日,茫茫稻海中,是柔弱的她每天陪着,纪录下的每一天的苦寻,失败,每一次渺茫的希望和幻灭.....。在漫长的一生中,就像一位作家写到的:他知道杂交水稻什么时候分蘖、什么时候扬花、什么时候灌浆、什么时候成熟,他知道它们的每一个细胞和分子结构都清楚,但他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怎样一天一天长大成人的。大儿子出生的时候,他正一头扑在稻田里培育雄性不育株。老二出生才三天,他就踏上了第一次南繁之旅。三儿子出生时,那是他们一家最困难的时候。孩子才两三个月,邓则就被下放到了干校劳动,只好把老大送到了重庆奶奶家里,把老二送到了外婆家里,她抱着老三去了干校。一家五口分成了四个地方。他都不知道,那段日子,妻子是怎么挺过来的。他终于抽空回了一趟家,迎接他的却不是久别重逢的家人,而是一片凄凉。还有三位父母、岳母三位老人,每次出门,“你就放心去吧,老人有我照顾呢,不要紧。”他们病重时,是她侍奉汤药,一一尽心服侍,又给他们一一送终安葬。很多个孤寂又疲惫的长夜里,安慰她、温暖她的只有这封信:“家里的老母和年幼的孩子们,全靠你照顾,我经常在想,有你这样一位贤德的妻子,这的确是我和全家的福气。希望你多保重自己的身体,加强营养和加紧治病”。她从来都知道丈夫对自己的深情。年,她得了突发性病毒性脑炎,长达半个月的昏迷,他不管多忙,也要给她擦身子,换衣服,一勺一勺喂汤药。为了唤醒昏睡中的妻子,他伏在她耳边,轻轻唱她最爱听的《喀秋莎》、《红莓花儿开》。是他的歌声,他的爱把她又拉回了人间。怎么能忘记呢?每次出门,都不忘给她礼物,不知道衣服多大码合适,就两个码都买。只有条件允许,到外地参加活动就带上她,给他当翻译,细心写下中英文对照的宾馆地址、电话号码。点点滴滴,都是血肉相连亲情里,朴素又笃定的温暖与安慰。但更多的还是别离。20世纪70年代,正是袁隆平连续向一个又一个难关冲击的时候,连续七年过年,妻子在家陪着老母幼儿,他守着那些宝贝种子、试验田里的秧苗。怎么能没有苦苦思念呢?怪之怪,心中的那个梦太重太美好。也就是这个梦,支撑着他,他们一步步走下去,抵御一切的孤寂和挫败。有一年,他只在家里呆了一天,刚到家,就从电台里收听到海南正遭遇多年未遇的低温阴雨天气,他不敢看一家老小的眼,拔脚就走。从年到年,在这二十六年里,他三分之一的时间待在湖南或海南的试验田里,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国内外讲学或参加会议,他剩下三分之一的时间虽说是在安江度过的,但大多数时间也是在试验田里度过的。甚至到了70、80,乃至90岁,在她无尽地担忧和牵挂中,他还是一次次要跑东跑西,跑南跑北。这一生,有太多的分离和辛苦,会有遗憾吗?没有。因为我,爱着他的爱,梦着他的梦。因为我知道,他心里也如此有我。所以我愿意,共他舞动镰刀,共他挥汗如雨,共他中流击水,共他一次次咬紧牙关,共他风雨度过…..也共他谷满粮仓,笑逐颜开。所以我愿意。每一个险滩低谷,和他一起战斗,一起并肩面对这纷纭世界。他们不会咏唱对方脸上的重重风霜,但他们清晰知道彼此脸上每一道皱纹的来处,知道每一个辉煌下都隐藏了多少苦乐悲欢。直到苍发暮年,邓则提起丈夫仍一丝有少女般的娇羞:“嫁给袁先生是我的运气和福气”。与他们,爱字终究是太轻,也无需诉说。05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陪着他、支持他战斗,不只是妻子,还有他的每一个亲人。年,袁隆平的父亲胃癌住院,弥留之际,老人一直念叨着儿子的小名:“二毛,二毛”。可当邓则想给袁隆平发电报时,老人又坚决摇了摇头,喃喃地说:“他忙,吃饭的事,那是大事啊,现在又到了节骨眼上,不要他来了,别让他分心……”那一年,他正在攻优势组合关和制种关,千军万马下海南,他是总设计师,更是总指挥,正日以继夜地奋战。是的,说了又怎么样呢?他一刻也离不开。当父亲去世的噩耗传来,袁隆平没有痛哭,只是背对着大海,冲着家乡的方向长时间伫立着,长时间,长时间地沉默着。给予自己生命和养育之恩的父亲,生不能尽孝,死无法送葬。如海如山般的憾和无奈,什么样的眼泪,什么样的言语,能表达一二呢?是任时光浪奔浪涌,也永远无法冲刷的心头大痛啊。但也就是在这一年,他育成了中国第一个强优势杂交组合“南优2号”。母亲的去世更是他心头难以言说的痛。在他心中,母亲是影响他至深至远的人。岂止是生,岂止是养,又岂止是恩?是那个把“博爱、公正和同情心”的种子播撒到他心中的人;是那个给他最初的英语启蒙,给他打开一扇更广阔窗的人;是那个在乱世中,克服千万艰难,也要执着于让他读书上进的人;是那个领他认识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尼采,让他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的人;是那个为了帮他带小孩,告别久住的繁华都市,走向偏远山村的田间地埂的人。.........可是,年,母亲病重时,他依然在忙,在开会,依然没能侍奉了一汤一水。等他终于能够抽身,天不亮就匆匆往回赶,跳下车,一眼看到的只是灵堂。他好半天才能出声,只是一遍遍地痛呼:“我来迟了啊,妈,我来迟了啊!”那一天,正是农历中秋。父母的去世是他一生难以弥补的遗憾和痛惜,很多次,当他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当他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心头都会闪过他们的身影。很多次,他都长叹:“人生有时候真是忠孝难以两全,我是一个不孝之子啊!”母亲去世多年后,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对母亲自责:“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也好。 ”可是,如果时光重回,他真得会有不一样的选择吗?不会,他的心中有“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他觉得都和他有关。对亲人的爱,他比我们何尝少一分一毫?只怕很多时候是更深厚。但就是,因为我们这些与他相隔千里万里,终生也不会相见、相识的人,他觉得和他有关。他也才一次次那么忽略了自己亲人,那么愧对他们。也所以,我们这些只听过他名字的人啊,也会悲伤,会觉得,他的死和我们有关。在信中,他对妈妈说:亲爱的妈妈: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也不要太悲伤了,这会儿的他,该是重做了母亲的小孩子,终于不用只能在梦里相见,终于能够向他一次次向往的,和母亲一起用手轻轻划过稻芒,听颗颗稻粒在阳光中噼啪作响。是的,那是天国的回响。06心中有山川湖海也必然会看到沃若如春在一切冰霜雨露中,暮年苍发之际,袁隆平依然说:我在田里的时候最快乐。年,他出席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并获奖,袁氏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普及试种。年,超级杂交水稻创下亩产.5公斤的世界高产纪录,二十余年间,因他的努力,中国粮食增收亿公斤。他们还向海洋进军,年,他和他的团队成功孕育出了海水种植耐盐碱水稻。同在这一年的10月16日,第37个世界粮食日,他们还宣布了,他们的杂交水稻平均亩产.02公斤,再度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就在今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在一段采访中,他道出了中国水稻的产量的奇迹。盐碱地,亩产公斤,这是奇迹啊!山东东营,平均产量超过公斤,这是奇迹啊!台州遇到台风,产量还有公斤,这是奇迹啊!海水稻,产量公斤,可以养活1亿人,这是奇迹啊!他造福的,不止是中国人。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天,他们坚持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他还受邀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印度、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迪拜、美国、巴西和埃及等国家和地区,都有他的杂交水稻在骄傲地摇曳。怎么能不难过呢?90岁的时候他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要力争让我们的团队早日完成每公顷18吨的高产攻关,做好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生产应用。我希望最终能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两大心愿。这句话还在耳边。而他,是的,才91岁,就带着他的心愿走了。怎么能不景仰呢?他从未放弃。爬过了一座山,仍挑战更高的山。就在11天前,“袁隆平”团队的“超优千号”超级杂交稻在三亚验收,平均亩产高达.83公斤!只是因为初心,那个执着的他说过许多遍的梦想:我想让人们在超级稻下乘凉,想让世界上所有人都不会挨饿。是的,诚如一篇文章所言:他弯腰在田地研究的时候,脊梁比站着的所有人都要直。这位一辈子自称农民的老人,为中国乃至世界亿万人口开拓了生存之路。07我这儿记得你一生经历多那么多的磨折、沉浮。但他从来都不是一个苦哈哈的人。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起对外转让农业专利技术,中方,派出以袁隆平为首的三位专家。机场上,美国代表威尔其在机场迎接。袁隆平第一个迎上去,哪知威尔其只轻握其手,接着便热情地握住紧随袁隆平的另一名同事,又是拥抱,又是贴脸,说:“尊敬的袁先生,能结识您这样的科学家,实乃是我的荣幸。”三个中国人见状笑了,威尔其会意后连声道歉。袁隆平不生气,当场自嘲:“没关系,我常年在田里,有个绰号叫‘刚果布’,就是非洲人的意思,你看我像吗?”愈到晚年,他愈放飞天性。他爱打扑克,输了也一样钻桌子,你不让钻他还跟你急。易中天采访他:“听说您多才多艺,您是给我们来段京剧呢,还是?”袁老的回答很周星驰,“其实我擅长游泳。”“吕志和奖”领奖仪式上,原本不到一页纸的讲稿因字号变大拉长到了四页,用回形针别起来,念到第二页,纸张卡住,他嘟哝“真是麻烦死了”。这句话经话筒放大,清清楚楚传入嘉宾和记者耳中,在笑声里,他又开始了英文陈词。还有这段流传很广的对话:记者:你觉得自己帅不帅?袁老:我啊?Handsome!主持人:登上领奖台,获奖感言您会说什么?袁老:我,受之有愧。我获奖太多了,我不在乎这些东西了……袁老:我现在博士生都关门了,不带了。记者:为什么不带了?袁老:辛苦得很呐!记者:怎么辛苦?袁老:要指导他搞试验,要修改他论文,哎呀!麻烦得很呐,麻烦得很!死脑细胞的。人们都惊呼,原来名动天下的大科学家是这样一个可爱的老头,称他为“90后梗王”他是那种最接地气的科学家。常年在田里,他的外表和普通没多大区别。在生活上,他也真得就像一个普通老农一样,粗茶淡饭,非常容易满足。科研之外,袁隆平对生活的要求极为简单。块钱的卡西欧手表用了很多年,政府给他的别墅也被他当做研究基地。他爱买便宜、打折的衣服穿。有一次,老两口一起逛商场,他一眼就看中十块钱一件的打折衬衫,这也他便宜了,便宜地他都有些不好意思,对服务员说:“加两块吧,十二块一件”。但有些地方,他却大方的不可思议。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励他的1.5万美元,被他全部拿来成立了杂交水稻基金,奖励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早在年,湖南一家事务所评定“袁隆平品牌”价值一千亿,但他却坚持不注册。有人说,如果他的科学成果申请专利,那他财富不会亚于比尔盖茨,可是,所有的成果都属于国家。钱多钱少这对他来说有什么重要呢?就像他在一次采访中说的,我很富有,我精神财富最富有。他曾说“名利对我没什么用处,能下田就是最好的。”这不仅是是他的言,更是他的行。享有盛名之后,他仍然不离开科研第一线,每年都要到海南的稻田基地。年9月29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章。颁奖结束后,有记者问他今后有什么打算,袁隆平淡然道:“明天还要到田里去,晚上睡前我就在想,我的超级稻长得怎么样了?有没有病虫害?气候是不是干旱?我还得算算,一亩田有几千万谷粒,算起来不得了。”甚至,是的,就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里眼里牵挂的还是他的超级稻。先生,我们这儿记得你。(完)南窗文化生活「视频号」更多惊喜等着你要进主页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dl/101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