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无心之失,还是故意为之历史上那些著名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安全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写错字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文化,一种是太有文化。

在我国许多著名景区的牌匾上都看到过“错别字”。但是这样的字背后都有它的历史典故,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道四,反成一段佳话。

1、天下第一关

作为河北人,还是先从我们秦皇岛的“天下第一关”说起。

相信去过天下第一关的人都奇怪:怎么把“第”写成了“苐”?

其实在书法史上,古人把“第”,写成“苐”的情况很多。比如现存山东岱庙的米芾的“第一山”就是把“第”写成“苐”。

2、承德避暑山庄

细心的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

“避”

多了一横。此匾乃是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御笔。难道康熙写错别字?

关于

“避暑山庄”

匾额的书法有两种:

①康熙皇帝确实写错了。但是,没有人敢说皇帝写错了,于是将错就错了几百年。

②康熙皇帝故意写错的,故意的!康熙皇帝认为“避”有逃避的意思,不吉利。

在古代,即使皇帝真的逃跑,也得叫打猎(狩),往北逃叫“北狩;往西逃叫“西狩”。可能就因为康熙皇帝把“避”多加一笔,这样就没有逃避的意思了。可是他不知道,多年以后,他的后代却一避再避!

3、五台山“灵峰圣境”匾

注意到没有:“峯”少了一横,而书写者同样是康熙皇帝!由此可见,千古一帝清圣祖的错字不是一般的多。

不过,这个匾额也有段故事。相传康熙皇帝的父亲,也就是顺治皇帝没有死,而是在五台山出家为僧了。于是康熙皇帝去五台山找他老爸。有一次,康熙皇帝遇到一个老和尚,禅学那个高深,简直不得了。一番谈话之后,康熙皇帝就问老和尚法号,老禅师自称法号:八乂(Yì)。

老和尚说完就走了。等老和尚没影之后,康熙皇帝后知后觉的才明白:八乂合起来就是“父”。所以康熙皇帝在此处,写下了“灵峰圣境”。因为错过了跟父亲相认的机会,所以少了一横,表示一生遗憾。

4、杭州西湖“花港观鱼”碑

大家请注意:“魚”少了一点,而作者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康熙皇帝。

皇帝能错吗?不能!就是真的错了,后人也会帮他找出合理理由的!

据说当年康熙皇帝写这个碑的时候,认为“三点为水”,“四点为火”,三点水的字有:江河湖海,四点底的字有:热烈烹煮。

康熙皇帝觉得:把鱼放在火上烤,是让朕看烤鱼吗?为了真的达到:如鱼得水。所以文字大师康熙皇帝把四点底,写成了三点底。

5、孔府门前对联

对联原文是:

与国咸休安,富贵尊荣公府第;

同天地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可是近看就会发现:“章”字一竖通到“日”字里;“富”字少了一点。

这可谓圣人门前卖弄学问,还写错别字!

最主要的是:能给圣人门前写对联的,也绝非等闲之辈。

他就是乾嘉年间: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四库全书》总纂官、太子太保、清朝大才子:纪晓岚

作为清朝著名的大才子,《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当然不会在孔圣人门前写白字。

这个“章”字之所以连到“日”,是说孔圣:文章通天。

这个“富”字之所以少一“点”,是说孔府:富贵无穷。

这,就是才子的文字思维。

6、扬州大明寺平山堂匾额

跟陈述一起读:风流宛在。

一共才四个字,结果出现了两个错字!“流”少一点;“在”多一点。

这水平,难道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

其实,这块匾额的作者,是清朝光绪年间两江总督刘坤一。刘总督这样写是有原因的!大家都知道,清朝末年政局动荡,列强入侵,官场昏聩。而刘坤一却是一个实干家,他之所以这样写就是想让中国人:

少一点风流

多一点实在

7、天津蓟县独乐寺“报恩院”匾

注意看:“院”字少了一横。

其实,说到这个匾额的作者,不得不提到开头说的康熙皇帝。因为这块匾额的作者就是:康熙皇帝的后人——咸丰皇帝。

当年先人觉得“避”不好听,于是把“避暑山庄”写错了。而清朝皇帝们开启的“避”风,正式从咸丰皇帝开始的。第一次逃避地点,正是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避暑山庄”。

据说当初咸丰皇帝写这块匾额时候,认为人要知恩图报,佛家说要报四重恩: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要报这么多的恩,恐怕一辈子也报不完,所以咸丰皇帝在写“完”字的时候故意少了一横。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dl/12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