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云、曾秀英选编《节日节气诗》正文
端午节七绝—首
端午节
十八、端午节(五月初五)
端午节简介:五月五日,又叫端阳节,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或伍子胥。还有门前挂菖蒲、白艾,酒饮雄黄酒,襟前挂衣香粉荷包等习俗,据说可以避瘟疫。(见文化史页)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五)端午节,放假一天(农历端午当日)……”据此,自年开始,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文化逐渐多元、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着不少挑战。这迫切需要人们与时俱进,既要保持传统节日的精粹,又要适应当今人们的需要。(百度·百科·端午节)
端午节现在又叫“诗人节”。但是,有关该节日的诗歌,却不多,写得好的也很少,真是一大怪事。诗人们要多加努力了。
端午节
、端午
(晚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一作有)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一作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节日页。唐典不载,无条目。蓝著页。古今岁时杂咏页,全诗为“节分端午本谁言?万古相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字颇有不同。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页,第四句作“不能洗净直臣冤”。全唐诗卷八二三第页。
文秀(生卒年不详),江南人,晚唐诗僧。唐昭宗(—年在位)时居长安,为文章供奉。与郑谷(约—约)、齐己(—)等为诗友。曾往游五台山。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七四、《唐才子传》卷三。《全唐诗》仅存此诗一首。另存残句两句“辟兵已佩银符小,续命仍荣彩缕长”(见《锦绣万花谷后集》卷四《端午》,参见《全唐诗续拾》卷三五第页)。见蓝著页。唐典、小传均不载。全唐诗卷八二三第页。
好诗!深刻。拈连写法。替屈原洗冤之说,十分新鲜,也相当深刻。都说屈原死得冤枉,特别定个节日来纪念他,可是有什么用呢?又有谁去替屈原伸过冤呢?屈原的在天之灵,至今仍在愤愤不平吧?表面上是批评楚江,实际上是批评世人。
蓝著此诗为“节分端午本谁言?万古相传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蓝著全书引用诗歌,从来不注明出处,是个很大的缺点。笔者手中无善本可校,因此无从知晓,节日、蓝著二书,谁对谁错。另外,宋朝宋慈《洗冤录》书名是否受到此诗第四句的影响?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
(南宋)胡仲弓
画舸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
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
节日页。宋典不载,无条目。必读页。
胡仲弓(生卒年不详),字希圣,清源(今山西省清徐县)人。南宋末年进士。曾为会稽令,被黜后,浪迹江湖以终。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见必读页。宋典、小传均不载。又见历代绝句页简介:“(胡仲弓)与弟仲参均以诗名,属江西诗派。与刘克庄(—)过从甚密,也被列入江湖诗派。诗风豪壮,多忧国伤时之作。”
反弹琵琶的写法。一般之作,总是在吟咏端午节的风俗、节物,陈陈相因,了无新意。此诗第四句冷眼旁观,大喝一声,令人警醒:在这独特的一天里,真正能够做到祭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人又有几个?更别提效法屈原的行为了。诗人生长于南宋(—)末年,眼见国势日衰,统治阶级仍在醉生梦死,不由得忧心忡忡,有感而发了。
彩丝角黍斗时新
、乙巳五日舟中
(清朝)黎简
水吼青鼍浪作烟,万人迷眩失龙船。
飘风骤雨随龙尾,才及还离五尺天。
蓝著页。
黎简,见春社七律首《村饮》简介。
此诗一反悲悼屈原的传统写法,却写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并且将重点放在水面及龙舟上,只写诗人对水面及龙舟的所见所感,侧面描写,角度独特,新人耳目。
乙巳,在六十甲子纪年中为第42位。5年,年,年,年,年,均为乙巳年。黎简(—)。此处应指年。此诗写作年份可以确定,但是写作地点不详。
鼉(tuo,音拖,阳平),指鼉龙,即扬子鳄,通称“猪婆龙”。常见词汇“鼋(yuan,音原,阳平)鼉(tuo,音拖,阳平)”中的鼋,指巨鳖。
水吼青鼍浪作烟,万人迷眩失龙船
、宫词一百首(选一)
(唐朝)王建
竞渡船头掉彩旗,两边溅(一作泥)水湿罗衣。
池东争向池西岸(一作去),先到先书上字归。
必读页。全唐诗卷三零二第页。
王建,见惊蛰七绝首《雨过山村》简介。
唐朝宫中女子平时生活乏味,可是到了端午节,她们也可以兴高采烈地进行划龙舟比赛,场面热闹,别具美感。本诗语言平实,但细节生动,句句实写,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历史学和风俗学的价值,是一首比较好的端午诗。
池东争向池西岸,先到先书上字归
、同州端午
(中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欲问何方是故乡。
节日页。唐典不载,无条目。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页。
殷尧藩(—),浙江嘉兴人。唐代诗人。唐元和九年()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有传。《吴中先贤谱》有传记、人物绘图。见百度百科?殷尧藩。
诗人是秀州(今浙江嘉兴)人,人在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离家已35年了,时逢端午,分外思念家乡。晚辈儿童倍觉奇怪,到底哪里是您的家乡呢?也许连诗人本身也说不清楚了。此诗与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刚好相反,贺知章回故乡了,殷尧藩却回不了故乡,所以更加伤感。
欲问何方是故乡
、端午帖子皇帝阁(四首其一)
(北宋)欧阳修
楚国因谗逐屈原,终身无复入君门。
愿因角黍询遗俗,可鉴前王惑巧言。
节日页。宋典不载。古今岁时杂咏页,作者题为苏轼,全诗为“楚国因谗逐屈原,终身无复入君门。愿因角黍词遗俗,可鉴前王感巧言”,词或为询之误,感或为惑之误。百度网站“百度教育”“汉语诗词”等栏目亦有此诗,作者题为欧阳修。
欧阳修,见惊蛰七律首《戏答元珍》简介。此诗作者一说为苏轼,见古今岁时咋咏页。
端午帖子之类的应酬文字,一般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本身并无太大意义。《古今岁时杂咏》一书收宋人此类作品甚多,大部分是垃圾。杨万里就曾说过“一生幸免春端帖”的话(《端午独酌》杨万里选集页)。但是欧阳修这首诗明白批评“楚国因谗逐屈原”,而且还希望“可鉴前王惑巧言”,思想方面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尚可一读。
愿因角黍询遗俗,可鉴前王惑巧言
此处还有(北宋)张耒《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蓝著页),(南宋)戴复古《端午丰宅之提举送酒》(海榴花上雨萧萧,自切菖蒲泛浊醪)(蓝著页)、《扬州端午呈赵师》(榴花角黍斗时新)(咏物诗选23页),(南宋)范成大《竹枝词》(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蓝著页)等七绝之作比较值得一读。
陈锦云、曾秀英选编,年3月1日于瓷都德化
端午节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