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本文旨在对经典对联的欣赏品读,感悟对联文化的优美意境,并无宗教引导意向)
在浩瀚的佛禅智慧与古刹钟声里,“本来”二字如同一缕清风,穿越千年时空,拂过心田。
从五台山的望海峰到东城的隆福寺,从九江的东林寺到莆田的梅峰寺,一幅幅对联揭示人生的真正“本来”,道出了生命的真谛与宇宙的奥秘,引领我们探寻那超越尘嚣、归于本源的禅意世界。
一、悟心明性
上联:本来心是佛;
下联:究竟我为谁!
原本的心性便是佛的境界,但究竟来说,我又是谁呢?
二、空悟境深
上联:试问本来无一物;
下联:更从何处悟三生。
摘自:五台山望海峰。
试问,世间万物本来皆是空无,那么,又从哪里去领悟那三生轮回的奥秘呢?
三、觉义空境
上联:觉海澄圆无所在;
下联:义天高广本来空。
摘自:乾隆题隆福寺,位于东城大市街西北。
觉悟之海清澈圆满,无处不在却又超脱于万物之上;
义理之天高远广阔,其本质却是空无而深邃的。
四、真空妄尘
上联:慧性真空,本来无生无灭尽;
下联:尘心妄动,自然有起有沉沦。
摘自:江西九江东林寺。
智慧之性如同真空一般,本来就没有生灭的尽头,永恒而宁静;
尘世之心却常常妄动,自然而然地就会有起伏和沉沦。
五、法门无著,了悟何时
上联:无无上无,这法门本来无著;
下联:了了不了,问大众哪个了时?
摘自:福建莆田梅峰寺祖师殿。
在这个无上的法门中,我们本无所谓执著;
然而真正的领悟却往往超越了言语的描述,那么,大众们又何时才能真正到达那无法言说的境界呢?
六、心领神会,自性圆通
上联:极乐世界眼前就是,须大家领会;
下联:菩萨道场心里本有,要自己圆通。
摘自:安徽合肥明教寺地藏殿。
极乐世界其实就在我们的眼前,需要大家用心去领会;
菩萨的道场也原本就存在于我们的心中,要靠自己去圆满通达。
七、性海觉莲
上联:尘劫中不昧本来,朗月生性海;
下联:迷阵里能开觉路,青莲净孽根。
摘自:昆明陈圆圆墓,位于城北商山下莲花池畔。
在尘世的劫难中,我们不应迷失本来的自我,就像明月照亮着深邃的性海;
在迷茫的困境里,我们要能够开辟出觉悟的道路,用青莲的纯净来洗净过去的孽根。
八、心静觉空
上联:风动耶,幡动耶?心静风幡俱不动;
下联:山无尽,水无尽,觉空山水本来无。
摘自:河南临汝风穴寺。
是风在动,还是幡在动呢?其实,只要内心宁静,风和幡都不会扰动我们的心境;
山峦连绵无尽,水流滔滔不绝,但当我们觉悟到空性时,便会明白,这山水本来就是空无自性的。
九、梦醒道悟
上联:现前身外本来身,在在皆吾吾在在;
下联:解脱梦中真个梦,头头是道道头头。
摘自:福奎题甘肃兰州白云观。
显现在眼前的这个身体之外,还存在着我们本来的真我,无论在哪里,真我始终与我同在;
从梦境中解脱出来,醒悟到那才是真正的梦,而道的本质就蕴含在每一个细微之处,无处不在。
十、心性无量,本来无为
上联:普周沙界,皆此一心,问谁是了了明明,能认得本来面目?
下联:凉遍含灵,虽曰无量,实未尝忙忙碌碌,或至于有所施为。
摘自:山西五台山灵镜寺。
遍及整个沙粒微尘所构成的世界,都是这一颗心在作用,试问有谁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认识并领悟到自己本来的心性面目呢?
清凉之风吹遍所有生灵,这种清凉虽然无量无边,但实际上它从未匆匆忙忙、忙忙碌碌,也从未刻意去做什么、施展什么作为。
穿越千年古刹,聆听“本来”之声,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佛禅的深邃与广博,更在心灵深处寻得了一份宁静与超脱。
这些对联不仅是智慧的结晶,更是生命的指南,引领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回归本心,领悟生命的真谛,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善矣!禅意悠悠,本来自在!
#经典阅读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