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木结构古建筑新考八座第三稿

缺铜会引发白癜风吗 http://m.39.net/pf/a_7007768.html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存续近三百年,留下了大量建筑遗存,有殿宇、砖塔、石塔、石窟、墓葬等等,其中木结构古建筑因保存不易,流传下来最为珍贵,现存的唐代木结构古建筑共有八座,而唐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已没有存世。

现存的八座唐代木结构古建筑(以下简称唐构):

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唐德宗建中三年(年)

山西大同善化寺普贤阁,唐德宗贞元二年(年)

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唐文宗大和六年(年)

山西泽州青莲寺藏经阁,唐文宗大和七年(年)

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年)

甘肃敦煌莫高窟窟檐,唐昭宗景福二年(年)

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推断唐代

山西长子布村玉皇庙前殿,推断唐代

八座唐构全部是单体建筑,其中六座有具体年号且与建筑形式相符。八座中有六座在山西,一座在河北,一座在甘肃。

相关阅读:专栏《中国木结构古建筑寻访》

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

地点:山西忻州市五台县西南的东冶镇李家庄村,距县城有二十余公里

时代:唐建中三年(年)

南禅寺的现存建筑中只有正殿是唐代建筑,两厢等为明清增建。

南禅寺大殿发现于五十年代,在西缝梁架平梁下皮有墨书题记:“因旧名峕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重建殿法显等谨志”,唐建中三年即公元年,随着后代发现的不断增多,证明南禅寺大殿的建筑形式与题记年代是相符的,南禅寺大殿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明确年号题记的木结构古建筑。

南禅寺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九脊顶,无普拍方,无补间铺作,柱头铺作出双抄,第一跳偷心,第二跳头上令栱托橑风槫,耍头批竹形,前后檐柱头铺作第二跳华栱为殿内四椽栿梁头伸出砍成,山面柱头铺作丁栿伸出檐外为耍头。

大殿梁架为四椽檐栿通搭,梁头伸出檐外为第二跳华栱,梁与枓栱合为一体是唐构普遍采用的手法,现存八座唐构全部是第一跳里外转都是华栱,在此之上梁头或为第二跳华栱或为华头子,这种结构在后面几座中会频繁看到,而传世的宋代木构中却没有同类结构。

四椽栿之上用了一条缴背,伸出檐外为耍头,缴背之上立驼峰托平梁,两端用托脚,平梁上叉手承脊槫。发现之初平梁上原有蜀柱、大枓,七十年代维修时认为是后代添加的去掉了。

相关阅读:南禅寺大殿改变了什么(第二稿)

这是南禅寺山面的柱头铺作,外观和前檐柱头铺作相同,但结构已有很大不同,这里梁头(丁栿)伸出的是耍头,而前后檐梁头(四椽栿)伸出的是第二跳华栱

南禅寺大殿第二层柱头方之上使用驼峰和大枓托压槽方,驼峰和大枓之间使用了一块皿板,这也是现存木构中最早的皿板使用实例

南禅寺大殿不仅保存下来完整的唐代木构,还保存下来17尊唐代彩塑和一座小石塔,檐下用双抄,唐代风格,年8月7日被盗,这是被盗前的照片

相关阅读:一木一春秋(三)山西五台县南禅寺

山西大同善化寺普贤阁

地点:山西大同老城内

时代:唐贞元二年(年)

善化寺普贤阁位于大雄宝殿的西侧,是一座面阔三间进深四椽的两层楼阁。

普贤阁上下两层枓栱都是双抄,所不同的是第一层是双抄无令拱,第二层是双抄有令栱,两层柱头铺作的第二跳华栱都是内部四椽栿梁头伸出。

早在年大修时,普贤阁就发现了“贞元二年”题记,但过去长期认为是金代的贞元年号,实际上根据梁栱结构等分析,普贤阁完全符合唐代特征,此贞元二年为唐德宗贞元二年(年)

相关阅读:爱塔传奇:大同善化寺普贤阁之唐代建筑推断

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地点:山西运城市芮城县龙泉村北的高地上,县城以北三公里

时代:唐大和六年(年)

广仁王庙现在仅存一座唐代正殿和一座清代戏台,庙内现存两块唐碑,一块唐元和三年(年)《广仁王龙泉记》,讲述引龙泉水灌溉的事;另一块唐大和六年(年)《龙泉记》,记述重修广仁王庙的经过,碑文中“划除旧屋,创立新祠,素捏真形,丹青四壁”,可知大和六年新建了庙宇,这也与现存广仁王庙正殿的建筑特征相吻合。

广仁王庙正殿单檐九脊顶,面阔五间,进深四椽,无普拍方,无补间铺作,柱头铺作双抄偷心,无令栱,第二跳华栱为梁头伸出,殿内四椽檐栿通搭前后檐,驼峰大枓承托平梁,两侧用托脚,平梁之上蜀柱、叉手、捧节令栱托脊槫。

相关阅读:爱塔传奇:用“抄”?还是用“杪”?(第二稿)

广仁王庙的四周枓栱外观相同,但结构有不同,前后檐是梁头(四椽栿)伸出为第二跳华栱,而山面的梁头(劄牵)则是压在两跳华栱之上

相关阅读:一木一春秋(二)山西芮城广仁王庙(第二稿)

山西泽州青莲寺藏经阁

地点:山西晋城泽州市东南15公里的硖石山腰

时代:唐大和七年(年)

青莲寺分为上寺和下寺,相距约五百米,藏经阁位于青莲上寺,是一座两层木楼阁,寺内现存唐大和七年(年)《青莲寺古德高僧记》碑,记载“并造阁一所,兼素画弥勒”,这个记载时间与现存的建筑形式相符。

青莲寺保留下来的碑刻众多,从这些碑刻考证可知藏经阁宋、金、元、清均有较大修缮,如今普拍方以下多为后代抽换,但二层梁架保留了完整的唐代特征,十分难得。

青莲寺藏经阁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九脊顶,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单抄单昂,梁头伸出檐外为华头子,当心间和两次间各用一朵补间铺作,为五铺作双抄,两稍间无,殿内梁架四椽檐栿通搭,梁头压在第一跳华栱之上伸出檐外为华头子,以驼峰和昂尾共同托举平梁。

藏经阁的梁栱结构与原在敦煌的莫高窟窟檐一模一样

相关阅读:山西泽州青莲寺藏经阁之唐代建筑推断(第四稿)

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fc/10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