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中的五台人
中国同盟会是年8月,在孙中山先生的倡导下,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当时的同盟会,全国不过数百人,为时不久,山西省五台县人氏中竟先后有20余人参加,其中阎锡山、赵戴文、徐翰文,王建基、张瑜、康佩珩、赵三成、张侗、徐一清、李栖鹃、李凤翔、赵丕廉等人是在留学日本期间参加的。阎锡山、张瑜等还当面接受过孙中山先生的教诲。这些人回国后曾积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从事革命活动,如阎锡山、赵戴文、张瑜、徐一清、李凤翔参加了辛亥革命太原起义;王建基、李栖鹃、赵丕廉随同续西峰在晋北抗击清军、攻取大同;康佩珩、赵三成、张侗在五台县东冶镇成立保安社,组织民团,并到五台城进行了推翻清廷县知事的斗争。
在所有这些革命斗争中,曾涌现过不少激动人心的英雄事迹,有的则付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下面就此略述一二。
同盟会同志东京留影
据山西人民出版社年出版的《五台县志》记载,五台县南茹村人张瑜(-),自幼家贫,年稍长即参加背炭卖炭等劳动。后来到太原寻找生活出路,在本家叔父的小店中结识了阎锡山和黄国睴,三人意气相投,遂结为金兰。
太原武备学堂
年三人同入太原武备学堂。年一道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年加入同盟会,并加入铁血丈夫团。年回国后不久,阎、黄分别提升为清军标统,张任管带。年参加光复太原的起义时,张任敢死队队长。起义成功后改任北路军总司令兼第四标标统,率部攻打代州,驱走驻守代州的清军。年调任督军府参谋长。年继任12混成旅旅长。年,因太原参加赛马而暴病逝世,葬于原籍,时年31岁。念张瑜战功卓著,阎锡山派员送其灵柩回乡,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墓地建于南茹村南山脚下,立石碑一座,上刻“山西陆军少将张瑜字玉堂府君之墓”。
山西大学堂
尤其令人称赞和敬佩的是五台东冶镇人王建基(-)。王自幼聪敏,好习武、有侠气。20岁时得中秀才,后考入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前身)创立于年,设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由山西巡抚岑春煊和英国人李提摩太共同创办,山西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和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一道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山西大学堂最初分为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中西教学共为一体之先例。
年赴日本体育专科学校学习,并加入同盟会。入体育专科学校,对于统率行军、攻城、野战之法,无不深究,尤精于击剑。当时,正值清政府腐败,外侮日极。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成立同盟会,组织东方健儿,酝酿革命。王建基与同乡徐翰文、赵戴文、赵三成、康佩珩等一起签名具书加入同盟会,担负山西起事的准备工作。归国后,偕徐翰文、康佩珩等走塞外,抵鄂尔多斯之红柳滩,招募豪侠,准备作为起事的根据地。结果机密泄露而被捕,虽经严刑拷打逼供,终不承认。后来看守有事暂离,逃脱得免,因徐翰文被害,赵戴文屡函促归,决定从内地待机起事,王建基乃相约返里。王建基归省后,在河东中学教习,教学生以战斗之术。每谈及清廷之腐败,列强之暴行,王建基便怒目圆睁,声泪俱下,并曾经与志同道合的同志饮于运城之野狐泉,议举大事,酒酣耳热,指池畔石碑说:“吾辈颠复清政府有如此碑”。说罢举掌击之,碑被砍断三截,举座大惊。
太原起义
年辛亥革命后,太原起义成功,成立军政府,发文要河东反正。河东道余粢、平阳总兵谢有功等何去何从拿不定主意,打报告请示原来的上级,仍沿用大清年号。王建基听说后认为彼等不为我用,准备袭杀而夺兵北上。苦于没有下手的机会。当时正值太原起义,大兵南下,始得以辅安军名义招练士卒。未就绪,忻代宁公团成立,续桐溪、康佩珩专函相约北伐。10月16日王建基星夜回到太原,听说张瑜、杨沛霖、贾英率敢死队人,已分道北发,出师数日。王建基被委任为总参谋,不过夜就出发。在原平遇杨沛霖、贾英,知续桐溪所部在大同被清军包围,王建基即属杨、贾迅速进兵,疾赴广武与张瑜商榷援大同事宜。张瑜命三营管带吴信芳、炮队管带于凤山随王建基进发怀仁县。归国后不久,奉山西同盟会之命,与徐翰文到塞外联络朔方健儿从事革命活动。因活动败露,徐被杀,王有幸逃脱。回山西后先在河东中学任教,太原起义成功后,忻代宁公团成立,应续西峰之邀,出任敢死队参谋,率兵赶赴原平镇,得知大同被清军包围。
王建基援大同心切,愿率军打先锋,遂于24日抵秀女村。黎明整队出发,到达五里道,迎击清军,杀数人,忽见敌军高仲山娄振标率马、步兵人出辛庄,东西长数里。杨沛霖、贾英急指挥所部撤退,蓝派人向王建基报告,王建基表示要坚决死战以解大同之围,其肘,左右只30人,闻其言,俱感动为泣下,愿意同死,王建基便跪谢大家。然后与敌展开激战,双方各有伤亡。战到下午四时许,弹药已尽,士卒饥疲,逃亡略尽。敌军见只留王建基一人,便不打枪,一轰而上,步步进逼,王突然中弹,失枪倒地。敌飞骑手来擒,将近其身,建基猛起,拔佩刀,迎刺敌人,刺中敌兵腹部,坠马而死。建基夺过敌人马匹,正要上马,手腕又中一弹,手颤抖松僵,马逃脱,敌军一涌而上,四面包围,王建基身负重伤,仍力疾奋战,杀死数十人。将要突围,前额受刃,而皮盖佳两眼,自头至脚,血流遍身。王建基就持刀乱砍,一跃丈余,复伤七、八人,最后倒地。敌军纷纷上前围观,并说:“这真是个铁汉,应该留下姓名,以报大帅知道。”王仅答:“我乃敢死军王”六字,即气绝身亡。据当时亲见其尻者浑身受伤47处。王建基自日本归国,寝不解衣者五年,其志可见。在五里道战斗中,奋不顾身,身先士卒,为国捐躯,时年29岁。王建基牺牲后,由晋南起义领袖张士秀、李鸣凤提议,在运城南门外野狐泉为他建立了烈士祠。
东冶镇南街
年,东冶保安社成立后,在五台县东冶镇南街观音堂,为王建基、徐翰文召开追悼会,山西军政府追认为民国革命烈士。并在五台县东冶镇西街立碑纪念。东冶镇是山西省五台县第一大镇,相传因古为冶炼铜铁之地而得名。它位于五台县境西南,南临滹沱河,西傍小银河,与定襄、原平仅一山之隔,是太原、忻州至五台山和阜平的必经之处,故一向为县境门户、交通枢纽、货物集散之地。该镇占地约5平方公里,分东南西北4街,镇下辖村21个,人口近4万,历来为原四区区公所驻地、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在明清之际,镇上的主要街区即店铺林立,每逢二、五、八日赶集之时,更是万人云集,摩肩接踵,热闹非常。阎锡山统治山西的几十年里,五台籍的军政要员特别多。比较著名的人物有:山西都督府参谋长张瑜(五台县南茹村人),山西军政府司法部副部长李凤翔(五台县小豆村人),山西陆军粮服局局长、山西银行总经理徐一清(五台县大建安村人),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校长赵丕廉(五台县五级村人),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五台县东冶镇南街人),第二战区上将副司令长官杨爱源(五台县上门限石村人),第13集团军中将总司令王靖国(五台县新河村人),第7集团军中将总司令赵承绶(五台县槐荫村人),太原绥靖公署中将参谋长兼第83军军长杜春沂(五台县五级村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秘书处长方闻(五台县望景岗村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卫生处长谢维楫(五台县东冶镇人)等。
苦难会给一个民族坚韧的品格,胜利则会给一个国家信心与力量。事实说明,凡是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为公平正义、民主共和做出贡献的人,都是英雄,不但历史不会忘记,而且永远会受到后人的怀念和尊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注释:赵戴文(—),字次陇,先辈居马邑(今朔州),明末始移居五台县东冶镇。为通往佛教胜地五台山清凉胜地的必经之地,故赵戴文又自号清凉山人。儒者,同盟会员,国民党员,山西辛亥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阎锡山的军师、宰相,兄长。山西守土抗战和组织牺盟会的倡导者。官至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内政部长、监察院长。民国以后的山西军政两届出身的人物无不是他的学生。赵丕廉(-),字芷青,号麓台,五级村人。父兄均业木作,家称小康。赵幼入私塾受业,学业优良。举拔贡。继入山西大学堂中斋攻读。目睹清廷腐败辱国,遂立反清大志,年在日本毅然参加中国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
作者简介:胡立成,笔名虹雨,五台县东峪村人,医教世家之后。文化传媒人,品牌创意人,抗战红色文化传承人,乡土文化宣传人。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文字友情新媒体总编、中国网特约编辑、《旅游作家》专栏作家、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专栏作者、国际摄影杂志记者等。曾多次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并获奖。邮箱:
qq.国庆告白中科白癜风换肤计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