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尾诗集卷十七

《琐尾诗集》自第十一卷开始,转向团队收录并笺注,为此邀请了几位诗词界朋友,一起收录并笺注当代优秀原创旧体诗词。

《琐尾诗集》卷十七共收录18首诗词,作者名单如下:

姚泉名、巴山夜语、危阑独倚、半隐庐、沙月、张梅琴、心随流水、刘能英、陈治华、帆影、陈武林、子丘、范诗银、清风、凉笙墨染、金钢、墨言之、癯仙立雪。(以体裁为顺序)

1

姚泉名·武汉

达州谒元稹纪念馆

柏影樟风近槛棂,祠堂犹傍戛云亭。

青峰幸也因君在,古事愁乎待我听。

名自崔莺觉罗曼,诗缘乐府隐雷霆。

山城惯有登高日,功业何须刻石铭。

子丘注:达州,位于四川东部。公元年,唐朝著名诗人元稹,与刘禹锡、柳宗元一同被放逐远州。三月,元稹“一身骑马向通州”,出任通州(即今达州)司马。在通州的四年,元稹完成了他最具影响力的乐府诗歌《连昌宫词》和与白居易酬唱之作余首。槛阑上的雕花格子,宋朝苏籀《连雨偶成》:“槛棂生菌地生衣,釜甑有鱼盘有薇。”指元稹编撰的《莺莺传》中女主人公崔莺莺。指西洋语romantic,即浪漫之意。

2

巴山夜语·武汉

访襄阳习家池

凤凰山下草花荣,亭榭祠堂有笑声。

几面墙书昭穆字,一池水蕴古今情。

曾留天上汉时月,还照江边晋代城。

应是潜渊存紫气,千秋万里动旗旌。

子丘注:习家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南麓,是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的私家园林,延存至今已有近年的历史。东晋时,习郁后裔习凿齿在此临池读书,登亭著史,留下《汉晋春秋》这一千古名作,成为名播后世的史学家,而使习家池益负盛名。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又指按照长幼、上下等次序左右排列。即指习郁、习凿齿之事。

3

危阑独倚·黄冈

楚塞楼怀古

半生戎马早休休,何故争登楚塞楼。

健步攀高频振臂,清谈野眺笑垂钩。

念中箫鼓惊雷起,忆底旌旗映日浮。

设定重扃谁可破?江山屏障有人愁。

子丘注:楚塞楼,位于湖北省西部宜昌市。宜昌是链接荆楚与巴蜀之间的咽喉,经此出入三峡的文人墨客大多都曾登临斯楼,面对大江感世伤怀,留下大量诗文。安闲貌,宋朝杨万里《竹枝歌》:“愁杀人事关月事,得休休处且休休。”重重门户,苏轼《四时词》:“夜香烧罢掩重扃,香雾空濛月满庭。”

4

半隐庐·宜昌

夏日喜同窗老友至自武汉

粤汉十年隔,舟车一宿通。

相看新白发,却忆旧青葱。

时命何堪把,人情大可逢。

浮生几多事,说至夕阳红。

子丘注:指广东、武汉。首联“十年”足见离别之久,“一宿通”则表达相会之“喜”,扣题。颔联“新白发”对应首联“十年隔”,承首联而言相会之情。命运,唐朝钱起《送邬三落第还乡》:“郢客文章绝世稀,常嗟时命与心违。”既指相会言谈之久,又暗指人生态度。

5

沙月·武汉

飞渡

平澜渡壑挽云飞,不枉枯蓬唳鹤回。

一苇十年风月瘦,闲来搜韵向蓬莱。

子丘注:《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孔颖达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后以“一苇”为小船的代称,又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蓬莱山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

6

张梅琴·太原

五台山台顶日出

望海峰头趁晓寒,临风静待立高端。

凝神缥缈云霞里,腾起鲜红火一团。

心随流水注: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犹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东台别名望海峰,是眺望云海日出景观之最佳处。

7

心随流水·武汉

芒种(武汉)

中稻插完又割麦,夏收夏种两头忙。

雨淋日晒何知苦,只为灾年不断粮。

子丘注: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正如本诗所言,此时正是插秧割麦时节。水稻的一种类型,在立夏前后播种,芒种时节插秧。前两句展现了芒种时节,农家忙碌之景。转句既总结前两句之“苦”,又启尾句之总结。

8

刘能英·武汉

山行

野寺无僧绿四围,梨花空老雪伤悲。

同人为破山沉寂,折个柳条当笛吹。

墨言之注:前两句为无我之境,后两句为有我之境,两两相对成意。作者通过写景而生意境、造景又生心境,达到寄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其中,巧妙地将静和动分开描绘,将惜春和淡然的两种情感巧妙糅合在一起。在起承转合中,由静而动逐渐显性情,通过自然流溢出情感,来打动和感染读者。作者很巧妙用“句意化用”的用典手法而出新意,其用“梨花似雪”和“折柳吹笛”的诗典,既避免了堆砌古人词汇,又委婉表意——在暮春或立夏时节,有“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意境,表达了作者面对时光的流逝,依然追求理想,又泰然自若的人生境界,将心境与物境合一。

9

陈治华·汉中

放风筝

桃花落尽叹春深,转向纸鸢兴浅吟。

步履蹒跚君莫笑,老来难得有童心。

子丘注:春意浓郁。唐朝储光羲《钓鱼湾》:“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开篇点名时间,一“叹”表达对春之眷恋;承句点题,一“浅”字与春之“深”对应;结尾两句,则在写景叙事基础上,表达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人虽老,而“童心”未泯。

10

帆影·宜宾

傍晚登黄草坪

曲径盘旋入翠微,云中山脊似鹰飞。

斜阳渐去流岚涌,最喜霞光可染衣。

子丘注: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也泛指青翠的山。毛泽东《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山间流动的雾气。结句“霞光可染衣”,着实可爱生动。

11

陈武林·恩施

巴盐古道

巴盐古道越施南,险峻石门探险关。

岁岁时光流逝去,年年涉水过苍山。

子丘注:巴盐古道起自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镇,往东至湖北省利川、恩施和咸丰等地,全程数百公里,是古代巴盐销楚的重要通道之一。施南府,清代行政区划,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范围,雍正十三年(年)设置,民国元年(年)废除。位于湖北省恩施州境内,有人类起源遗址之一巨猿洞,素有“施南第一佳要”之称的石门关。

12

子丘·黄冈

闻子规

何处子规声满楼?恍然一梦故山丘。

终是天涯久漂泊,不如年少趁风流。

子丘注:即杜鹃,古典诗词中常以其表达“思归”之意,承句“故山丘”便是如此。“年少”与“风流”,往往联系在一起,如唐朝韦庄有“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宋朝叶绍翁有“五陵年少尽风流,十日安排一日游。”宋朝胡仲弓有“记得风流年少事,青青还似旧时无。”

13

范诗银·北京

破阵子·八台山日出

疑是城灯夜火,偏生日晕初东。为我冲开天一角,越过高低远近峰,如丸跳手中。

八叠台边风雨,千重云外烟空。箭射奇光沧海阔,虎啸无声岁月穷。相看袖半红。

子丘注:全词气象不凡,豪放之情溢于言表。全词对初生之日想象丰富,且不同时间之比喻十分恰当。如“城灯夜火”喻日刚升起,微小之势。“为我冲开天一角”,则展示日出刚猛之势,且有隐喻作用。上阕尾句又将初生之日比喻“弹丸”,尽显可爱之姿,又有毛泽东《长征》诗中“乌蒙磅礴走泥丸”之势。过片对仗句,将上阕对初生之日的比喻,过渡到抒情部分。所谓风雨,往往代指历史风云变幻。下阕韵字中的“空、穷、红”皆是带有明显情感色彩的虚词,运用十分恰当。

14

清风·咸宁

一剪梅·见字如晤

恁是情深何作泅?案上诗经,石上清流。玲珑烟景近荼蘼,谁解风情,谁说温柔。

或许心思未可收,断水无刀,乱绪无头。此身长恨困营营,梦里鱼书,梦外箜篌。

心随流水注:晤,见面。人未能相见,用诗词文字来代替,说出自己见面的情感,故曰见字如晤。暮春初夏之花,故曰“开到荼靡花事了”、“荼靡不争春,寂寞开最晚”。指书信。“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雁寄云书,鱼传尺素。”“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一种古老的弹弦乐器。

苏轼《临江仙》:“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为名利所纷扰,身不由己,时常深感遗憾。

15

凉笙墨染·烟台

点绛唇·春兴

白鹭斜飞,暖风织就黄金缕。蜿蜒小路,落尽桃花雨。

片片群芳,最是流连处。凝神贮,时光轻许,两两能相遇。

墨言之注:首句“白鹭斜飞,暖风织就黄金缕。”交代了时令为春天。冯延巳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上片“黄金缕”、“落尽桃花雨”通过描写春天的一些美好和流逝的意象,用正面描述和反衬手法,来表达珍惜和渴望“相遇春天,岁月静好”的情感。词中,其动词和形容词“斜”“织”“尽”“凝”的锤炼,简洁精准、形象生动。煞尾并非特指。可以理解为人和人,人和事,或者是人和春天。正是因为没有特指,才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期盼和遐思。词尽意不尽,令人期待。

16

金钢·黄冈

浪淘沙·述怀

酒醉发诗狂,月吐清光。弥漫桂魄散幽香。对影三人斟自语,背井他乡。

起舞细思量,路在何方?勤拼勇搏莫彷徨。不信苍公欺负我,直射天狼!

子丘注:句化自李白《月下独酌》诗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虽然漂泊之苦,背井他乡,然而作者并不气馁,故而有尾句“不信苍公欺负我,直射天狼”之感慨,气势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之结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

墨言之·武汉

乌夜啼·名利

碌碌随阳雁,忙忙过往秋春。无非山水心情浅,浅了槛中人。

常道消磨殆尽,算来辜负天真。恰如名利花开谢,谢代养精神。

金钢注:此词首句即言忙忙碌碌度过了许多春秋,山水喻国,槛中人喻家,浅了即薄了淡了。下片即名利使人身心消磨殆尽,却辜负了当初的一片率真执着之情?名利之花开了又谢。只好停下追逐,代养精神!

18

癯仙立雪·武汉

〔双调·碧玉箫〕春游东湖

柳抚青弦,弹破早春寒;桃坼朱颜,耍尽小鱼欢。湖边蛙声追半圈,海棠花红落两肩。人累蔫,截路的莺还啭:还,还我诗千卷!

子丘注: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散曲(北曲)的发展,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早期作品(特别是文人创作的)带有明显的词的清新典雅。而在鼎盛时期,散曲的口语化、俚俗化则非常显著。元代张可久是“清丽派”的代表人物,而本曲显然继承了张氏的特点。第一句便十分妙,通过比拟的手法,生动描写出春柳的姿态之美。结尾句同样精彩,“还我诗千卷”,俏皮之中展现出东湖之春如诗如画,想必千卷之诗也难以写尽。

对于以上诗词,你有什么看法?欢迎文末写留言讨论。投稿邮箱zqdmsx

.







































治疗白癜风的土方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病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fc/2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