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平台正在全力搜集五台徐氏家族史事、人物传记、历史遗迹等珍贵史料,请众位宗亲积极参与,为保护五台徐氏历史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期五台徐氏人物事略:
抗日烈士徐世华
徐新同志亲历的盂县、寿阳、阳曲抗日风云:到敌后之敌后去
怀念父亲徐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悼念我的祖父徐根林
我们可亲可敬的父亲母亲
文/徐爱平徐建元徐有元
在消息灵通的手机世界里,我们拜读了大哥怀念伯父徐新的文章,感触至深,深深触动着心灵,仿佛像大海里波涛起伏不定,心情久久难以平,好不容易思虑很久后,才平静下来,决定拿起手中之笔,挥写一下我们可爱可敬的父亲和母亲。
父亲徐玉喜
母亲刘玉婵
我们的父亲,名叫徐玉喜,系山西定襄河边村人,一九二九年三月十三日降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但是我们的父亲有一股积极向上、勇于攀登、从不服输的精神,支持着他克服了千难万险的困难,创造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
我们的父亲虽然年龄小,但是有一股堪当大任的气魄,小学刚刚毕业,就走出家门,来到五台县茹村,干起了教书育人的工作,成了茹村家喻户晓的人物。
父亲有一种不满足的性格,这一点使他辞别可爱的茹村,迈向更加遥远的地方——塞外名城大同。对于一个从未走出远门的他,一定有着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他不畏艰险,毅然决然地开始了他的“长征路”,身背干粮沿着通往大同的路执着地前行。
这一徒步旅行,经历了半月有余,终于如愿来到了目的地大同,落脚于大同第一热电厂,干起了他的第二份工作——煤车押运人员临时工。他整天穿越于煤矿与电厂之间,准确安全地将一列列“乌金”运往电厂,照亮着大同市的每个家庭以及大街小巷。
刻苦耐劳的工作换来的是硕果累累,他终于成为了大同第一热电厂的一名正式员工,分配在劳资科工作。在新的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地工作,刻苦专业地学习,很快成为一名业务通,并被提升为劳资科长,在当时可是一名最年轻的管理者了。
当时27岁的他,有着管理者服务大局的眼观胸怀,深知爱惜人才、保护人才的重要性。在文化大革命中,因对人才的偏爱,受到了不公正地待遇,下放到了五七工厂劳动。
到了五七工厂后,父亲全心全意地和工厂的家属们一起同甘苦,齐心协力地劳动,烧出了第一批焦炭,从而摘掉亏损的帽子,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因此他便离开了大同市,调往了国家重点项目工程——山西省神头发电厂,任劳资科科长。
面对一个所有设施都需要重新建立、一穷二白的工厂,父亲毫无怨言,硬是在白手起家的劳动中,编制出一部全厂人员规划书,报送国家电力部,并由钱正英部长一次批准实施。随后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招工工作,跑遍了全省各地,招揽回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成为了神头电厂的骨干,一切生产步入了正常轨道,为今后的胜利发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为缓解了首都用电难而做出了应有贡献。
辛勤的劳作、过负荷地工作,给父亲的身体带来许许多多的痛苦,于是他不得不告别一生最热爱的电力行业,辗转来到了大同市百货公司西花园商店从事起了商业运作。
对于这一行,隔山如隔海,商店职工看不起外行领导,一百个看不起!但是父亲毫不畏惧,发挥了能吃苦能打仗的作风,很快掌握了带领着商店职工进行了“走出去”的营销模式,一举将商店亏损的帽子摘掉,成为了“盈利户”,没有对不起自己头顶上书记兼经理的职务。
我们的父亲是一名踏实肯干的好干部,一生中从未贪污受贿,无愧于党的教育!
下面要说说我们慈爱可亲的母亲。
母亲在北京动物园留影
我们的父亲在工作中取得所有成绩,都离不开我们的母亲在背后默默无闻地付出。我们的母亲名叫刘玉婵,系山西省定襄县河边村人,一九三五年五月十七日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由于家境贫寒,没有念过书,小时候一直从事着农村的活,整天与土地为伴,分担着家庭的负担。与我们的父亲结婚后来到了大同第一热电厂,干起了一个家庭主妇的活。
我们的母亲,不论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永葆农民的本色不变。她的一生是辛勤劳动的一生,是勤俭持家的一生,是和蔼可亲的一生。一生中都是在任劳任怨地付出。
在农村生活的日日夜夜里。母亲一边在地里劳动,一边照顾着子女,从没叫苦叫累。每天天不亮就毅然去地里劳动,用坚实的背膀背着一捆一捆硕果累累的红高梁,运回队里换取工分。同时还要抽出空闲时间回家做早饭吃。吃罢早饭就又去地里劳动了。日久天长地劳动换来一年的钱也就是百十几元。但是小小的这点钱,大大减轻了家庭生活负担,生活得到改善,过年有了猪肉大餐。全家人享受着美味佳肴,其乐融融。
在农村是那样,在城市也是一样地辛勤工作着。
母亲不是一个偷懒的人,为了家庭、子女默默无闻地流着汗水。在城市饭店里打过工、烧过锅炉、修理过自行车、摆过地摊、在大街上高声叫卖……数九寒天如此,炎热高温如此,刮风下雨如此,从未间断过,用辛勤的双手换回了一张张人民币,贴补着家用,哺育着子女。但是她自己总是吃在最后,节省着每一粒粮食,坚守着“初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我们的母亲,对自己节衣缩食,对待客人却端庄大方,毫不怜惜。
有一次,家乡来了一个小伙子来同办事,住宿在我们家。母亲买菜买肉的好招待,我们也沾了不少光,过足了嘴瘾。这件事情,小伙子每每在家乡相遇,提及此事,总要夸奖母亲一番。
我们的母亲非常热情好客,热心助人,有求必应。但是对自己无比吝啬,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一双袜子,补了又补,舍不得丢弃。衣服如此,吃饭也如此,舍不得浪费一粒米,深知“初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道理。但是由于异常的节俭,剩饭剩菜她常吃不断,日积月累竟然损坏了身体。检查出食道癌后,我们的母亲仍然保持过去的优良传统,努力地劳动,用最后的精力缝制出一捆一捆鞋子,留给子女使用。
每当我们阔步走在大街小巷中时,深深地感受到母亲的关怀,从内心深处发出了敬爱之意。
由此我们为有这样可敬可爱的父母而感到自豪和光荣。让我们可爱可敬的父母,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
执笔人:徐爱平
徐建元
徐有元
二O一八年六月二十日
近期五台徐氏人物事略:
抗日烈士徐世华
徐新同志亲历的盂县、寿阳、阳曲抗日风云:到敌后之敌后去
怀念父亲徐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悼念我的祖父徐根林
徐爱平等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