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志记载五台县丧葬礼仪习俗

北京中科医院假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537.html

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虽然丧葬品准备及丧葬程序不断减化,但是主要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并且流传至今,家家躲不开,离不了。丧葬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丧葬习俗懂的人不多,但是,做白事司仪行当的人却不少。

五台县丧葬礼仪,在旧社会,也很复杂。

建国后,日趋简单。

积习相沿,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停尸:人将烟气时,即放于门板上,穿装老衣,儿孙披麻戴孝。

入殓:将死者放入棺材,停灵待发。

报丧:孝子到亲戚报丧、送孝布,通知出引日期,告以准备。

送夜:出引前一天晚上,亲朋吊唁痛哭,烧纸祭奠,送死者亡灵上西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无关文章

出殡:一般择日出殡,年轻者停尸五日或七日出殡,年长者一般三七出殡,需停灵柩十五天以上(现如今均为七日)。出殡时一般都做纸人、金桥、银桥、金山、银山、摇钱树、聚宝盆等纸扎。孝子牵灵布于前,女婿跟棺材之后,鼓乐吹奏送于村外,其孝男孝孙一起去坟地,将棺木埋葬,俗称“入土为安”。

服三:出殡后第二天,亲戚男女一齐到坟地,祭奠烧化,称为服三。

现在,丧葬礼仪有所改革,偶有臂带黑纱不披麻戴孝者,为死者举行追悼会,但尚未普及。

图片来源于网络无关文章

相关链接

圆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解析

1: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图片来源于网络无关文章

2: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或犯七)。今天的人们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只烧单数,烧大七)。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

还有特别需要一说的是犯七。何谓犯七?就是从亡故之日以农历推算,若逢七之日与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些日子重合,就叫犯七,比如三七与这些日子相合,就是犯了三七。有道是:“亡人不犯七,活人没饭吃”,意思是说,犯七有利于活人,但亡人却会因此而受罪遭难,所以,遇此情况,活人需要为亡人消灾救难,也就是需要上坟为亡人淋七。以山西为例,其具体的做法是:用麻纸剪纸人,其数目是比亡人之寿多三个,扎于谷杆上,还要剪一把伞,一架梯子,一座桥。把这些纸人围成一圈,扎到坟头,中间放伞、梯和桥,然后用水浇放有核桃和枣的漏瓢以淋纸人,并虔诚地念种种提醒亡人的话语,如躲雨了,过桥了,打雷了等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无关文章

从死者咽气之日算起,每7天为一“七”,“七七”之内,孝子不理发,不修面,称为“囚七”。每“七”均需上坟为死者烧纸钱,尤以“三七”、“五七”、“七七”最重要。七个“七”中如有一个以上的“七”与农历日期中的“七”相吻合,称为“犯七”,如果没有“犯七”,孝子则要在“复山”前讨足一百户人家施舍的米,用来在“复山”那天招待前来致祭的亲朋。

3: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的意义:人死到阴曹地府后,共有十位王官(阴府之检察官)和四位审判官,其职是:将亡者提询,以生前所作所为,善善、恶恶、加以侦讯,共有十位王官,掌理十殿,首先要过前七殿:第一殿秦广明王、第二殿楚江明王、第三殿宋帝明王、第四殿伍官明王、第五殿阎罗帝君、第六殿卞城明王、第七殿泰山明王、儿女烧七,希望父母在阴间能安然舒适,过王顺利。做七拜明王,查其生前

“善悪”的行迹,四十九天后移送阴曹法院经四审,每十日为一旬,调审一次:一审,(头旬,第五十九天)崔氏判官;二审,(二旬,第六十九天)李氏判官;三审,(三旬,第七十九天)韩氏判官;四审,(四旬,八十九天)杨氏判官;再过一旬就是九十九天烧百天(叫做短百天,长周年),再拜,第八殿平政明王、烧一周年拜,第九殿都市明王、烧三周年拜,转轮明王后、决定如何投生,转入来世。

投稿/合作:请添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fc/58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