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悟清凉这里是黛螺顶凡圣同居供养五台

中医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50152.html

黛螺顶一名大螺,又名青峰,重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因中殿内供奉五方文殊像而被世人称为小朝台。这里是很多游客来五台山必去的地方。

黛螺顶坐落在东台顶的支峰上,按风水的说法,这里是东台顶山脉拖下来的龙头,地势非常好。站在清水河谷远远望去,其峰兀然突出,形如大螺。每到春夏,满山坡绿着青,阴翠欲滴,尖尖峰顶,郁郁吐黛,黛螺顶即是形象、生动的名称。

从山脚上到黛螺顶,现在有三条路,除了省力的缆车外,还有两条徒步路线:前山新路就是著名的大智路,一共(寓意一千零八十烦恼)级台阶,几乎每天都有朝圣者从大智路三步一拜朝拜黛螺顶;在索道北侧还有一条是古道,最早以前山上所需都是从这条古道运到山顶的。

其实在去年以前,上黛螺顶还可以骑马的,不过听说今年起再不会有骑马这种方式了。在佛教界有一种说法,前世不好好修行的和尚,死后轮回会变成骡马,尤其与文殊菩萨相关的公案里也有这样的说法,所以每次上下山,我都不忍心去骑马。与五爷庙门口撤掉香炉、禁止唱戏一样,五台山少了骑马上下黛螺顶,我相信这也是众生的因缘。

黛螺顶在台怀镇中轴线寺院群的东侧,清水河对岸。站在黛螺顶上可一览台怀镇全貌,不论是何天气,都可以静静的感受佛国的宁静、祥和,就如门前的对子所说:登螺顶仰观天空眼界自阔,临宝地俯览台怀胸襟更宽。

每次游完山下寺院,之后再登黛螺顶,都会想起明代高僧法本的诗句:“踏遍尘区念已休,归来结社碧峰头。无穷松韵清双耳,不尽云山豁两眸。一个蒲团消白日,半肩破衲度寒秋。人间八万四千梦,尽向无生一念收。”

黛螺顶的中轴线依次为天王殿、旃檀殿、五方文殊殿和大雄宝殿,与其他寺院不同,旃檀殿、五方文殊殿是黛螺顶独独一无二的。严格的说,黛螺顶现在的名气,也是跟这两个大殿背后的两位名人是分不开的,一位是黛螺顶的立禅祖师,另一位是乾隆皇帝。

旃檀殿

旃檀殿,是一座六角重檐攒尖顶的建筑,在五台山也是别具一格,殿内前面供奉有“第一尊佛像”之称的旃檀佛像,后面供奉有送子观音。在旃檀殿内四周有堆锦工艺做的16幅释迦牟尼佛应化事迹图,殿外用石刻刻着相同的内容,如果想了解释迦牟尼佛的一生,顺时针围绕旃檀殿看一圈就了解了。

小贴士:立禅和尚

在康熙以前,旃檀殿的位置有一颗大木庄,有一位法师在此修行,13年间不就床,并以这大木庄观想为佛,日夜虔诚绕拜,一刻不怠,并最终成为得道的高僧,被世人尊称“立禅和尚”。据传说,当年康熙皇帝还考验过这位高僧,通过考验后,和尚立化而去。人们为了纪念他,所以在他以前修行的地方建造了这座旃檀殿,谐音“站坛殿”。

五方文殊殿

五方文殊殿为黛螺顶的主殿,殿内分别供奉着西台顶挂月峰狮子吼文殊、北台顶叶斗峰灵应寺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翠岩峰演教寺的孺童文殊、南台顶锦绣峰普济寺的智慧文殊、东台顶望海峰望海寺的聪明文殊。在这里朝拜,相当于朝拜了五个台顶,所以被称为小朝台。

小贴士:小朝台

在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的传统,始于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前两次来五台山时,都想朝拜五个台顶,无奈每次都遇到恶劣天气,朝圣不得,因此就找到黛螺顶的青云和尚,让他不管用什么方法,务必在自己第三次来五台山的时候,要朝拜到五个台顶的文殊。青云和尚最后想了个办法,把五个台顶的文殊像全请到了这五方文殊殿内,乾隆皇帝最终如愿朝拜了五方文殊,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小朝台”。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台阶下长有一松一柏,松柏高大直立,无有弯曲,望去如戟指蓝天,这两棵古松见证了黛螺顶的历史兴衰。乾隆皇帝曾赋诗:“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指的就是这一松一柏。由松柏来推断,这里最早建寺应该是在唐代。大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这里也是本寺常住师父进行早晚课诵的地方。

在五方文殊殿的两侧,分别是伽蓝殿(左首)和祖师殿(右首)。伽蓝殿内与其他寺院并无不同,主要供奉着伽蓝菩萨,因智顗大师与关羽的因缘,所以汉地的伽蓝菩萨形象多为关羽的形象;右首的祖师殿,供奉着与五台山与黛螺顶有大因缘的三大祖师:澄观国师、妙峰祖师和立禅和尚。

在大雄宝殿前的左右两边,现在分别是观音殿(左首)和地藏殿(右首),以前这两边分别是五观堂(寺院里吃饭的地方)和西方三圣殿。与前面的五方文殊遥相呼应,也寓意着佛教度人的方法需要智悲双运,少一不可。

在整个寺院院落的左右两边,分别是僧寮(左首)和居士楼(右首)。以前在居士楼的门前有副对联:“放下千金名利担,收起一颗是非心。”这十几个字,就是我们来五台山的目的,也是我们每次行程能有所得的原因。只有先放下名利、收起是非,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智慧和福报。

山青云白随处可通觉路,

松风花语此地尽是禅机。

文殊菩萨曾说,五台山是一个凡圣同居,龙蛇混杂的地方。这里就是一个小的大千世界,遇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都不奇怪,所有的遇见,都是菩萨给我们的对境,要我们用智慧去面对。

今日一问

这条狗是黛螺顶上已经往生多年的“老黑”,你知道它的故事吗?

悟是生非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fc/6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