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此文摘自年阎明章整理编写的《五台县王城村阎氏家谱》一书。王城村位于五台县陈家庄乡,村西有一处古城遗址,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吴王城,村子由此而得名。村子现有人口四百余人,阎姓是村中的主要姓氏之一。
传说,王城阎氏祖先于大明洪武二年(年)由火山保德州、洪洞县移民来的。火山保德州和洪洞县,历来没有隶属关系,那么我们的祖先究竟是洪洞还是保德呢?我有这样的看法:据《洪洞县志》载,明朝洪武和永乐年间,确曾进行过多次移民。现在洪洞县城北郊贾村的西侧,有一处园林式的建筑,就是明代迁民的遗址——洪洞古大槐树处。当时,这里有个广济寺,明朝政府在寺内设局驻员办理移民手续。各地的移民,都要从这里办了手续,然后又被迁往指定的其他地方。所以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传说:“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实际上洪洞县是一个办理移民手续的地方。
火山保德州,就是现在的保德和河曲一带。河曲县宋时称火山军(因那里有个火山)。保德县宋时称保德军,到金时升为州。因为靠近火山,人们就习惯称为火山保德州。我们的祖先,大概就是原籍保德,后经洪洞县办理了移民手续,分往五台的。据了解,现在保德县阎姓居民也不少,并有一个叫阎家沟的地方。五台县阎家寨村的家谱,有始祖阎述书,于年由保德县里牛口庄移来的记载。虽然阎家寨村的阎姓,比我们的祖先移来的时间较早,但说明保德在唐宋时代就有了阎姓。
本支祖先初来时住在五台城关。据说现在沟南村做化肥厂的地方,就是阎家的祖坟。维垴村的“阎氏家谱”载有:五世阎士樟“卒于广南雄府,柩还台,坟在东关河东村东坡向阳之地。”并有“奉旨……于本城西街建立牌楼三间(牌楼地址在现在做书店门前的大街上,解放后重修街道时拆除了)。还载有阎氏“祠堂地基在本城西北角。东至陈氏,南至王氏祠堂后巷,西北二面各至城坡”等记载。阎士樟和维垴村阎氏,都是本支近支祖先和家族,说明住在城关的说法是正确的。大概在明朝嘉靖年间,祖先阎豁,移来松家庄居住。陡寺村福田寺钟楼上的大铁钟上面就铸有“功德主孙家庄(即现在的松家庄)”阎豁和阎五的名字,时间是“大明嘉靖三十六年”即公元年。
王城的一支,原来住在松家庄前面叫小松家庄的地方。从柏兰到王城的大道,据说顺大街直过。松家庄坟祖先阎必善碑文载有“于乾隆五十九年(即年),移域大被水灾,房地无存,公移居村东仅草创焉。至嘉庆六年(即年)又水,所谓草创者,复漂没无余,遂侨寓王城村。”这就是说,祖先阎必善于嘉庆六年,由松家庄移居王城村。
王城家谱第一个祖先是阎义,至现在传十八、九世,每世以二十五、六年计算,约五百年左右,而洪武二年至今六百三十多年,考虑阎义不是第一个移民来的。
传家宝《世界阎氏总谱》,摆放在宗族祠堂敬祖孝宗,或者送给家族的长辈献上孝心;或者自己放在客厅增福添运,更是教育子孙后代的传家之宝,都是非常有意义
《世界阎氏总谱》寻根问祖绝好帮手,宗亲联谊送礼佳品,传家珍藏阎氏宝典!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这是清朝顺治皇帝久久解不开的心中大惑。谁读懂了生命的来龙,生命也就成了一部深刻的书。
看总谱,就像是参加一场“穿越时空的家庭聚会”,抚摸先人的名字,领略他们的往事,我们仿佛能通过他们的目光,看岁月变幻、世事沧桑、生命传奇。原来,那是我们遥远的过去,生命的延续,除了子孙的繁衍,还需要智慧的传承。所以,家谱、族谱上会记录着祖先的遗训和教诲,作为做人做事的规矩和标准,留给后人。
“有谱的家庭,才能实现做人靠谱、做事靠谱、说话靠谱、工作靠谱、学习靠谱、生活靠谱、婚姻靠谱、事业事业、人生靠谱!”看来并无不理。愿你有一套《世界阎氏总谱》,将家族史铭刻其中,将家族情铭记心中!
如何收藏《世界阎氏总谱》:总谱定价元,为扩大家族文化影响力,特决定成本价元(印刷费、录入排版费、走访宗亲餐旅费等)供应阎氏宗亲收藏,此书印数少,造价高,现决定售价如下《世界阎氏总谱》每册元(含快递费),请加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