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提要
徐继畬(年12月4日—年月0日),字松龛,又字健男,别号牧田,书斋名退密斋,山西五台县人,系五台徐氏二股十五世,晚清名臣、学者,《纽约时报》称其为东方伽利略。历任广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总理衙门大臣,并为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徐继畬是中国近代正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历史、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
文末继续为大家收集整理一部分徐氏族谱等资料。
徐继畬年谱
乾隆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寅时(年12月4日),徐继畬出生在山西省代州五台县(今属忻州市)东冶镇东街“司马第”的清贫的士宦之家。父亲徐润第,进士出身,任过内阁中书,湖北施南府同知等职。
徐继畬自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儒学的熏陶,曾随父寓京师,师从著名文学家高鹗等名人。嘉庆十七年(年),十八岁入县学。次年中举人。
道光六年()中进士,朝考第一,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道光七年(年)丁父忧在籍,整理完成父亲徐润第的《敦艮斋遗书》。此书以心灵自由为主旨,熔心学、气学、易学为一炉,深入批驳了宋元以来的官学——朱熹理学,继畬因此完成迎接西方挑战的思想准备。
道光十年(年)服阕入都,授翰林院编修。
道光十三年(18年),补陕西道监察御史。期间上疏弹劾忻州知州史梦鲛以及保德知州林树云等人,并且上疏提议实行简政,深合道光帝意见,因此道光帝召徐继畬入朝觐见,向他询问各种时事,徐继畬都对答如流,深得皇帝欣赏。据传道光帝读其《政体宜崇简要疏》,“大感动,因召对前席,与谈时事,至为流涕”。
道光十六年(年)十月,外任广西省浔州府知府。从此青云直上,历任福建延津道、汀漳龙道等职。鸦片战争时在漳州前线奋勇抗英。
道光二十二年(年),徐继畬入觐,叠蒙召见,道光帝询各国风土形势,奏对甚悉。迁两广盐运使,旬日,擢广东按察使。
道光二十三年(年),迁福建布政使。道光帝让他以布政使之职,以专派之员办理开放厦门、福州两口通商通行事宜。
道光二十四年(4年)春,徐继畬和美国新教传教士雅裨理在厦门进行了历史性对话,中国人始知以古希腊为孤本、为母体的西方现代民主政治思想和制度,始知通过选票取得合法性、创古今未有之局的美国共和政体和华盛顿。徐继畬又广泛接触了西方来华人士,对自己国家的专制制度的合法性和永恒性深表怀疑,五年数十易稿,道光二十八年(8年)出版的《瀛环志略》,率先突破根深柢固的天朝意识和华夷观念,将中国定位于世界的一隅,引进了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价值体系,纪录了当时世界以民主政体为主导的各国各类政体,宣扬西方民主制度和理念。对通过选民的选票取得合法性的各国民主制度推崇备至,在黑暗的东方专制大国点燃了幽微的民主烛光;
道光二十六年(6年)十月,升任广西巡抚。十二月,改授福建巡抚。当时,正值闽浙总督刘韵珂因病乞假,徐继畬便兼任闽浙总督。
道光二十八年(8年)公历7月4日,华盛顿特区为华盛顿纪念塔奠基,并向各州、各国征集纪念物。在来华美国传教士帮助下,咸丰三年(年),浙江宁波府向美国赠送了一块花岗岩石碑,用中文刻有徐书中赞美华盛顿总统的上述两段按语。这块石碑至今镶嵌在该塔内西壁多英尺的高度,表现了东方人的见识,成为中美早期友好关系的里程碑。
太平军北伐,朝廷命徐继畬督办上党防堵。事竣后主讲平遥超山书院以自给。其间研读《后汉书》,探索历代皇朝周期性盛衰的道理,有批语两千余条、十余万字,原书在山西省博物馆。
道光三十年(0年),徐继畬因在处理神光寺事件时的方法与林则徐等人的意见不合,被言官多次上书弹劾,终在咸丰元年(1年)因“身膺疆寄,抚驭之道,岂竟毫无主见,任令滋扰”的理由被革职,并召回北京,接受咸丰帝的当面问询。与咸丰帝对答完毕后,咸丰帝评价他为人朴实,但因言官弹劾势重,还是被降为太仆寺少卿。
咸丰二年(2年),上《三渐宜防止疏》,劝咸丰帝勿大兴土木,勿耽于女色,勿偏听偏信。咸丰上谕:“意深辞婉,‘置诸座右,时时省览,可当箴铭。”未经考差授四川乡试正考官。同年,吏部追查徐继畬在巡抚任内逮捕罪犯延迟一事,徐继畬因此被彻底罢官,回到故里。当时正逢捻军之乱以及回民起义,徐继畬协助官府率领团练协防辽州、上党、阳城等要地,深受当时兼任山西巡抚的沈桂芬的好评。
咸丰六年(6年)他被平遥超山书院董事会特聘为书院山长,于教业之余,倾心写诗作文、从事学术研究。
同治四年(5),两宫皇太后命其入京,徐继畬被重新起用,命参通商事务,以三品京堂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协助恭亲王奕訢办理洋务。
同治五年(6年)总理衙门重印《瀛环志略》,“中外奉为指南”。同年,授太仆寺卿,授二品顶戴。
同治六年(7年)正月二十一日(7.2.25)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即中国现代第一所高等学校的首任校长,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初创时期。他与总署王大臣推出激进的同文馆改革计划,因倭仁等守旧派的阻挠而失败,日歔欷不自得。同年秋,美国第17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和国务卿西沃德,请著名画家普拉特,制作了一幅斯图尔特的华盛顿画像的复制品,由驻华公使蒲安臣将这幅画像赠送徐继畬,并举行赠送仪式,蒲安臣致辞。徐继畬答辞称:“因思贵国中华盛顿首建奇勋,创为世法,以成继往开来之功,其必传于世无疑也”。一如既往地肯定民主制度,在时间和地域上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同治七年(8),为美国新教传教士、同文馆教习丁韪良编的中国第一部系统自然科学声光电化著作《格物入门》作序。
同治八年二月初二日(9年三月十五日),以老病乞休,奉旨以二品顶戴致仕。
同治十二年(年),值徐继畬中举60周年,奉旨准其重赴鹿鸣宴,以惠耆年,并赏给头品顶戴。同年三月初三日辰时(年月0日),徐继畬在家中去世。
《瀛寰志略》
在徐继畬的著述生涯中,《瀛环志略》是他最重要的一部著作。道光二十二年(),徐继畬晋京升见。道光皇帝询问海外形势与各国风土人情,他具所知答对,道光皇帝遂责成他纂书进呈。徐继畬发奋努力。随时采访,广为搜集资料,公余著述。
徐继畲《瀛环志略》《瀛环志略》初名《舆地考略》,道光二十四年(4)初稿完成,改名为《瀛环考略》。其后,他继续采寻西人杂说,询问西方官员,参阅魏源《海国图志》(初版),补充疏漏,使《瀛环考略》日臻完备,定名为《瀛环志略》,于道光二十八年(8)初刻于福建抚署。同治四年(5年)经沈桂芬大力提倡,董恂奏准,由总理衙门主持重刻,次年刻成。该书分10卷,分装6册,总分图共44幅。书中先为总说,后为分叙,图文并茂,互为印证,于各洲之疆域、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以及列国比较,皆言之颇详,亦间有议论。
《瀛环志略》一出世,便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曾任到福建巡抚的刘鸿翔赞誉此书是“百世言地球之指南”。福建道员鹿泽长说该书“于国家抚驭之策,控制之方,实有裨益”。郭嵩焘初以《瀛环志略》述英法诸国之强,以为过,后出使英国,才叹曰:“徐先生未历西土,所言乃确实如是,且早吾辈二十余年,非深识远谋加人一等者乎?”道咸间,读过此书的内外大臣,有祁隽藻、吴文镕、董恂、曾国藩等人。尤为难得的是,刘韵珂、刘鸿翱、彭蕴章等,竟然以一、二品大员身份,为书作序,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们虽然赞扬了徐氏书,但依然是在天下观里来赞扬的。刘鸿翱序云:“夫中国,天地之心;四夷,天地之四肢也。……我朝幅员之广,亘古无二。中华十八省外,南极越南,北极俄罗斯,东极朝鲜,西极雪山、葱岭,几得亚细亚之全土。”与天下观迥异的那部分,他们就视而不见,只当是隐恶了。李慈铭则斥曰:轻信夷书,夸张外夷,尤伤国体。
《瀛环志略》传往日本后,受到广泛重视,被认为是“通知世界之南针”,有助于他们的维新变法。因此,他们多次刊印此书,在“辛酉版”(1年刻)中还将书内的未用名词分译日文和英文。咸丰三年()六月,浙江宁波府集《瀛环志略》书中有关介绍美国和推崇华盛顿的文字,镌刻赠送美国,被砌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纪念塔第十级内壁上。后来,徐继畲的名字被美国收进了《世界名人录》。
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不仅介绍了西方的科学技术,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在叙述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同时,徐继畬盛赞美国第一任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碑刻中文总统华盛顿的丰功伟绩及其创立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创举,对华盛顿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认识高度至今难以超越: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即美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总之《瀛环志略》介绍并推崇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人物,这在当时来说,确系首创,给予中国当时的思想界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以重大影响。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康有为在读了《瀛环志略》之后才“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并把此书列为他讲授西学的教材之一。梁启超在读了《瀛环志略》后“始知五大洲各国”,并认为中国研究外国地理是从《瀛环志略》和《海国图志》才“开始端绪”。这些维新思想家都从《瀛环志略》中汲取了营养,促进了他们进行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实践。
其他著述
徐继畬十分热爱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公务之暇,便潜身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落职归乡,在超山书院教书的岁月里,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古代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之中,评点与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年,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在五台县徐氏后代家中发现了他的《后汉书批注》手稿,完整无缺,十分宝贵。
《瀛环志略》初稿墨迹书中朱墨批注,除文字注释外,多为评论及阐述己见之批语。在研究《汉书》与《后汉书》的基础上,徐继畬于平遥超山书院讲学时开始撰写《两汉郡国今地考略》,至咸丰八年(8)已撰成《两汉幽并凉三州今地考略》,又撰《沿边十郡考略》,又撰《沿边十郡考略总论》。徐继畬还深入研究了方志学,对地方志的撰写编排体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按自己的理论重新编撰《五台新志》。
生活在民族危难,社会动荡的时代,徐继畬还是一位感时伤怀的诗人,并有诗篇首。其诗文多饱含忧国忧民思想。他在《咽糠词》中,把贫苦百姓的艰辛与官衙中的挥霍进行了对比,写道:“富食米,贫咽糠。细糠犹自可,粗糠索索刷我肠。”“昨行都会官衙头,粒米如珠流水沟。对之垂涎长叹息,安得淘洗持作粥!”这强烈的反差。是对不顾百姓死活的贪官污吏的控诉,也是对贫苦百娃的深切同情。同时,徐继畬对古代诗歌也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已知,有《古诗源评注》等著作。《古诗源》是清沈德潜编选的自上古至隋代的古诗和歌谣汇集。徐继畬对此书随诗随批,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民国年间曾刊印出版。年,三晋文化研究会在五台县徐氏后代家中发现该书残本,使我们能目睹徐评的手迹。此外,徐继畬对八股文有较深的造诣,为清中后期八股文之一大家,曾著有《退密斋时文》,《退密斋时文补编》,编有《举隅集》和《超山书院课程》等。徐继畬的大部分著述都收入《松龛先生全集》中。
清史稿··徐繼畬列傳徐继畬,字松龛,山西五台人。道光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迭疏劾忻州知州史梦蛟、保德知州林树云营求升迁,登州知府英文讳灾催徵,荣河知县武履中藉事科敛。又疏请除大臣回护调停积习。
又疏陈政体宜崇简要,略谓:“皇上广开言路,诸臣条奏苟有可取,无不通行训谕,惟是积习疲玩已久,煌煌圣谕,漠不经意,轻亵甚矣。臣以为诸臣条奏,或非大体所关,或非时务所急,原不必悉见明文。若事关切要,圣虑折中,期於必行者,即降谕旨,宜重考成。度其事之难易,限年兴革。如仍前玩视,於本案外重治以违旨之罪。此教令之宜简也。六部则例日增,律不足,求之例;例不足,求之案:陈陈相因,棼乱如丝。论者谓六部之权,全归书吏。非书吏之有权,条例之烦多使然也。臣以为当就现行事例,精审详定,取切於事理者,事省十之五,文省十之七,名曰《简明事例》,使当事各官得以知其梗概,庶不至听命於书吏。此则例之宜简也。考功、职方,议功议过,使百僚知劝惩也。现行之条,苦於太繁太密,不得大体。尝见各直省州县有莅任不及一年,而罚俸至数年十数年者,左牵右掣,动辄得咎。且议处愈增愈密,规避亦愈出愈奇,彼此相遁,上下相诡,非所以清治道也。臣以为各官处分,凡关於国计民生,官箴品行,不妨从重从严;其事涉细微,无关治体,与夫苛责太深,情势所难者,当准情酌理,大加删削。此处分之宜简也。”疏入,上嘉纳。旋召入对,论时事至为流涕。
十六年,出为广西浔州知府,擢福建延邵道,调署汀漳龙道。海疆事起,敌舰聚厦门,与漳州隔一水,居民日数惊。继畲处以镇定,民赖以安。二十二年,迁两广盐运使,旬日擢广东按察使。二十三年,迁福建布政使。二十六年,授广西巡抚,未赴官,调福建。闽浙总督刘韵珂以病乞假,继畲暂兼署总督。福州初通商,英吉利人僦居会城乌石山神光寺,士民大哗,言路以入告,上命韵珂、继畲令其迁徙,久之乃移居道山观。士民以继畲初不力拒,终不慊,言者屡论劾。继畲初入觐,宣宗询各国风土形势,奏对甚悉,退遂编次为书曰《瀛寰志略》,未进呈而宣宗崩,言者抨击及之。
咸丰元年,文宗召继畬还京,召对,称其朴实,寻授太仆寺少卿。诏求言,继畬上疏,略谓:“国家崇尚俭朴,大内宫殿,一仍明旧。惟圆明园为三时听政之地,避暑山庄为秋狝驻跸之地,两处规模,至乾隆间而备。宣宗皇帝暂停秋狝,热河工程一切报罢,惟自正月至十月恒驻圆明园。然三十年中,未尝增一堵一椽,游观不及诸坐落,或报应修,辄令撤去,以故内帑发出外库前后凡千数百万。数年以来,园亭久旷,或谓先朝堂构,不应坐听雕残。方今军务未完,河工未毕,亦料无暇及此。将来两事告蒇,内库稍充,保无以营缮之说尝试者,伏望皇上坚持,苟非万不得已之工程,一切停罢。至於装修陈设,珍奇玩好,可省则省,无取铺张,此土木之渐宜防也。孔子删《诗》,以《关雎》为首,义取挚而有别。匡衡之说有曰:‘情欲之感,无介於容仪;宴安之私,不形於动静。’其言有别,可谓深切著明。第以事涉宫闱,绝於听睹,非臣子之所敢言。虽有折槛之忠,牵裾之直,止能言得失於殿廷,岂能争是非於宫壸?故圣帝明王,即以是为修省最切之地。皇上至刚无欲,迩者释服礼成,将备《周官》九御之制,衍《大雅》百男之祥。窃以为圣德日新,肇基於此,此宴安之渐宜防也。自古壅蔽之患,由於言路不通,然亦有言路既通,而壅蔽转生於不觉者。皇上御极之初,即以开言路为务。自倭仁一疏,手诏褒嘉,言事者纷纷而起。迩因天旱求言,又复谆谆奖诱,举空言塞责、受人指挥、激直沽名三弊为戒。臣庶大半中材,臣以为空言塞责,事出庸愚,一览掷之,无关轻重。激直沽名,由於器小,皇上予以优容,适足以见圣度。至受人指挥,事涉营私,果其确有可凭,必当明正其罪。总之群言淆乱,衷诸圣人,亦在皇上权衡酌量而已。臣窃计在京言事者,约分三等:以章奏陈者,曰九卿、科道;以章奏陈兼得面陈者,曰部院大臣;不以章奏陈而时得面陈者,曰内廷王公。此三者各有所优,亦各有所蔽。九卿、科道,爵秩未崇,少回翔之意,闻见较广,多采访之途,以风节相磨,以弹劾为职,此其所优也;其所蔽则前之三弊是也。部院大臣,久在朝列,受恩效忠,明习时事,此其所优也;然阶级既崇,天颜日接,顾忌矜慎,胸臆所存,莫能倾吐其十一,此则其所蔽也。内廷王公,国家肺腑,外无私交党援之患,内无希幸爵赏之心,此其所优也;然法制綦严,例不与外人交接,廷评舆论,所不尽闻,此则其所蔽也。皇上明目达聪,幽隐毕照,而臣乃鳃鳃过虑者,诚恐言事者限於才识,未能仰副渊衷,致皇上察纳虚怀,不免怅然而思返,此壅蔽之渐宜防也。昔唐臣魏徵有十渐之疏,太宗嘉纳,千古以为美谈。夫渐者,已然之词也。正之於已然,何如防之於未然。臣谨师其意,衍为三防之说,极知迂陋,无补高深,伏冀几馀采纳。”上优诏报之。
咸丰二年,吏部追论继畬在巡抚任逮送罪人迟误,请议处,乃罢归。寻丁母忧。粤匪北犯,攻怀庆,山西巡抚哈芬檄太原总兵乌勒欣泰率兵防泽州,迁延未即赴。贼渡河陷垣曲,哈芬出驻阳城,布政使郭梦龄疏乞援,继畬亦具疏借布政使印驰奏,上为罢哈芬巡抚,以王庆云代之。继畬条举防守诸事以告,寻奏请令继畬督办防堵。事定,居数年,回、捻交乱,又命督率官绅总办各府州团防。继畬驻潞安年馀,亲历辽州、上党、阳城诸要隘,措置详备,署巡抚沈桂芬甚重之。同治二年,召诣京师,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寻授太仆寺卿,加二品顶戴。五年,以老疾乞归。
继畬父润第,治陆王之学。继畬承其教,务博览,通时事。在闽、粤久,熟外情,务持重,以恩信约束。在官廉谨。罢归,主平遥书院以自给。寻卒。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相关链接:
1.五台徐氏祖茔重修记
2.牛!较早的中华徐氏宣传片(值得收藏)
.最“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的徐氏繁衍发展宣传片!
4.有关古徐国都城遗址
5.全国徐氏族谱汇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