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尚义蒙汉交融,塞上踏歌

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5112777.html

《中国影像方志》河北卷尚义篇

尚义篇预告片

文明交汇的古老驿站

四台蒙古营,是尚义的一座蒙古族聚居村落。

,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学者,在四台蒙古营清理出多处古人类居住的房址。这个距今已有约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了多件石器、陶器以及古老的农耕作物——粟。

石器中既有石磨棒、石磨盘等加工粮食的工具,也有做工精细的细石器,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这件嵌石叶骨刀。

四台蒙古营遗址出土的多处房址分布在不同的区域,这意味着远古先民,可能已经拥有了早期的农耕文明,并形成了原始的聚落。

四台蒙古营遗址还出土了多件陶罐,其中这种陶罐,在平面上无法放置,被称为尖圜底罐,在华北地区非常罕见,其器形及纹饰都与西伯利亚地区的陶器十分相似。

尖圜底罐在考古学上建立了张家口与更远的北方地区的文化联系,印证着尚义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

军事重镇农牧交融

尚义地处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的交界处,历史上曾是草原地区和中原地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通道。

在尚义出土的这两枚官印,是由西晋朝廷颁发给南匈奴与鲜卑部落的。

北魏时期,为防范柔然等部族入侵,朝廷在北方边境依次建起六座军事重镇。其中,柔玄镇的位置一度成为未解之谜。

历经多年研究,学术界最终认定尚义的土城子遗址正是柔玄镇故城。

清朝前期,朝廷在今天的尚义县境内设立了两座军台,驻守军台的官兵以及游牧的蒙古族先民在这里慢慢定居下来,形成了四台蒙古营、五台蒙古营两个蒙古族聚居的村落。四台蒙古营西侧山上的敖包一侧,有一口水井,见证着民族融合的历史。

乡音乡韵舞姿翩然

我国著名的横笛演奏家冯子存,年轻时曾逃荒来到尚义,并对二人台里的笛子演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吕峰是尚义二人台的传承人,为了参加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录制,他决定在“唱”的基础上增加“说”和“舞蹈”的元素。其中说就是“干磕”。表演“干磕”,需要根据观众的反应即兴发挥,做到合辙押韵。

色彩缤纷的道具和火辣辣、脆生生的舞蹈,是尚义二人台的又一独特风格。

吕峰带领的表演团队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舞台后,大放异彩,好评如潮。

为了传承尚义二人台,尚义县人民政府组织成立了戏校,培养后备人才。尚义二人台绽放出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莜麦乡愁滋味迎接远方来客

尚义坝上地区春季干旱少雨,气候冷凉,耐寒耐旱的莜麦成为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莜面窝窝,是萦绕在尚义人味蕾与心尖的家乡味道。

曾经的尚义县十三号村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年,在尚义县人民政府的组织下,姜万河开始带领村民建设窑洞宾馆,发展乡村旅游。

承载着乡愁味道的莜面,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特色美食。年,十三号村被评为美丽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尚义的美食、美景迎接着远方的来客。

赛羊民俗旅游盛会

历史上,尚义很早就形成了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格局。清代,这里的畜牧业尤为兴盛。

年,为了推动当地养殖产业的发展,尚义县举办了第届赛羊会。此后,赛羊会成为尚义县一年一度的盛会。

在持续十几天的赛羊活动中,莜面大赛、面塑艺术展、二人台表演等赛事活动的展开,向世人展示了尚义传统民俗,扩大了尚义的影响力,推动了全域旅游的发展。

生态家园蓬勃发展

年,“草原天路”实现贯通,终点是年冬奥会的举办地之一,崇礼,西侧的起点正是位于尚义县的大青山。

大青山一度面临着水土流失、植被稀少等危机,得益于尚义县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与林业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如今已变得林木莽莽,绿意盎然。山谷间,一座吊桥凌空腾起。

察汗淖尔湿地,有丰富的水生植物及浮游生物,是候鸟理想的栖息之地。年,察汗淖尔湿地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和大青山国家森林公园一道构筑起坚实的生态屏障,并在不同的季节,展现出色彩迥异的风光。

发展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产业正在成为尚义绿色崛起的核心举措。

从文明交汇的驿站,

到草原天路的通达,

尚义,始终是绿水青山的塞上家园。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来源:央视科教供稿:周荣责任编辑:邵景强

喜欢本文,请点下面赞和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fc/7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