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五台山朝台徒步行走在真实的信仰当中

湖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3.html

喝汤吃米去旅行专注轻徒步私享人文旅游体验

听说,五台山是佛教观的宇宙中心;

听说,五台山是象征着智慧的文殊菩萨的道场;

听说,五台山曾有大大小小几百个寺院;

听说,五台山是清凉胜境,极适合避暑;

听说,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有“华北屋脊”之称。

一切的听说,都不如亲自前往,实地观瞻。

许多人来到五台山,或来虔诚朝台,或来烧香许愿,或希冀解除心中困惑,或来领略自然风光。

而这次汤米带队的五台山徒步之旅,既有朝台徒步,也有参访寺院,是一次绝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旅行体验。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Day1:9月14日(周五)

下午,从忻州机场到五台山山脚下的台怀镇。

所谓台怀,意指该镇地处由五台山五大高峰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形成的怀抱之中。

徐霞客在《游五台山日记》里,记述台怀镇的地理形势时写道:“北台之下,东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坞曰台湾(湾与怀音义皆同),此诸台环列之概也。”

从机场到台怀镇的公共交通并不方便,不过有汤米联系好的包车司机,顺利且舒适,在暮色中车行至台怀镇,办理好入住之后,大家享用了一顿丰盛且有地方特色的晚餐。

Day2:9月15日(周六)

北台→中台→西台

今天开始徒步了!

为了大家带好必要的装备,汤米好几周之前就在出行群里预告五台山的天气,或告知不会下雨,或告知带好雨具,事实证明在山里,天气预报是几乎不可信的。

出发时在山下还是无雨的,等坐车盘旋上山至北台顶,竟下起了小雨,不过雨雾濛濛之下的北台也别有一番风味。

北台顶又称叶斗峰,海拔米,是五台山诸峰中的最高峰,也是华北地区的最高点,有“华北屋脊”之称。

北台顶有灵应寺、隐峰塔、南天门等。据说,在南天门旁放乐马(将红、黄、白、蓝、绿五色纸剪成小方块,印上马拖元宝的图案,就叫"乐马"),能让人时来运转,吉祥如意。

告别北台,我们向中台出发。

在山脊上行走,左右两边的风景都不会错过,可清晰地看到丛林与草甸的分界线,高山草甸之景尽收眼底。

已是初秋,脚下的草已带了些黄色,高山上的植物也与平原不同。

中午,我们抵达中台。

斋饭虽算不上美味,但对于跋涉了一上午的我们来说,可饱腹已是很满足了。

中台又称翠岩峰,中台顶有演教寺。寺内的喇嘛塔是明代遗构,一些僧人信众在此诵经。

休整一会后,我们向西台出发。

天气已经慢慢转晴了,有时我们停下来,在草地上小坐一会,安心地晒会太阳,实在是再惬意不过了!

途中,

有时能看到一些朝圣者,磕着长头向着心中圣地的前行;

有时能看到一些牛,闲庭漫步地吃草;

有时能看到一些小花,尤其是土壤肥沃的牛粪旁边;

看得最多的风景是岚气弥漫在山间,随风而动。

抵达西台之前有两段较长的上坡较为难走,不过看到坡顶处的佛塔似在指引我们,天空中的云也颇为壮观,不知不觉中已抵达目的地。

西台又称挂月峰,上有法雷寺。

时间尚早,我们在山顶看四周的风景。

无须多言,只需静心感受,此时,见云、见风、见山、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太阳下山后会觉得有些凉意,我们在此时乘车下山。

吃过晚饭后,我们去风铃宫观看王潮歌导演的作品《又见五台山》。虽不便透露太多内容,但根据观演之后的交流,大家对于“诸法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四法印是感触最深的。

Day3:9月16日(周日)

与昨日穿行在各台顶所见地广人稀不同,今日拜寺则感受到了五台山诸寺院的香火旺盛。

01

塔院寺

塔院寺高耸的白塔在远处就可看到,是五台山颇为出名的地标。白塔全称释迦牟尼舍利塔,为藏式建筑,塔刹、露盘、宝珠皆为铜铸,塔腰及露盘四周悬有风铎,风来即叮当作响,颇有古刹风趣。

五台山的寺庙分为两类,一类是汉僧寺院,俗称“青庙”,一类是喇嘛寺庙,俗称“黄庙”,塔院寺为青庙,属于五台山青庙十大寺之一。

塔院寺内有转经筒,可看到藏民和一些僧人也在此转经,文殊信仰在藏地的流行可见一斑。

02

菩萨顶

菩萨顶是五台山黄庙之首,位于灵鹫峰上,山门有级台阶,爬上这些台阶,可俯瞰台怀镇全景。

清朝康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在东禅院处,有乾隆皇帝的御碑亭,能看到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的碑文。菩萨顶覆盖的黄琉璃瓦,也反映了其地位的崇高。

在菩萨顶各大殿,可感受到浓烈的藏传佛教的色彩。大雄宝殿内供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像。大殿顶的装饰也会让人联想到在藏地看到的寺院。

03

黛螺顶

黛螺顶在一座小山峰上,我们选择了乘缆车上山,两人一车,缆车较为简陋,恐高的朋友可能会有一些不适,不过替代了步行上山,省了一些体力和时间。

走进寺门,注意到一个六角重檐的建筑,为旃檀殿,殿外的枫树叶正红得绚烂,带来了秋天的气息。

黛螺顶的五方文殊殿供奉着集五座台顶五种文殊法像于一室的五方文殊铜像,依次为: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信众若不能亲身去五座台顶朝拜,可到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就等于登遍了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称作“小朝台”。

04

金阁寺

下午,我们乘车去金阁寺。

由于交通不太便利,这里的游客比台怀镇上各寺庙要少了许多,但是,金阁寺规模建制的宏伟却蔚为壮观。

金阁寺建造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年),由中国密宗创始人之一不空法师派其弟子含光到五台山创建,以当时印度最著名的寺庙那烂陀寺为模板建造。由于当时不空得到朝野的大力支持,因此寺院十分宏大壮美。不过我们现在所见的并非当初原貌,而是在其遗址基础上复修添制的。

05

清凉寺

都说五台山是清凉胜境,著名的文殊圣迹“清凉石”就在清凉寺。

传说很久以前,五台山的气候非常恶劣,文殊菩萨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东海龙王处借来清凉石,安放在一个山谷,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地方,这条山谷命名为清凉谷,建造了一座寺院叫清凉寺。

如今,用手摸清凉石,依然能感受到丝丝凉意。

06

大佛光寺

今日参观的最后一个寺院,是最为期待的大佛光寺。

佛光寺地处偏僻,“讲时髦的人不爱去,贫穷的僧人也无力从事大规模的修建工程,如果有什么地方的古代建筑经过若干世纪仍然保持原状,可能就在这里。”事实确实如此,大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构遗存,而它被发现的过程也颇为传奇。

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偶然看到了莫高61窟绘制的《五台山地形图》中的“大佛光寺”,循着这条线索,历经艰辛,在五台县豆村镇发现了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年)的佛光寺东大殿,并以此推翻了当时日本学者认为中国已无唐代古建的结论。

上图来源:数字敦煌莫高61窟

走进大佛光寺,一切都带给我们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眼前的石经幢、古松都似乎在诉说着它们所经历的漫长时光,而东大殿,依梁思成先生所说,“它是一座很雄伟的建筑物,有着巨大、坚固和简洁的斗栱和深远的出檐,一眼就能看出其年代的久远。”

东大殿内有保存完好的35尊唐代塑像,“在太平坛上,坐着佛陀像,两边是普贤和文殊以及众多随侍的罗汉、胁侍菩萨及金刚神王等,像迷人的众神之林出现在我们面前。”

夕阳照耀下,一切都是那么迷人,时间似乎戛然而止。

我们在此逗留了许久,直到寺内工作人员告知我们寺院要关门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梦里五台百转千回

此行虽只在五台山逗留了不到三天,却充满着惊喜。

既有行走在华北屋脊,在大自然中倾心自在;

又有参访诸寺庙,感受从古至今的佛教文化。

五台山,有缘再见!

注:

如果你对我们的五台山徒步形程感兴趣的话,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fc/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