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始无明显原因出现阵发性眩晕,转头或改变体位时症状加重,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旋转,休息后不缓解,后逐渐加重,于6月12医院就诊,诊断为耳石症,给予复位、静脉输液治疗,效果不明显。6月18日接受平衡针治疗。
二、病案分析: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认为:"大多数疾病都与心理性疾病有关,是由心理失衡、心理疲劳、心理过敏,失眠焦虑有关。造成大脑指挥系统的功能紊乱,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而发病。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在大脑中枢靶轴整合下,达到病变靶位新的平衡。"平衡针促进内耳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改善缺血状态和减轻炎症,促使病灶愈合,减轻眩晕等症状。
三、技术干预:头三针、耳聋穴,心病穴,每日一次,好转后隔日一次。
四、干预效果:第一次干预后,患者立即感觉眩晕减轻,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头脑清醒了,眼睛也感觉明亮。
6月19日复诊,患者诉因昨日回去乘坐公交车,又出现阵发性眩晕,休息后缓解,无恶心呕吐,继续平衡针干预。
6月20日第三次复诊,患者诉回去乘坐公交车,出现短暂轻微的眩晕,无其他不适。
6月22日第四次复诊,患者未出现眩晕。
6月26日第六次复诊,患者诉眩晕消失,无其他任何不适症状,经医院复查,临床治愈。
五、文献检索:内耳有参与听觉活动和维持人体平衡的功能。内耳中的椭圆囊和球囊上长有囊斑,在它表面覆盖的耳石膜中,有很多碳酸钙结晶,这些结晶被称作“耳石”。当某些因素导致耳石脱落,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淋巴液里游动、漂浮,如果漂移到附近的半规管内,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就会影响人体平衡的功能,从而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感,这就是“耳石症”。其眩晕症状的出现常与位置变化有关,多为阵发性,会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旋转或者站不稳、眼球震颤等症状。病情轻重不一,有些患者发作期可造成耳蜗毛细胞死亡和前庭功能丧失,并发耳聋、耳鸣、共济失调等病症。西医治疗是复位、药物、手术等。
北京悬壶平衡针灸研究院
-
-
平衡周一至周五:
9:00—12::00—18:00
周六:
9:00—12:00
平衡针灸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