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6日2时16分
长征四号丙遥二十八运载火箭
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成功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
送入预定轨道
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承担卫星主载荷
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分系统研制任务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世界首颗具备CO?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能够大幅提升全球碳监测和大气污染监测能力,卫星在轨应用后将实现对生态环境、气象和农业等多领域定量遥感服务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设计运行于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整星发射重量约2.6吨,装载了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及宽幅成像光谱仪等五台遥感仪器,是一颗集CO?激光主动探测、细颗粒物立体探测、气态污染物探测和地表环境探测的多要素综合监测卫星。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在CO?探测手段和精度上,在细颗粒物主被动探测和偏振交火探测体制上,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探测,激光雷达出奇效。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国际上首次实现主动激光CO?高精度、全天时、全球探测,探测精度大幅提升至优于1ppm,达到国际最高水平,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最精准的遥感数据支撑。同时,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通过对大气进行分层“CT”扫描,国内首次实现全球气溶胶光学厚度、形状和尺寸等垂直分布信息的获取。
PM2.5监测,综合手段创新高。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国际上首次采用了主被动结合、多手段综合的探测体制,通过装载不同类型、不同原理的载荷,将主动发射激光接收的回波信号和被动接收的太阳光反射信号相结合,综合反演多种遥感数据,实现对近地面细颗粒物(PM2.5等)浓度的高精度监测,为大气污染精准防治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偏振交火,信息融合效率高。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国际首次采用融合反演级偏振交火探测技术,获取气溶胶光学厚度、粒子尺度等多种参数,通过空间、辐射和偏振维度的信息融合,大幅提升细颗粒物探测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及宽幅成像光谱仪也将大幅提升气态污染物以及地表环境监测能力,紫外谱段高光谱大气观测以及宽幅多光谱观测空间分辨率提升一倍。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由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承担卫星主载荷
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分系统研制任务
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将在国际上首次采用激光路径差分吸收方法高精度测量全球范围的二氧化碳浓度分布,并首次采用碘分子吸收池激光高光谱分辨探测技术测量全球气溶胶垂直剖面分布。激光雷达载荷在轨后获取的全球数据,将服务于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国家战略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高精度监测,同时为全球气候气象研究提供高精度的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气溶胶、云垂直廓线分布数据。
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分系统
来源:上海航天、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分享
↓点赞
↓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