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川随笔记五台山古佛寺

记五台山古佛寺

原创释印福

朝五台山古佛寺记

本月上旬,予同源振北朝五台,至则挂单于显通寺。十四日拜辞宝刹下山,于是,自台怀镇随山就势,沿东南大道而行。经镇海寺,过明月池,行约四十里,复挂单于古佛禅寺。但见其寺依山临溪,左靠金刚库,右近蛤蟆石,环境极为幽雅。

传言寺创甚古,确切年限已无从稽考。数百千年间,古寺几经兴废历尽沧桑,迨及清末,惟余瓦砾废墟一片而已。至清末光绪之际,复有五台名僧,南山寺主持普济上人,发心募化重建。及后百余年间,先经民国战乱之灾,寺僧逐渐逃亡散尽。后复横遭文革毁坏之厄,致使寺中殿堂、舍院遂多颓废几尽。直至十余载前,复由五台山寿宁寺高僧上证下圆大和尚,发愿募资重修。传言大和尚与诸远近僧俗弟子等,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几经寒暑始具今模。今寺前石坊建造古朴雄伟壮观,雕刻生动精细,其佛仙神圣奇花异卉,及山水器皿珍禽异兽个个栩栩如生。实为前人艺术之珍品,今时难睹之瑰宝。据传言,此乃关东奉天诸大护法,为怀念普济老和尚,于民国之初集资德建也。

今寺内殿阁四重,前为天王殿兼三门,左右为钟、鼓二楼。入院依次为观音殿、大雄殿及藏经阁。两侧尚有地藏殿、伽蓝殿、祖师殿及临时禅堂,与小院精舍、寮房、斋堂等,全寺不下十四、五亩,殿宇房舍约七、八十楹。

外观梵刹丹墙映辉,碧瓦耀目。石坊巍峨高耸,气势肃穆庄严。但见寺内殿宇楼阁毗连起伏,寺后山峦如翠屏叠列,寺前溪流潺缓,鱼荡蛙游于涟漪水草之间,蜓飞蝶舞于山花野草之丛。更兼疏林鸟啼,古树蝉鸣。小桥之侧寒泉滚涌,清甘凛冽。院旁菜蔬泛翠,近周疏林葱郁。时有一二樵夫,负柴步径而归;五六纳翁,寺前坐阶闲聊。常见三四牧童,放牛林旁而蹦跳戏闹;七八村妇,浣衣流溪而欢言笑语。欤!此处诚乃世外桃源仙画美景,实为弘法宝刹福地洞天也。

时见寺内殿宇典雅,静洁庄严。僧众修持有度,动静如仪。至夜静,余置身院内,时闻木鱼声脆,梵音喃喃;时觉清风徐至,幽芳漫漫。时望皓月当空,疏星点点;时见篱花朦胧;轻雾冉冉。顿给人以置身世外,俗念俱消杂情悉除之感。继之,渐觉遍体空空内外湛寂,若飘然于霄空之中,融然与太虚之体。其如痴如醉,似真似幻之感,不可以名状。欤!五台灵迹,虽诚然见长于尘寰,而此处仙境宝地,更与诸多名城大市巨寺宏刹,人众事繁;或荒山幽谷小庙避蓬,孤寂无伴。皆有区分,且大不同也。

睹寺僧三十余人,主持上人法号悟通,为证圆大和尚传法弟子。悟通上人今年值花甲,法资高深精神充盈,性情温和待人慈善。授徒以弘法利生为务,修持以禅净双重为本;导俗以戒恶好善为要,教人以济危扶困为怀。今宝塔开工、禅堂待建,乃师证圆大和尚未竟之业了工,一方佛法弘扬度世,信不远也。

(此为我九八年朝台时之旧作,尝发表于博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ls/11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