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胜寺位于位于五台县茹村乡附近的虒河阳岭上,这里曾是古代从南朝台的必经之地,故称“五峰咽喉”。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1.历史起源
五台山尊胜寺始建于隋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最初名曰“翠岩山院”。寺中存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而被全世界尊为“尊胜法门”的祖厅。
相传唐仪风元年,印度增韧佛陀波利来朝台时遇文殊显化,后再次返台,得以原庙宇进行扩建,取名“善住阁院”。
北宋天圣四年(公元年),尊胜寺迎来重建,改称“真容禅寺”。
明万历十九年,寺庙院内建刻尊胜陀罗尼经幢,寺院始称“尊胜寺”.而后,尊胜寺在历史的长河中又经历了多次扩建和修缮。
尊胜寺坐北朝南,依坡而建,寺内古木参天,建筑瑰丽。寺前影壁雕刻精巧。寺内院落与殿宇石阶相连,层迭有致远,曲径通幽,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2.三摩地
在尊胜寺右侧的观音洞前,有一个高大的仿木砖砌牌楼,此牌楼的汉白玉匾上刻有“三摩地”。是民国时尊胜寺信士弟子敬献。
“三摩地”是梵语,又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底等,是禅定的一种状态。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3.经幢
寺内东院有两座经幢。分别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和清宣统三年后。
北宋时期的经幢所刻文字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文为主,这部经在佛教教义中具有消灾解难,超度亡灵等诸多重要意义和用途。
两座经幢跨越不用朝代,直观的展示了北宋到清末民初时佛教建筑装饰、雕刻技艺书法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它们见证了寺院在历史的长河中的风雨兴衰,是寺院历史延续性的实物象征。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4.砖影壁
尊胜寺寺前硕大的砖影壁通长23米,外观形似“山”字。中幅最高,两旁次之,构图层次分明。
影壁顶部砖雕模仿木结构形式的椽袱斗拱等建筑构件,雕刻工艺精湛,线条流畅,细腻到几乎不显刻痕,宛如真实木构件搭建而成。
中间镶有圆形砖雕,有图案“游龙出水”“飞龙腾云”等,龙的形态栩栩如生,灵动有利,有着超高的艺术水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5.万藏塔
万藏塔位于尊胜寺的最高处,建于民国21年,是一座十二角九层楼阁式砖塔,高约39米,塔身一至五层中空可登临,每层内壁筑洞,共奉有小佛像三十五尊。
万藏塔塔身六至九层为实心,远望万藏塔,端庄厚重,北衬蓝天,更显清秀挺拔。
尊胜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6.藏经楼
藏经楼为一座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设十六明柱,形成环形走廊,左右两侧建有十二角亭阁,廊柱内起砖壁,外观两层,入内却是一室。东名“万缘阁”,西名“三宝楼”。
尊胜寺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寺院,更是古代建筑和佛教文化的杰出代表,它拥有的众多独特建筑,见证着尊胜寺的历史变迁。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