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特色美食家乡的油布袋子

来源:新盂县编辑部记者张志华

油布袋又名砍三刀,色呈金黄,绵甜利口,是盂县人春节期间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年年关,家家制作,户户蒸食,代代相传,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盂县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常年以玉米为主食。为了改变这种单调乏味的饮食,盂县便创制了一种粗粮细制的食品。炸制时,为使麻油渗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称“砍三刀”。又因其吃起来油香四溢,故又称“油布袋”。

油布袋子的做法很有讲究。往往要请有经验的老者一起做。面如何发,若与玉米面掺和要多少比例,炸的时候也要巧妙掌握火候。不然忽软忽硬,忽糊忽焦,拿出来的东西是见得不人,也不好吃。

现如今,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大概只有在民间,在乡村,年“过”的意义才显现一些。我也执拗地认为,盂县的年过得更有滋味,也更多回味。

揉面

很多地方过年是将腊月二十三日作为过年临界点。这之后,很多事情开始紧锣密鼓进行了。盂县民间流传这样的句子:“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写春联、二十九扫院子、三十日包饺子。”可谓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后日日的安排和讲究。

这段谚语里提到赶做活,我想也包括了炸油布袋子吧。这是盂县北乡村镇的过年必做食品。虽说做油布袋子时间没有定规,有早有晚,但年前一定是要做出来的。冬天放到院子里的陶瓷大缸里,盖好压住。除了保鲜还要以防猫、黄鼠狼偷吃。

各种花样

说起油布袋,一般常会认为是五台小吃“砍三刀”,但地处晋东地区的油布袋和晋北地区的砍三刀其实还是有些区别的,同是油食,盂县的油布袋油渍时间会略久一些,所以颜色比砍三刀深一些,一般一次渍很多,日后蒸熟再吃,高粱面的香甜反而更香浓,而且盂县的油布袋也不会在面上砍三刀,是名副其实的油布袋。

吃下第一口热吞吞,香喷喷的油布袋子,真可谓世上最美味最香甜的味觉经验了。那糯香,那黏软真是上天的赐予。

制作材料

玉米面粉克,黄米面粉克,红糖75克,芝麻油、精盐、食碱各少许。

制作方法

1.将玉米面粉和黄米面粉掺合在一起,加水和成软面团,发酵后对好碱,再把红糖揉人面团中,再放人一点精盐揉匀。

2.面团揉搓成2厘米粗的条,切成6厘米长的段,再在面段上均匀地切三个刀印。

3.切好的面段放人热油锅内,炸成金红色捞出,食用时上笼蒸20分。

制作要领

面团要揉匀饧透,油炸时温度不宜过高。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方法
正规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ls/2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