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忻台旅游线的绿色长廊,走进绿荫深处的五台县职业中学,生态绿化让校园绿树成荫,花草遍地,微风中摇曳出阵阵芳香。虽说是八月酷暑,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而在绿化面积占校园总面积34%的五台县职业中学的教室里却清风拂面。利用暑假期间,下岗职工与贫困户技能培训班正在上课,沙沙的笔记声,如饥似渴的眼神,透视出了对生活的希望。这就是构建“绿色通道”、为贫困户找出路的办学校长安玉芳。
年五台县委、县政府吹响脱贫攻坚进军号以来,作为一校之长的安玉芳,以“立脚校内、放眼社会、低进高出、对口升学、技能强训、分类就业”的24字“绿色通道”办学方向,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成效。二本以上对口升学为年名、年名、年名、年名,今年是在全省二本以上对口招生较去年减少30%左右的态势下,按比率仍然纯增29名、达到名。
尤其在“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高压下,直接与间接的就业率稳定达到97.83%。他采取的办法也是“绿色通道”中的“五类实训法”:一是校校实训。选择对口职业中学,联合打造实训课堂。二是校企实训。由学校选择企业,开设相应的对口专业课,开展技能实训。三是区域实训。针对五台县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组织老师深入到各乡镇开展调研,确立学习培训专业,为本土培养一批“田教授”与“土专家”。四是定向与订单实训。学校组织老师深入到省内外职业就业基地和企业,及时了解掌握用工需求,与之签订定向用工意向书或协议订单,为企业输送适用人才。五是网络实训。充分利用校域网、互联网的便利,网上聘请行业技术专家,解决教学与实训当中的技术难题。4年间,有余名贫困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人均年收入元。
五台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让贫困户尽快脱贫?他创新构建了“绿色通道”,面向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开展社会扶贫就读。培训方式是课堂教学、知识讲座、实践活动“三结合”。经考试合格,颁发山西省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培训期间,学费、食宿费全免,只管好好学习。结业后,由县劳动就业局等相关部门推荐、介绍、安排,持证上岗就业。去年,他先后开设了护工、刺绣、泥瓦工、种养、电工等8个专业41个班,完成贫困农民工培训人。今年又由五台县总工会召集下岗困难职工和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分二期4个班4个专业进行,有老年及幼儿护理、酒店服务、计算机操作与运用、电工技术,培训总数为人。今年48岁的农村贫困低保户张永琴,家庭遭到不幸后,一个人带着两个上学的孩子苦熬生活。她高兴地说:“这下好了,学好‘幼儿与老人护理’就能赚大钱养家糊口,一个月能赚多元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