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咱五台松岩口村史光荣出席五台县“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恳谈会。
史光荣现在是蒙古国晋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蒙中俄经济促进会会长、蒙古国晋商总商会会长。会上五台县领导为史光荣颁发招商引资联络处牌匾,招商大使聘书。
下面是记者对史光荣老乡采访:
春日暖阳,杏花盛开,在北京建国门一幢写字楼里,记者见到了这位叱咤中蒙两国商界的五台老乡——蒙古国晋商总会会长、蒙古国晋华集团董事长史光荣。标准地道的五台话、开朗热情的笑声、浑厚有力的双手、坚毅自信的脸庞,是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走进办公室,巨大的蒙古国战略投资地图、中蒙两国国旗等无不在暗示着房间主人在蒙古的辉煌事业。面对记者,史光荣聊起了自己的创业人生。
图为史光荣(来源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童年经历,种下财富梦想
五台山脚、清水河中下游,有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小村庄——五台县耿镇松岩口村,史光荣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史光荣回忆中,童年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是饥饿。他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五个孩子让本就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过得很是艰难。每次吃饭时,父母会把仅有的几个窝窝头分给孩子,自己只喝稀得能照出人影的玉米粥。
有一天晚上,史光荣睡到半夜被饿醒了,就到厨房去找凉水喝。他听到厨房里有人说话,仔细一听,是父母的声音。母亲高兴地说:“这次咱们挖的野菜多,我明天早晨多放点野菜,你也多吃点。你天天下地干重活,吃那么少,身体怎么受得了呢!”父亲说:“还是让孩子们吃吧,他们正在长身体。你做汤时,多兑点水,我爱喝汤。”年幼的史光荣听了父母的对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时之间,竟也感觉不到饿了,就摸着黑又回去睡觉。
饥饿难耐,史光荣经常带着弟弟妹妹去地里寻找村民们收获时遗漏的土豆。一块儿小小的地方不知道被同村小孩子们挖了多少遍,极难找到,就算找到了也是很小的土豆,有的还是半截的。但是只要有一点点拾获,史光荣兄妹都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像捧着宝贝一样跑回家去。
虽然史光荣也很饿,但他觉得自己是哥哥,再饿也得先让弟弟妹妹们吃。“哥哥,你尝尝吧。”有一次,大妹主动把土豆递到史光荣面前,看着那么小的土豆,哪怕自己咬一小口,也能咬去大半,史光荣摇摇头说:“你吃吧,我不饿。”“我听你的肚子叫好长时间了。”大妹眨着大眼睛,看着他说道:“哥,你就咬一口吧,这个土豆很大,我吃不完。”史光荣看着大妹,大妹高高的个子,身体却很瘦弱,这都是因为经常吃不饱造成的,他再看看那个比鸡蛋还要小的土豆,心里知道她是想让自己吃,才故意这么说的。史光荣本想再次拒绝她,可看到她急切的样子,史光荣又有点不忍心,就接过她递过来的土豆,把那烤焦的土豆皮剥下来,一边往嘴里放,一边对她说:“我觉得这皮最好吃了。”
童年的饥饿经历,在史光荣心里埋下了奋斗自强的种子,让全家人都能吃饱这个朴素的愿望成为他后来商海淘金的原始动力。
图为忻州日报记者与史光荣(左)交谈
胆大心细,挖到人生第一桶金
年,好运意外降临到史光荣头上,他可以到父亲所在的五台县八一机械厂上班了。9月22日,史光荣从高中退学后,正式进入父亲所在的工厂。在工厂里,史光荣勤学苦干,认真钻研,学习掌握了许多工业化学知识。
很快,人生第一次机遇悄悄降临。
年,史光荣被派到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卧里屯一家化工厂出差。当时,这家化工厂生产的化工材料聚乙烯塑料在市场上很紧俏,每吨的计划内价格是元,而市场价是多元。史光荣粗略地算了一下,如果他把这里的聚乙烯拉回太原卖掉,一吨能赚多元,当时他每月的工资是38元。
高利益伴随着高风险,虽然聚乙烯的计划内价格和市场价格差价很大,但要想做这个买卖,需要的本金数目也很多。史光荣跟几个朋友商量,想和他们合伙做这个生意。然而,他的朋友们在与家人商量后,不敢做了,一是担心影响工作,万一被单位发现,可能丢掉工作;二是那么多钱,万一赔了怎么办?
史光荣心想,经商是利用业余时间去做,又不影响工作,即使被发现了丢掉工作,正好可以专业经商。即使经商不赚钱,也可以做其他事情,只要肯动脑,肯实干,不愁没饭吃。
说干就干,史光荣四处奔波筹来一大笔资金,在卧里屯收购了20多吨聚乙烯,在市场上卖掉,每吨净赚元,共赚了6万元。年9月,史光荣决心下海吃螃蟹,大干一场。他办理了停薪留职,用40万元创办了自己的外贸公司。这一年,他28岁。
旅馆结缘,生意做到二连浩特
年秋天,史光荣到北京出差,在一个小旅馆的双人间里,结识了也来北京出差的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化工厂采购员小徐。在这里,他们一住半月,很快就熟络了起来。因为同是做业务的,聊天内容自然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史光荣向小徐讲起了他的公司,小徐听后,脱口说道:“认识你很幸运,我们那里有很多业务,需要经销到外省,等我回去帮你留意一下。”
年8月,小徐突然给史光荣写来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史光荣他们公司正在与蒙古国做边境贸易,询问史光荣是否感兴趣。
读完信,史光荣立刻嗅到了商业机遇,直觉告诉他,要想扩大公司,就得把业务做到边境去。于是,史光荣当机立断,决定亲自去考察那里的市场。来到二连浩特,史光荣见到了公司的负责人,这位姓李的负责人告诉史光荣:“我们主要是跟蒙古国做贸易交换的生意,就是用我们的大米、白面来换对方的废铜、废铁。”说到这里,他叹了一口气,说:“这半年来,我们从蒙古换回好多废铜、废铁,就算是当作加工材料,也卖不出去。”二连浩特是个边境城市,当时信息闭塞,交通也不发达,而且与边境城市做生意需要办理通行证等一些复杂的手续,没有人愿意做这种劳神费力的买卖。所以,这些废铜、废铁在这里还真成了一堆“废铜烂铁”。
史光荣听后却很感兴趣,那时他已经做了几年的外贸生意,知道市场上这些“废铜烂铁”很有销路,就问:“你们有多少,我全都要。”
公司负责人很高兴,告诉史光荣他们大概有30吨废铜、废铁,并对他说,可以以每吨元的价格卖给史光荣。史光荣知道,这些废铜、废铁在山西的市场上,一吨是1元,差价巨大。他在心里飞快地盘算了一下,一吨能赚元,30吨能赚13万元。这可是一笔好生意,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史光荣立刻与他们订立了一个口头协议,对他们说:“你们的货,我全部要了。不超过一周,我带着支票过来拉货。”公司负责人很高兴,一口答应了。
一周后,史光荣如约把购买30吨废铜、废铁的支票带来了,他又在二连浩特市雇了三辆解放牌带拖挂汽车,把30吨的废铜、废铁全部装上车拉到了太原。史光荣没有把这些废料卖到回收站,而是拉到太原市的一个铜厂,加工成铜盘球,卖给了河北徐水县一个加工厂。每吨旧钢材,史光荣足足赚了1万元。
年8月之前,史光荣一直在二连浩特做进口贸易生意,他用大米、白面来置换二连浩特从蒙古国换回的废铜、废铁,生意如日中天,越做越大。
图为史光荣参加中蒙投资合作洽谈签约仪式(来源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初涉蒙古,公司血本无归
这样的进口生意做了差不多一年,史光荣心想,与其把差价给了中间的公司,为什么自己不直接与蒙古国对接呢。经过考虑,史光荣决定去蒙古国考察。年,蒙古国刚刚经历了政治的巨变,百废待兴,市场物资全部依靠进口,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考察完市场后,史光荣像以前一样,雷厉风行地做了决定,跟蒙古国的几个客户签订了合同。就在这段时期,史光荣在蒙古国的贸易快速发展,他的个人财富积累也达到了顶峰,然而因为史光荣不懂蒙古语,跟客户签订合同的所有事宜全部听从翻译的,祸患就这样悄悄潜伏下了。
年,史光荣和蒙古国的客户签订了多万元人民币的合同,所换物资全部是铜。这年冬天,史光荣把多万元人民币的货物全部发给了蒙古国的客户,一向合作得不错的客户,却开始不按合同办事,迟迟不交货,史光荣的翻译告诉他说,对方答应过一段时间再发剩下的货物。
当史光荣第三次来到蒙古国催促发货,他才知晓,翻译利用他语言不通,私自从与蒙古国的贸易中提取巨额回扣,导致客户发货不积极,找各种理由拖延,最终,史光荣剩下的万元货物打了水漂。
年,史光荣的公司彻底垮了,从百万富翁沦落到负债几百万元,只在一夕之间,这一年,他42岁。(上)
图为史光荣(右)早年在蒙古(来源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图为晋华集团与蒙古银行签订合同
仗义助友,却获牢狱之灾
雄心勃勃的史光荣并没有被失败吓倒,调整好心态后,他寻求着东山再起的机会。
不久,蒙古国一个做铜矿生意的国有企业领导跟史光荣联系,要与其做钼矿粉的业务,当时钼矿粉在国内很紧俏,每吨价格8万元,而在蒙古国,钼矿粉的价格却很便宜,每吨只要2.4万元。了解清楚钼矿粉的市场行情后,史光荣吸取之前的教训,自学蒙古语,举债72万元跟蒙古国的客户签订了合同,拉了5火车皮吨的钼矿粉在国内销售,盈利万元。
随着业务的增多,公司再次发展壮大。史光荣的诚信忠厚为他赢得了蒙古国客商的信赖与好感,这些客商很愿意为史光荣介绍新客户。
年末到年,史光荣从破产再次走上了人生巅峰。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谁也想不到,一场六年的牢狱之灾正在等待着史光荣。
年,史光荣与蒙古国的额日登特铜钼矿企业签订了吨铜钼矿合同,不久,钼矿粉在国内的价格开始上涨,很快,钼矿粉成为紧俏物资。年,史光荣的朋友老韩找到史光荣,恳求他为自己的公司联系几十吨钼矿。热心的史光荣向来对朋友有求必应,因为当时的钼矿粉很难联系,史光荣决定把自己公司的部分钼矿粉指标让给老韩的公司。
在史光荣的帮助下,老韩的公司将货款得到的18万美元,以史光荣公司的名义交给了额日登特铜钼矿。由于钼矿粉的价格飞涨,供不应求,而俄罗斯一家企业作为该矿的股东,对钼矿粉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该矿对国内公司的发货日期一次次推迟。
老韩的公司因为收不到矿粉,报了警,史光荣被带到了呼和浩特派出所调查了解情况。最终,为帮助朋友,让出生意机会的史光荣被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决有期徒刑13年。
当听到判决之时,史光荣显得很平静,在看守所的三年中,史光荣有过急切出去的盼望,当对他有利的证据都没有找到时,他也无奈、失望、绝望过,但经历这些起伏后,他的心情开始归于平静。然而,当法警押着史光荣走上警车时,当他听到身后传来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看到母亲踉踉跄跄地追着警车跑时,这个铮铮男儿哭了,他在心里对自己说:“史光荣,为了母亲,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争取早日出来,回到母亲的身边,不让她再为自己操心。”
图为史光荣
重头再来,打造财富帝国
在狱中,为了能证明自己的清白,史光荣阅读了很多法律方面的书,并且开始了对自己前半生的反思,他放平心态,在书籍的海洋中追寻着自己的初心。此外,史光荣认识到健康的体魄是做任何事情的本钱,他坚持锻炼,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强壮。史光荣在狱中的精神状态和在创业时一样,每天晚上都会给自己制订第二天的计划,因为有了计划,日子过得很充实。今天,回忆起这些陈年往事时,史光荣告诉记者:“那段日子,虽然艰辛坎坷,却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正是这些磨难,让我不再是一个只会埋头创业的人,而是学会运用执着和坚强去应对生活,让我学会用宽容、善良、感恩的心去爱周围的人,用成熟的心智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因为表现良好,史光荣获得一年减刑,年3月,他以“保外就医”的名义重获自由。狱中的7年时间,外面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他无所适从。身无分文,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人生巅峰的风光早已过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想必史光荣比每个人的体会都要深刻一些。那段时间,史光荣经常循环播放歌曲《重头再来》,当过去的风光和辉煌,失败和失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当辛辛苦苦度过半生,今夜却要重新走进风雨,史光荣正如自己的名字一般,为了光荣和梦想,坚信着心若在,梦就在。这一年他45岁。
年5月,史光荣办理了去蒙古国的护照,6月,他重返蒙古,7月,史光荣在蒙古国注册了晋华有限责任公司。然而,现实远比理想要残酷,由于长期与社会脱节,史光荣对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从年到年,史光荣经营的皮制品生意先后赔进去借来的几十万元。为了节约开支,公司只招聘了一个助理在公司坐守,史光荣独身出去联系业务。那时,每次去北京出差,史光荣只住在20块钱一晚的阴冷潮湿的地下旅馆二层,吃几元钱一碗的面条。
图为晋华集团与中国黄金集团签订民爆器材框架协议
屋漏偏逢连夜雨,年秋天,史光荣一直以来相濡以沫的精神支柱——妻子张凤香去世了,史光荣悲痛万分,而此时,公司又挣扎在濒临破产的边缘,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劝他回国发展,但史光荣始终没有动摇。
好运从来只垂青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在蒙古国闯荡的多年经历与自身正直的性格让史光荣拥有了雄厚的人脉资源。原来就职于国企的客户朋友,在年蒙古国大选时在政府部门担任了要职,他们在史光荣的事业上帮了不少忙。
年,史光荣顺利签下了一笔矿业出口的生意,赚了万元,打了第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也为他接下来的事业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史光荣终于走出了人生的冬天,此后的事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
如今,史光荣在蒙古国成立的晋华集团业务涉及能源、矿产、环保、金融、国际贸易五大板块。其中,总投资近亿元的兆瓦坑口电厂是蒙古国最大的电厂;收购的一家俄罗斯在蒙古国的银行,为中国商人在蒙古国的投资安全保驾护航;涵盖稀土、钛等在内的19个矿价值百亿元;与江苏博大集团共同开发了蒙古国最大的污水厂项目。一个横跨中蒙的商业帝国气势如虹,为我国“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战略践行着自己的企业责任,为推动中蒙两国民间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贡献着晋商的智慧和努力。
风风雨雨人生,起起落落命运,半生归来的史光荣仍保持着少年般对理想的执着与坚守。采访中,史光荣董事长告诉记者,家乡的山水是他前行路上的动力源泉。落叶归根,自己今后的事业发展重心将逐渐转移到家乡,希望能够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
采访结束前,史光荣董事长写下了对《忻州晚报》读者的赠言,“忻州晚报的读者朋友们,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大家好。走过半生,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人生感慨。事实上,人生旅途中每一次的磨砺,都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不应该在烦恼中徘徊,更不能在烦恼中沉沦,而是要活出那份不忘初心的善良,让自己超越烦恼,走向洒脱。要让自己明白,勇敢与脆弱,软弱与独立,狭隘与宽阔,不过是对我们心地的塑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提醒自己活出一份生命里的温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下去。在逆境中不要灰心,在顺境中不忘感恩,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来源:忻州日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