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
其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一般人能了解到个皮毛就不错啦!
其方圆达公里,总面积.88平方公里
其间的地理知识同样浩如烟海
你又了解多少呢?
五台山可不只有五个台
我们都知道,五台山是因有顶似平台的五座山峰而得名的,即: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南台锦绣峰、西台挂月峰,东台望海峰。
然而,这只是你现在看到的样子罢了。事实上,唐代以前,五台山的五座台,根本不是现在的样子。而是:北台为大黄尖,中台为叶斗峰,南台为翠岩峰,西台为挂月峰,东台为望海峰。
古今五台,唯中、北、南台有变,东西二台无异。少了一个古北台大黄尖,多了一个今南台锦绣峰。
那么,为什么要改呢?改成今天这样,好不好呢?
古北台大黄尖山是现今北台叶斗峰的支山,比之叶斗峰殆若培塿,所以不足以当五峰之列。
台怀位于五座台顶的怀抱,是五台山寺庙集群区,有著名古刹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等;南台锦绣峰至台怀距离大致与各台至台怀距离相当,且与东台望海峰,北台叶斗峰、西台挂月峰,中台翠岩峰恰好成莲花之状,而古北台大黄尖则没有南台锦绣峰的这些优越的地理特点及“灵瑞显彰,大士频现”的宗教传说。
因此,自唐代以后,就把五座台顶改为今天我们了解到的样子。
五台山建置高仿须弥山
佛经中有一座名山称作“须弥山”,须弥山有四方四埵[duǒ](小土堆的意思),居住着四大护法天王。仿其建制,佛教也为五台山设置了四方四埵。
五台山四关
《清凉山志》中记载:“五台山雄踞雁代,盘礴数州,在四关之中,周五百里。”这四关分别是:雁门关、平型关、龙泉关、牧护关。
龙泉关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城西35千米处,旧为五台山的东大门,河北、山东方明的朝山者,均从龙泉关入山。清代康熙、乾隆两代皇帝多次到五台山,走的都是龙泉关。
牧护关位于五台县城5km处。旧为从南进入五台山的大门。
雁门关位于代县成北20km的雁门山中。素有“三边冲要第一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美称。
平型关位于繁峙县和灵丘县交界处内长城脚下的瓶型岭上。山高沟深,关口狭窄,道路崎岖,地势十分险要。
五台山有四门
五台山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分别分部着四门。是从京广、石太、同蒲、京原四路来的僧俗去往五台山的门径。
南门虎牢关在定襄县瑶池村北;阁子岭在五台城关与茹村之间,有“阁岭白云似卧”之誉,为五台县八景之一;思阳岭在五台县蒋坊乡境内,以今思阳河而得名。以上三门一线,位于忻州——台怀镇的旅游公路旁,是为太原方向游客入山的门径。
阁子岭
思阳岭上尊胜寺
北门鸿门岩在东、北二台之间,为台怀——砂河公路的交通要冲,是从内蒙古、大同等地来的旅客必经之地。这里地高气寒,风沙也大,行走颇为困难。
鸿门岩
东门龙泉关在长城岭以东,这里山峰陡峭,宛若天衢,行走困难,是旧时河北山东北京等地的游客进入五台山的必经之地。
峨峪岭位于繁峙、五台、代县三县交界之处,过去岭上有道教的玉皇庙和牌楼、戏台,每逢庙会十分热闹。峨峪岭曾是蒙古喇嘛和口外商客朝礼五台山的通道。是五台山的西大门。
本文主要参考书目:《五台山全景图说大朝台》作者:李泽涛
温馨提示:朝台推送内容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及时处理或删除,我们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