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碗托
详细介绍:用荞麦面制成的保德碗托,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风味独特,尤其是那卖“碗托”之人,将“碗托”拿在手中,在空中上下晃动,“碗托”软颤、软颤;再往碗中一扣,清脆响亮,可谓天下一绝。保德“碗托”质量上乘,独一无二,是地方小吃之中的精品。
羊杂割
详细介绍:羊杂割,为山西的一种地方小吃。将新鲜的羊煮熟,将其汤,头,腿,内脏(心,肝,脾,羊肚,肠)留下,将羊头和羊腿上的肉撕下来,越碎越好,羊杂部分切成西丝,将这些放一块,加羊汤,再加盐,葱花,香菜,辣椒面(不能太细,越辣越够味),香菜,老陈醋。味道醇厚。
忻州瓦酥
详细介绍:忻州瓦酥,因为其形似瓦片而得名。内外皆呈金黄色,上印“忻州瓦酥”字样。其质酥脆,味甜香郁,堪称炉食中之一绝。久放色味不变,常食有健胃壮身的功用。
保德油枣
详细介绍:保德油枣的特点是:个大、皮薄、肉厚、核小,汁多、味甜、色泽深红,油光闪亮,含糖57.9%,最有名的要数加工后的“无核糖枣”,深紫油润、皮薄纹细、形大无核、枣肉肥美细腻,有一种特殊香味,成品装入塑料袋中密封。易贮藏、而运输,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日本、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喜好食甜食的朋友可别错过哟。
河曲红果
详细介绍:晋西北的河曲一带盛产形似山楂的小果,名叫海红果,亦叫醉果,当地群众称之为海红和海棠。清朝的黄宅中特为河曲醉果写了一首诗:“秋林小摘采盈筐,酒浸瓶罂味更芳。自耐寒酸经酝酿,记从园圃饱风霜。堆盘磊落鸡心赤,出瓮圆匀马乳香。乡里小儿红上颊,啖来浑似醉槟榔。”这首诗具体描写了醉果生长和加工的过程、红果形状和味道,富有生活气息。红果是一种小果树,已有三百年左右历史。红果树开白花,果实呈粉红状或呈微黄,果实如鸡心石,鲜红美艳,甜酸可口,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干果干,醉果、果丹皮、糖葫芦及酱、酒、醋、罐头、饮料等。最著名的要数“海红蜜”饮料,以海红果为主要原料,其味酸中有甜,回味无穷。并在国际上获得一项金奖。
河曲酸粥
详细介绍:河曲酸粥是山西忻州河曲县汉族名点,相传河曲的酸粥的由来纯属一种偶然,李自成起义大军进京路过此地,当地老百姓皆大欢喜,家家户户泡米为大军士卒准备饭菜,谁知由于情况有变,大军临时改变路线,绕道而过,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时半会儿吃不完,放的时间长了就发了酸,老百姓也舍不得扔掉,就用发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谁知意外地发现这用发酸了的米煮的粥并没有影响其食用价值,后来人们便故意将米泡酸做粥食用,慢慢地发现这种酸粥能开胃健脾,护肤美容,妙不可言。难怪这一带的妇女即使不用化装品皮肤也白嫩细腻。
原平锅魁
详细介绍:原平锅魁因在历史夺当地炉食之魁而得名,其状若块,约三寸长,寸许宽,卷边滚圆。不包馅的称空心锅魁,包馅的另有名称。应市的多是甜馅锅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锅魁。锅魁饼面橙黄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加之包馅的不同,又各具风味,使人久食不厌。上原平锅魁供不应求,除畅销本省外,还直达京津,北上内蒙,南下四川等地。
同川梨
详细介绍:同川梨主要有黄梨、夏梨、油梨三个品种。产地:山西原平市同川。黄梨和夏梨具有皮薄质细、核小汁多、味道浓香和颜色鲜黄的优点,含里在7-13%之间,含酸量在0.1-1%之间。油梨果实扁圆形,平均呆生三两左右,外形美观,果面黄绿,向阳面有时带有红晕,贮藏后变为黄色,甜而微酸,稍有香味。这三种梨都可一直储存到第二年梨化开,消耗量只有14-15%。故有“金瓜”之称,古代为上贡之品。
神池麻花
详细介绍:为五台山区的名食之一,于食品业著称甚久,蜚声北方各地,其配料是酵肥三份,水二份半,油半份,糖、碱少许。炸时用葫油,要清澈澄净,以不起沫不冒大烟为宜。神池麻花看去色鲜美,闻之扑鼻而香,吃起来脆而不硬,酥而不散,香甜耐嚼,回味无穷。
神池月饼
详细介绍:神池月饼是忻州市神池县中秋节汉族特产,以香鲜酥甜闻名忻州乃至整个山西。神池月饼以当地特产胡麻油、上等白面、食糖为主料,以玫瑰、青红丝、核桃仁、花生米、葡萄干、芝麻等为辅料,采用传统配方、现代工艺精制而成。甜而不腻、酥而不散、久放不馊,备受消费者青睐。同时其原料之一的神池胡麻油有“久放不沉淀,生食无杂味,炸食烟雾小,上色快,味道清香,色泽透明”等特点,并含有丰富的油酸和亚油酸,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和生理上必需的脂肪酸,久食可防治高血压、血管硬化等疾病。使神池月饼也具有了这一物质。由于神池月饼在北方月饼中的代表性地位,其制作工艺已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被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烘焙业工会授予“月饼产业强县”称号。
繁峙疤饼
详细介绍:疤饼,因饼上遍布疤痕而名,亦名籽饼。其用料有白面、葫油、白糖、鸡蛋及苏打等。将和好的面擀成直径约半尺左右的薄饼,在铁锅内铺一层磁砂,放一层饼,进行烘烙。熟后的圆饼呈金黄色,面皮上均匀地布满圆形小坑,状若疤痕,其味香甜,其质酥脆,为别具一格的风味小吃,名闻遐迩。
砍三刀
详细介绍:色呈金黄,绵甜利口,是五台山人春节期间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年年关,家家制作,户户蒸食,代代相传,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来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五台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常年以玉米为主食。为了改变这种单调乏味的饮食,五台人便创制了一种粗粮细作的食品。炸制时,为使麻油渗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称“砍三刀”。又因其吃起来油香四溢,故又称“油布袋”。
高粱面鱼鱼
详细介绍:高梁面鱼鱼是忻州地区乡间百姓粗粮细做的一种日常食品。它是用普通高梁经过淘煮漂晾碾磨成面,用开水和好,人工搓成的。看忻州的农家妇女们搓鱼鱼,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享受。做法:在面案两头各摆五块大似蒜瓣的面疙瘩,然后用两手掌按压和搓动,由远及近,逐渐靠拢,观之手下10条鱼鱼儿由短变长,汇成一片。搓成的鱼鱼儿一般有高粱米粗细,盘起来放在一起长短一致,粗细均匀。高粱面鱼鱼蒸熟后,配以羊肉或西红柿汤调和,清爽利口,别具风味。
定襄蒸肉
详细介绍:用猪肉、土豆煮熟切碎,再加粉面、调味作料搅拌混合,放入碗里再蒸。食用时加热切成块,味香迷仙。
定襄荞面河捞
详细介绍:定襄荞面河捞,除具有汤清味美,浓香宜人、冷热均可,四季皆宜等特点外;还有利口开胃、增强食欲、润肤乌发、清火去郁、强肾健脾、秘等特殊功效。自古以来便有“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吸引远近顾客之说。制作河捞时,有专门压河捞的工具,称为“河捞床”,床身用粗壮而弯曲的木料制成,现在也有用铁制机械做的,中间有一木芯象活塞一样可上下穿动。将河捞床架于锅上,把和好的面搓成长圆形,在水里沾一下,将面添满圆洞,放入河捞床坑内,木芯置于洞口,然后按住河捞床的床把,手板木杠用力下压(挤压),将面从小孔中压入开水锅中,把面压尽后,用刀将河捞床底的面丝割断,煮熟后从锅里捞出来即可,再浇上不同口味的臊子,就可以吃了。
五寨黑肉烩菜
详细介绍:取猪的红熟肉,加土豆、粉条、豆腐和调味作料。在高压锅里炖足够长时间,直到肉和土豆炖烂为止,老幼皆宜食用。
莜面窝窝
详细介绍:莜面,是由莜麦加工磨制而成的,是忻州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莜面的营养价值很高,含的钙、磷、铁、核黄素都相当多。莜面窝窝的做法是,将莜面加一倍开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个,食指卷一个,做成如‘猫耳朵’似的筒状形,长寸许、薄如叶、色淡黄。做好后,挨个站立并排在笼内酷似蜂窝。熟时即香味扑鼻,吃时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汤调和,使人闻之垂涎,胃口顿开,食之香醇异常,回味无穷。
代县麻片
详细介绍:代县麻片,在清代颇有名声,并有面铺专营此业,生意兴隆.其片有二寸长,半寸宽,色淡黄,薄如叶,质脆味香,驰誉省内外.暇时小食三片五叶,美口止饥,耐人寻味.麻片选料严格,要用上等面粉、去皮芝麻仁、纯麻油或葫油、良好的蜂蜜与白糖。其做法是,将面拌糖、和油、揉蜜水、擀皮、涂蜜、撒芝麻,然后上锅烘烙。制作精细,遂为佳品。
代县黄酒
详细介绍:代县黄酒,酒色金黄,温和醇香,热饮味道更佳。具有补中益气,健身活血,提神御寒之功能。其配料有:黄米、绿豆、红枣、冰糖等。乡间群众,逢年过节也常常制作黄酒。年代县酒厂恢复生产,质量不断提高,信誉日增。年,在全国北方青岛黄酒评议会上,被誉为“色美味香、酸甜适口”的食品。
怎样免费订阅“晨报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