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下的西农路

白癜风治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五台山下的西农路

文/王红相

在杨凌住久了的人,都知道,杨凌的出名,因为西农,而西农的成名,也因为杨凌。杨凌全名叫杨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全国是很重要的一个高新区,西农全名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全国是很重要的一个大学。杨凌人说起杨凌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多少自豪感,除了生活安逸、绿色果蔬和清新空气外,这里毕竟只是个小城;上了西农的学生,承受着太多的羡慕和不屑,羡慕者都知道和克隆羊,而不屑者多半是因为她涉农。二十年来,杨凌和西农,就是在这样的情绪中日新月异地发展了。

有人说,杨凌是西农的杨凌,杨凌城区几乎有一半的地界是西农的,杨凌搞个什么活动,首先要取得西农的支持,所以西农的人很牛,很多人出差,别人一听说是杨凌的,首先要问,西农的?好像西农就是整个杨凌。也有人说,西农是杨凌的西农,无论她成就了什么样的功德,身上都贴着杨凌的标签。杨凌管着一个杨陵,杨陵得名很早,可以追溯到隋文帝,但作为一个县区的建制,却在西农之后。西农的创始人于右任,创办了西农,也创办了复旦,所以西农与复旦,应该算是亲兄弟,几十年下来,兄弟的情份越来越淡,但血脉深处的联系,一定还在。西农,诞生于年,最早的时候叫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后来叫西北农学院,现在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名儿改了好几次,合并了好几个单位,可杨凌人一直都叫她西农。

西农座落在五台山上,虎踞龙盘,一眼望去,渭河如线,秦岭如烟,杨凌的三道塬,可着心,养着眼,活脱脱一幅清新的图画了。这里的五台山,其实只是西农门头的一座土台。五台山有五个台,每个台代表着西北的一个省,台下有小阶,每阶代表一县,台阶最下端有一个圆形环岛花坛,代表着中原大地,台阶两则是林荫道,分别代表渭河和后河,渭河是中国的,后河是杨凌的。大概于老先生是这么想的:西农,应该有兼济天下的胸怀,虽然站在杨凌的大地上,却要心系西北,心系中原大地。山西的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众生的朝拜,求的是智慧;杨凌的五台山,却是中国农业的渊源,后稷享祚于斯地,教民稼穑,关系着每个生民的口腹之欲。五台名之为山,实在是大有深意的。

现在的五台山,早已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春来百花伴游鱼,夏憇幽径听微雨,秋意阑珊赏明月,冬雪盛装洁如玉,台阶还在,却失了老先生的原意,只留了个名。不光五台山,整个西农的校园,也都是一座靓丽之极的花园,阳光灿烂的日子,美女在树下拍照,情侣在花间恋爱,这情景,不知会不会醉了天下人的眼?来参观的人,像采蜜的蜂,满校园飞了,读书的人,只好远远地躲开。每当游人如织的时候,我总是更怀念二三十年前的西农,那个时候,没有太多的诱惑与攀比,学校想的是教育,学生想的是学习,没有人刻意地说要报效祖国,却实实在在地做出了让杨凌人自豪的事情。

五台山下,有一条正南的路,一直到渭河,大约有五公里,本来应该是一条路,却分成了两段,铁路立交桥是个分界,北边,是西农路,南边是邰城路,但在很多人心中,这条路整个都应该叫西农路。很多年前的杨凌,正经的大路,其实就这么一条,岔出去的,只能叫小道儿,延伸到杨凌的各个角落。现在的西农路,有点像老北京座落着四合院的古旧胡同儿,表面上有些破落,可底蕴却留着,那内在的气派,依旧在,杨凌的人气儿,始终都聚在这儿。沿街两边,几乎都是西农的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西校区现在不归西农,但其前身,陕西省农业学校,却是从西农分出来的。走在西农路上,还真有从西农穿过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西农路奠基了杨凌的格局。因一座学校,叫响了一条路,这在全国很多见,但因一条路,拓展了一座城,怕是少之又少吧。

于右任老先生当年站在五台山上为西农定位的时候,眼里看的是农业,心里想的是教育,这所大学自然地有了与众不同的品格。有一段时间,西农很厉害,在全国的名气很大,算得上是一所有情怀的高校。上个世纪有一段时间,西农的科研成果可以和北大清华一较高下。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位新疆的同学听说我是从西农附中考上来的,一脸的羡慕,在他心目中,西农是有光环的。后来,杨凌越来越大,西农的地盘也越来越大,但在国人心目中,西农却是大不如前了。只是,西农人硬撑着头顶的虚荣,杨凌人也只好陪着硬撑。如今的西农,办学条件更好,各种资源更多,如果能把当年老先生们忧国忧民的情怀放在第一位,就一定会走得更好。

五台山下,西农路两边,西边是张家岗小学,其实早些年是西农的附小,现在虽然和西农没有关系了,但每有什么大的活动,西农总是要大力支持的。东边是西农附中,三十年前的杨凌,只有两所高中,西农附中的条件好,从这里走出去的西农子弟,每年回来,很多人总要来这里看看,青涩的时光在这里,鲜活的记忆也在这里。现在,西农附中搬走了,与一所民办的高中合并组建了一个高新中学,可老附中的学生,总是更留恋五台山下的这片土地。我虽出身农村,当年却也在这里读了一年书,老师们的印象还在,同学们的情谊也在。每有同学相邀聚会于此,眼前总会有那时的花红柳绿,耳边也会总响起那时的欢声笑语。

西农路上有两排白杨树。杨树是向阳的树种,杨字的右边,其实用的是阳字右边的易,虽然长得不好看,却绝对有积极向上,宁折勿弯的品格。这两排杨树,几十年来,始终哨兵一样地站着,终于站成了杨凌的一道风景。去年西农路改造,白杨树被小心地保护起来,周围砌了一圈儿厚厚的护栏,来往的人,可以看,却不能像过去那样,从树边走,有事没事踹一脚,而杨树,却可以肆意地展示蓬勃的生命了。

春天是白杨果成熟的季节,杨絮在空中飘荡,杨絮裹着杨树的种子,顺着风,也许会飘到很远的地方,有了合适的土壤与温度,杨树的种子就扎根了。中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宋词,省吃俭用地买了一本《唐五代词选》,线装竖排,一直读横排版,突然有这么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很特别,就是在这本书里,我读到很多写杨花的词,我印象中特别深刻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张先,以“三影”著名,“无数杨花过无影”不在“三影”之列,影响却比“三影”还大;一个是苏东坡,这个影响了所有文化人的文艺全才,有一首写杨花的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想当然地认为,诗人们笔下的杨花,就是春天里满天飞舞的杨絮,直到大学毕业的某一天,才知道,古人笔下的杨花,或者杨柳并举,其实只是在说柳。尽管知道了杨花是柳絮,可走在西农路的春天里,杨絮漫漫飘飞的时候,我还是会想起杨花。

西农路的最南端是一座立交桥,西边有一个电影院。西农路上的这个电影院,曾经是杨凌的学生们眼中最亮的风景。每年毕业季,眼看着要天各一方,想见一面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了,很多人就想看一场电影,西农的毕业生,一拨一拨的进进出出,进去的时候,可能是男女朋友,出来了,也许就只是同学了。而中学生们,却会在此激情荡漾,憧憬着以后的美好生活。年7月9日下午六点,高考结束后,我和一帮同学冲进电影院,辛苦几年,终于可以什么都不想地看一场电影了。那天晚上的心情特别轻松,但电影却不好看,演的是《红楼梦》,刘晓庆演的王熙凤,傅艺伟演薛宝钗,陶慧敏演林黛玉,后俩人名气不大,可刘晓庆正名满天下呢。如果没看过小说,短短几个小时的电影,什么也看不懂。当时电视剧已经播过了,陈晓旭的林妹妹深入人心,这个时候,再看电影,什么感觉也没有。

电影院前是一条美食街。上世纪90年代末,这里出了杨凌最有名的蘸水面,而且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商标,后来的杨凌蘸水面生根大江南北,这个老板如果稍微有些野心,完全可以在全国开成百上千的连锁店,可是他偏偏就很知足地守着自己的小店,过着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在关中这个地界长大的陕西男人,内心没有太多的欲望,亲人们安好,口袋里有点小钱,出门不用担心,在家无人催债,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神仙一般的日子。说好了,是自得其乐,说不好,是不思进取,但陕西的大多数地方,就是这样,杨凌,更是这样。这里的人不急,西农路上的风景,也就显得斯条慢理了。从五台山下到西农路立交,路两边的店铺,有几家卖早点的,绝不像大城市里的生意人,早上四五点起床,着急上火地起灶做饭,通常是七点多才开张,晚上九点多就关门了,钱挣不完,可西农路上的生意人,却是要回家休息,与家人团聚了。

早些年的西农路,有杏园,是现在的华建家属区;医院,是现在的好又多超市;有苜蓿园和马场,是现在的专家公寓,有菜园,是现在的汽车站和火车站;也有苹果园和桃园,是现在的西农南校区。现在把早些年西农路铁路以南,叫作邰城路,可邰城路,好像还是在西农的地界上。西农路,每年都会有些变化,很难想象,十年二十年后她会是什么样子,只要西农的情在,后稷的魂在,杨凌人的精气神儿在,西农路上的白杨树,永远都会旗帜一样地飘着!

/3/28

w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ls/6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