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语音标示可收听主播朗诵
代县鄂石滩:
古貌绽新韵
作者/原雪瑞主播/素简
早听说鄂石滩,还是缘于周边知名的矿山和印象中一个奇怪的村名。本能的好奇心催动了笔者的旅程。
沿代滩公路一路蛇行,在高凡(原名寨里)峰回路转继而折向西南。颠波的车程,让人感觉车窗外的滿目苍翠也跟着趾高气扬起来。听向导絮叨,鄂石滩距离代县城33公里,位于滩上镇西南山区沟谷地带。抗战时期,驻寨里据点的日伪军隔三差五到沟里抢粮,同时沟里的鄂石滩也是南山八路军的给养地……年合乡并镇前,鄂石滩属八塔乡管辖。
脚下零星生长的牛粪和羊粪己让笔者明白了八九分。清凉的爽风让一路风尘结伴而行的驴友们疲劳顿消。极目四望,青山苍松遍布,泉水淙淙流淌,野鸟欢悦穿梭,石砌民居疏落有致,高寿老人阳婆下笑靥如菊……何来不雅之称?顿让笔者疑虑陡增,欲探究竟。原来因村址附近有一巨石,风水先生谓之恶石,遂取耕地名为恶石滩。建村时因嫌其不雅,故更名鄂石滩。
鄂石滩,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东临石虎沿,西靠黎明尖,看着有点纤弱的季节河纵贯南北,最后汇入下游湍激的峪河。这里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仅有毫米。
笔者问起村中文化遗存,村民首推村中关帝庙。关帝庙就在村委会对面。庙院不大不小,三进院落布局,上下错落有致,台基逐级上升,古风历历分明。现仅存戏台和正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庙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载,清乾隆十七年()重修。正殿,坐西向东,占地面积平方米。正殿石砌台基,基宽9.95米、深6.3米、高1.1米。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卷棚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施单步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青灰筒板瓦布顶,置青石垂带踏跺。庙内现存清重修碑1通。整体布局基本完整。戏台,坐东向西,石砌台基,基高1.85米,宽7.79米。单檐卷棚硬山顶,进深四椽,施双步梁,南北山墙绘有水草壁画。“文革”期间虽遭破坏,但残留画迹仍可辨识,显然为民间画工所绘。目前,戏台墙体酥碱剥蚀,山墙开裂,飞椽、连檐糟朽,屋面瓦件缺失。就像一个待援的边缘贫困户,戏台至今未列入县保单位,“四有”工作尚未开展。戏台虽无城里法式建筑高大上,但地方手法创建在南山地区也算上档次。
厚重的关公文化信仰,在当地百姓心中落地生根,为挺起中华民族精气神,维护英雄尊严,当地贤仁竭力提升文物保护工程。~年,村委会筹资对正殿进行了落架大修和重新彩绘,同时复建了南北配殿及耳殿。左耳殿为龙王殿,右耳殿为水草殿。这是地域百姓植入灵魂的淳朴风情表达,过去山里人逢天旱就要祈雨请龙王,放养牲畜离不开水草就得供奉水草神,他们崇拜大自然,敬畏天地,当然更听从政策的召唤。据清雍正十二年布施碑载,过去有高阁1座、龙神庙1间、禅室数间。年9月笔者踏勘,发现院内遗有塑像5尊、石香炉1个、松树5株、柏树1株。这毕竟是庙院的附属遗存,也是国家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只是辱没在当下的无知中。无专人看护,曾丢失好多古构件。戏台素灰墙书有“繁峙民乐剧团”“八塔业余剧团年导演张四和”“山西五台县南大贤班民国十九年九月二十日”“上阳花剧团演出四天”等字样。这些斑驳的看似无趣的文字,对一位热衷地方文史搜集和整理的人来说,该有多么令人兴奋。
跟着摄影师的步履,笔者又来到鄂石滩村西。原来深井附近遗有二件石制饮水槽,因无年款题记,无法确定堑凿年代。从立面看,方形水槽,长0.89米,宽0.76米,高0.43米。梯形水槽,内宽0.70米,高0.29米。用料均为青石,而附近山体即为龙鑫铁矿选址。
村民讲话较真不乏风趣,这里的石头有矿藏,拉出去就是钱。过去风水先生说南山有宝,现在俺们才明白了。
村南荒草丛中,暴露着过往岁月里用过的2件加工粮食的碾磨。分别为碾盘和碌碡,碾盘高0.13米,直径1.88米;碌碡外径0.50米,内径0.30米,高0.55米。碾磨保存完整,毕竟是时代见证,建议村委会尽快保护起来。
历史文化既要在保护中发展,也要在发展中处理好传承、保护,这是群众的美好祈盼,也是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和使命担当。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年,鄂石滩村两委班子和部队驻村工作队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着力办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要求,以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错误思想,扎下身子真抓实干,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植入组织生活里,整合各类资源、汇聚各方力量,针对需求主动对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献策出力,为乡村旅游振兴夯实基础,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解决村民吃水难、用水难问题,年5月,部队党委积极协调滩上镇人民政府,耗资7万元新挖1口百米深井,并铺设用水管道,让村民彻底告别了以往吃水用肩挑、用水省着舀的历史难题。12月,部队党委着眼解决村民出行生活需要,耗资59万元,历时40天,按照县级公路标准,对原先进村的米土路、砂石路进行全面整修。道路的彻底整修改善了以往路面坑洼、雨雪出行难问题,旅游通道没了暂停键,进来游山玩水的城市人多了,山货也就真俏了,自然零花钱就不缺了。
部队党委针对村民无卫生所问题,年4月,投资4.5万元,为该村新建70平米蓝天诊所1座。部队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不出门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据村民透露,部队军医定期到村巡诊,看病送药,有效解决了村民看病不便的问题,真正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同年为解决村民洗澡不便的问题,投资5万元,新建蓝天浴室1座。建筑面积60平方米,利用太阳能设备加热,为男女两间浴室提供热水,可同时容纳4人洗澡,由村委会定期为村民发放澡票,村民可凭票免费洗澡。足见现在的村民与城里人的差别几近于零,只是时序上的先后之别而已。年5月,由村委会腾退土地,建成平菇、赤松茸种植基地,使用面积约平方米,目前共有菌包袋,共投资10万元,总产量预计达~1斤,年可实现收益5万元。同时利用临近乡镇的各类粪便、秸秆、废弃菌包等原料,可处理发酵制作成有机肥料。据村民讲,每天可处理废弃物2吨,全年能为全村节省有机施肥费用10.4万元。同时又出资60万元建成蓝天养殖项目1处,共占地3.5亩,预计年终收益15万元。当年5月份,部队又投资8万元为耕地铺设了地下灌溉水渠,解决了全村50亩土地灌溉难的问题。
新时期的部队在唤醒人们的红色记忆,军民一家亲,彰显的是人民至上。鄂石滩村现有户籍人口人,常住人口40人,耕地亩。目前农业种植以青贮玉米、红芸豆和土豆等为主,这些活都由没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做,中年人几乎都在矿区和城里上班,城里拥有自已的住宅楼。这里交通较为便利,没有城市的拥挤和呛人的尾气。
据秋收打场的大婶讲,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腰包鼓实啦,年轻人都进城住楼啦。说村里没啥看的留恋的,假如乡村旅游做起来,把城里人引进来,不就又有看头啦?过去这里也是个有名号的村哩。看看俺们的庙和满山的松,还有那人民子弟兵,说住比他城里也舒服,还是俺们那火炕暖膝腰,说吃比城里原生态,说钱也不比城里上班族攒的少。大婶有一搭没一搭的神侃让笔者深为叹服。
鄂石滩是五台口音与代县口音的分界线。解放前,鄂石滩往南村庄归属五台管辖。鄂石滩当然也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范围之内,曾为我军主要游击区。据说当年聂荣瑧元帅在这里还停留过。
鄂石滩,蕴藏古风情韵,饱含红色基因,焕发时代丰姿,社会风尚良好,铺洒社会主义新农村始终如一的底色。
作者简介
原雪瑞,山西代县人,中国法学会会员,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媒体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见于报刊及各大公众平台。
主播简介
素简,简单做人、快乐生活、爱好文学,尤喜以声音再塑文字,穿越现实的纷杂,在沉静中感受文字的曼妙,静悟生活的美好。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