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市长朱晓东在偏关调研。
01晋电化工有限责任公司4MW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简介偏关县晋电化工有限责任公司4MW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由偏关县晋电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筹资建设。项目于年10月列入《山西省生物质发电规划(-00年)》,同时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核,于年1月列入《-00年外国政府贷款备选项目规划(法国开发署)》。
项目建设选址在偏关县县城外环线窑头乡堡子湾段北侧。项目计划总投资3.7亿元,项目总用地面积36.6亩,其中农用地77.6亩、建设用地1.5亩、未利用地.48亩。项目设计规模为:总装机容量4MW,供热万平方米,预计年发电量1.68亿kwh,有效利用农林生物质秸秆35万吨。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安装台8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生物质锅炉、台1MW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同时配套厂房及其他附属设施。锅炉热源与偏关县热力公司热源厂连接。同时在10个乡镇设立13个生物质收储站。项目于00年4月开工,预计01年10月底可完成调试并运行。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1.68亿kwh。在不影响发电的情况下,年可供热面积万平米。项目建设对于减少秸秆焚烧污染、缓解县城城区供热紧张局面、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公司充分回收利用偏关境内及周边县丰富的柠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助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0偏关县百万羽高标准规模化蛋鸡产业项目简介偏关县百万羽高标准规模化蛋鸡产业项目是由偏关县人民政府引进上海奥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平遥伟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及自然人,注册成立偏关县伟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的新兴产业项目。该项目以高新技术养殖为抓手,围绕助力乡村振兴、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决战脱贫攻坚进行规划建设,致力破解“三农”问题瓶颈,符合县域实际和经济发展长远规划。
该项目选址在陈家营乡张家山村,规划占地10亩,总投资万元,养殖规模为万羽蛋鸡,分三期建成。一期建设占地75亩,新建标准化鸡舍10栋,建筑面积平方米,养殖蛋鸡50万羽,同时,分步骤配套建设饲料加工厂、高标准自动化育雏基地,蛋品分级及蛋品包装车间和生物有机肥加工厂,并配套购置相关智能化生产、加工、包装等设施设备。公司在基本构架完成后拟新建智慧养殖大厅,实现集成管理,数据采集,信息共享,技术、物流互通等功能。
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管理及市场优势,以“1+1+N”的模式(即“公司+组织+农户”)形成产业联合体,充分依靠政府的引导与组织能力,调动各种组织和个人参与的积极性,创新投资与合作方式,吸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个体,特别是贫困户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多点分布实施标准化蛋鸡养殖,使蛋鸡存栏总规模达到万羽。其它分散型标准化蛋鸡场建成后可租赁给伟海公司进行统一经营管理,以“兜底+分红”的方式托管与代养,既可保障养殖户的最低收益,又有机会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该项目建设周期短,投产见效快,市场风险低,适合农民尤其是贫困人口就地就业创收;特别是项目规划以出口备案标准设计建设运营,利用公司的市场优势,与雀巢、星巴克,宜家等国际知名餐饮企业对接,笼养与非笼养两种模式同时发展,定位打造高标准的蛋品出口基地,成为供港备案鸡场,实现出口创收,促进产业持续发展;配套产业及衍生产业可挖掘性强,种养加产业链循环发展。
项目达产后,日均产蛋73.97吨、年产量.7万余吨。预计年产值3亿元,实现利税0万元,直接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多个,带动余户农民发展特色种养业,户均年增收1.6万元以上。
朱晓东在五台代县调研朱晓东在五台代县调研时强调
用心安全生产着力转型升级
有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5月11日,市长朱晓东深入五台县和代县,就项目建设、安全生产、护林防火等工作进行调研检查。他强调,要将安全生产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将5G技术运用到项目发展全过程,围绕八大标志性引领性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谋划高精尖转型项目,抢先填补市场空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五台县委书记王继明参加五台县调研。朱晓东在代县枣林镇调研。记者范涛摄坐落于东冶镇槐荫村的五台陆港项目,自年初开建以来正在顺利推进。该项目抢抓国家“公转铁”战略机遇和黄骅港综合大港疏港契机,依托朔黄铁路东冶车站,建设标准铁路专用线、铁路车厢翻卸机械、货场、海关、检验检疫等配套设施,“一站式”办理货物进出口通关事宜,真正把“出海口”搬到了五台县。朱晓东实地察看建设现场,详细了解运价优惠、项目主体构成情况,要求科学规范建设,全力以赴实施,以陆港为基础,提前谋划区域发展板块,全面开展关联产业招商,最大限度放大项目辐射带动效应。山西国投嘉泽纸业以五台云海镁业尾矿渣为原料,经过超细研磨、配比造粒、混熔挤压和物理反应生产纸板或原纸,生产过程无废水、废气、废渣产生,产品防水、防油、防潮,成品可自然降解。朱晓东从生产成本、环保排放、市场前景等方面与传统造纸进行比较后指出,要抢抓忻雄高铁连接京津冀的便利条件,把独特资源优势与区位战略优势、可预期市场优势有机结合,同步加快项目各期建设,抢占先机,填补市场空白。滹沱河畔代县枣林镇沱阳村的片片荷叶间,蛙鸣声此起彼伏。明利公司千亩荷塘规模初具,远山半腰间万亩文冠果种植全面铺开。朱晓东听取新型农业园区建设情况、荷塘循环利用滹沱水情况汇报后指出,要紧密结合滹沱河生态治理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始终坚持农灌用水高效化利用,在保证滹沱河水量、水质的同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久力新型球团厂采用全自动化控制生产设施,生产污染少、能耗低、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步利用尾矿渣生产免烧蒸压标砖、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建材,延伸铁矿采选炼产业链条。朱晓东详细了解企业可能出现的生产安全隐患点,要求对待安全生产要小心再小心、细心再细心,对安全生产投入一分都不能少,强化员工规范操作意识,确保应急预案落实,加快5G非现场调控生产应用,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精细化分析管理,实现保安全、保产量、保质量目标。朱晓东在五台县应急训练基地调研。记者范涛摄在五台县应急训练基地,朱晓东检查灭火装备、保障设施配置储备情况,现场观摩隔离带开辟、风力灭火、水雾灭火、输水灭火以及VR训练等演示,要求进一步总结经验,提升能力,保障安全。在代县上磨坊乡随机抽查护林防火入山通道值守情况时,朱晓东强调,看似最笨的人工值守办法,执行到位就是最管用的方法,要形成机制,科学轮班,保证休息。值守卡口要真看真守真起作用,确保政策宣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严格入山进林火种收缴,禁绝野外用火,强化警民联动快速反应,确保护林防火万无一失。调研检查期间,朱晓东还就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护林防火中需要改进提高的工作,征求建议听取意见,要求相关部门研究落实。来源:任逢春忻州日报本期编辑:康馨月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
《中国影像方志》山西卷偏关篇昨晚在CCTV-10播出
偏关篇预告片黄河之水进入黄土高原后,从晋陕蒙交界处开始,自北向南拉切了一道巨大深邃的峡谷,这就是著名的晋陕大峡谷。峡谷之中,晋蒙交界的东南方就是山西省偏关县。
偏关县自古为军事要塞。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这片土地就因其突出的军事作用屡次成为草原文化与农耕文明交替融合的见证。
坐落于县城西部,修筑于明朝隆庆年间的护城楼,是偏关县的标志性建筑。
有明一代,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长城外三关,偏头关居外三关之首。
清雍正三年(公元年),改偏头关守御千户所为偏关县署,隶属宁武府,在随后的近年历史之中,偏关之名再无更迭,一直沿用至今。
长城威严障北环
偏关县是全国拥有长城最多的县之一,六道明长城再加秦、北魏、北齐长城,巍巍长城连接堡寨,形成的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堪称古代军事建筑史上的奇迹。
境内西北的黄河沿线,长城依托壁立千仞、河水汹涌澎湃的天险修筑边墙,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峻险奇观。
九窑十八洞,又名空心敌台。它是万里长城上设置功能最全的军事堡垒,既是戍边将士的住所和武器库,又是阻挡和打击敌人的极为险要的军事工程。
偏关是明长城内外长城交汇之处,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明长城自怀柔火焰山以西,分南北两线到偏关汇合,被称为内外长城。
外长城,是指火焰山西北经赤城、崇礼、张家口、万全、怀安、天镇、阳高、大同、左云等到达偏关,在老牛湾与黄河握手后,一路向西而去。
内长城,是指从火焰山西南经易县、浑源、阜平、灵丘、应县、繁峙、神池等到达偏关老营。内长城在偏关几乎垂直于外长城一直向东南“呼啸”而去,是明朝抵御外来入侵的第二道防线。
内长城西部在偏关老营堡柏羊岭丫角山与外长城携手,东部则在北京怀柔火焰山(北京结)与外长城携手。
长城沿线三里一墩、五里一台、二十里一堡,墩台多达千余座,城堡多达二十二座,“山川之表里环拱,营堡之星罗棋布”,形成了强大的战略组织指挥系统。
据《偏关志》记载,明朝时期驻扎在偏关境内的将士、官兵人数众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御敌征战中,上演了无数忠心报国的佳话。及至和平年代,这些将士、官兵与当地人融合,并将尚武爱国的精神传递给后代。
流行于当地并代代传承的踢鼓秧歌就是最好的见证,通过再现将士们点兵点将的过程,将忠心报国,征战沙场的历史佳话一次次传唱。
天下黄河第一湾
老牛湾村坐落在一块巨大的孤岩之上,这座孤岩三面邻水,高岸如劈,绝岸直矗,如箭镞一般向北深入黄河峡谷中。
古村周围百里的黄河,两岸悬崖高耸、峭壁直立;而绵延至此相拥握手的长城,则堡寨相连、烽燧各异,让这里成为摄影师心中的天堂。
明代,望河楼在老牛湾孤岩北端拔地而起,成为将士守卫瞭望的前沿阵地。在随后一百多年的历史之中,这片巨石上逐渐建设起来了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
隆庆和议以后,老牛湾的身份随之发生转变,这里成为了蒙汉交流融合的见证者。
随着蒙汉通商的频繁,偏关境内的黄河逐渐成为水陆贸易流通的重要通道。老牛湾村因优异的地理位置成为水运通道的枢纽站。
保护长城,传承长城文化
多年来,偏关境内的古长城因自然因素的破坏,或人为的踩踏,其原本恢弘坚固的堡垒一天天露出脆弱的黄土,呈现出一片萧条景象。
将近三十年来的每一天,天微亮,高政清都会穿上背后写着“长城保护”四个大字的蓝色工作服,带上一壶水、两个馒头,骑上摩托车开始一天30千米的巡查。
数十年来,高政清的坚持获得了人们的理解与支持,如今高政清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组织建立起了长城保护民间宣传队,将保护长城的宣传从自身扩展到更广泛的范围。
目前,长城保护员以及人数更多的民间长城保护志愿者,成为了偏关县长城保护的坚实力量。而长城遗址的保护也在当地政府和高政清等一批偏关人的努力下获得了成效。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偏关先后自筹经费维修了寺沟长城,修复了护城楼,水泉堡地下长城、城门和城墙,对内长城“老营堡”进行了部分复修。同时建立健全了长城保护工作机制。
如今偏关境内的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新能源发电设备在山间起伏林立,把环保、节能的绿色电波送入千家万户。
与平行交错的电网辉映,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偏关从此不再“偏”。
伴随旅游业的深入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新旅游理念深深扎根在偏关人心中,旅游不仅成为他们增收致富的强大引擎,更成为他们热爱家乡、报效家乡的生活方式。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往期回看忻州这些户籍地考生00高考可降分录取!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关于做好00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原应有“品”忻州古城原平首秀
为忻州古城墙恢复工程让路:昨天光明街上40多年的政府办公楼拆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