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湖区是位于古城西安的一个城中区域,汉之宫阙学府,唐之皇城宫城,丝绸之路之东方起点,元明清之西部总辖重地,都在莲湖之土。莲湖之得名,是源于明代秦王朱樉修建的一池碧水莲花,而此莲池的位置却是唐帝国心脏城市中轴线上最重要的位置,即太极宫承天门前的位置。朱元璋的子孙们想以池水虚其龙脉,然而龙脉的盛衰起伏,不在湖心,而在国运城运之间。斗转星移、世事变迁,作为中华根柢之城的古长安虽然不再是国之京师,但它却象罗马古城、雅典卫城一样成了世界性的文化、艺术朝圣之地和人文之都。说长安必言及莲湖,说莲湖必言及长安。莲湖区作为唐城复兴的首善之区,昭示着古长安的中兴。
莲湖区是西安古城之中历史文化迭压最为厚重,显性和隐性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帝都机杼,这里蕴藏着千年古都无穷的魅力,丰富的文化遗址和历史典故使这里成为最能彰显汉唐雄风的地方。
区域内有汉代太学、槐市、灵台
西汉时期,汉高祖命丞相萧何主持营建汉长安城,在秦兴乐宫基础上兴建了长乐宫作为皇宫,后又修建了未央宫。汉城为不规则的方形,南像南斗星,北像北斗星,故称“斗城”,面积36平方公里,为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汉长安城遗址位于龙首原北麓,紧邻莲湖区的西北面。莲湖区内留下了汉时众多的历史遗迹,西汉的太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立中央最高学府,其遗址在今天的任家口村一带,在太学旁,出现了以买卖书籍为主的综合性贸易集市,因其地多种槐树而得名“槐市”;汉代观测天文气象的汉灵台,位于今大土门以北地区;汉著名的王莽九庙,是由形制相同的12座建筑组成的规模宏大的礼制建筑群,其遗址在莲湖区枣园路以北、丰禾路以西的地方。汉武帝时,张骞应募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从此开通,成为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今人在莲湖区大庆路西段立丝绸之路群雕以示纪念。
唐宫城承天门在今莲湖公园南部
隋唐时期,隋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因战乱已残破不堪,隋文帝决定放弃旧都,命宇文恺在汉长安城东南面负责设计建造新都——大兴城。宇文恺考虑到当地地形,把龙首塬以南的6条高坡视为乾卦之六爻,作为总体规划的地理基础。莲湖历史街区位于九二、九三高地之间,按照“见龙在田”的卦辞,在此建立帝王宫殿和政府机关。大兴城包括宫城、皇城、外郭城三个部分,其结构格局达到古代都城建造的顶峰,大兴城建造的基点就位于今莲湖区内洒金桥大街东侧的劳武巷一带。唐王朝建立后,改大兴城为长安城,三次增修,并在东、西、南三面9个城门上修建起高大城楼。
唐长安城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国都,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如今的莲湖历史街区就在当时唐长安城皇城和宫城的位置,宫城的正南门承天门,是唐长安城的中心点,其遗址位于今莲湖公园的南部。以承天门命名的皇城第一横街,是长安城最宽的横街(也叫天街),就在今天莲湖区的红埠街、劳武巷一线。承天门正对的南北大街通往朱雀门,是长安城的南北中轴线大街,即今日的北广济街和南广济街。皇城另外两条南北大街——含光门大街和安上门大街叠压在今天莲湖区的洒金桥大街和北大街,至今还基本保留着当时的格局。长安城内还设有六省、九寺、一台、四监、十六卫等机构,现在大学习巷南段唐代为司农寺,北段为右骁卫、左武卫,庙后街北侧为四方馆和中书外省,西羊市北侧为东宫内坊和左卫,化觉巷南侧和鼓楼附近为原来的尚书省。宫城外有众多里坊,其中修真坊有汉灵台遗址,安定坊有五通观和福林寺,修德坊有兴福寺,这些遗址位于今丰禾路和陇海铁路线之间。辅兴坊建有金仙女冠观和玉贞女冠观,分别以唐睿宗两个出家公主的封号命名。据史料看,此二观南街往东正对着宫城的安福门,往西则通向外郭城的开远门,开远门是隋唐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去里程,都从开远门算起,因为与宫城非常近,皇帝多从此门出入都城。开远门的遗址就在今天莲湖区内沣惠路和大庆路的交汇处。著名的大唐西市,是中亚、波斯等西域的胡商通过古丝绸之路汇集于此从事商业贸易的一个国际性市场,其遗址位于今天东桃园和糜家桥之间。
五代时期,长安失去了国都地位,长安城也遭到破坏,由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主持重修,去掉长安城原来的宫城和外郭城,重修皇城,封闭朱雀门、延喜门和安福门,在原来的基础上建成“新城”,范围与“皇城”相同,但面积仅为唐长安城的1/16。全城共5座城门,其中西面的顺义门(今西门)、南面的含光门(今含光门)位于莲湖区内。新城城外东西两侧各建一座小城,分别为大安县和大年县,其中大安县位于现在莲湖区西门外,西关正街附近。
长安县治在今西大街都城隍庙东侧
明清时期,西安府城为明朝统治西北的军事重镇和陕西布政使司的政治经济中心。明洪武年间,为加强军事防御功能,重新扩建了城墙,在原来新城的基础上向东、向北延伸了1/4,城区面积增加了1/3。城墙周围有4门,西为安定门(今西门),东为长乐门(今东门),北为安远门(今北门),南为永宁门(今南门)。明西安府城由长安、咸宁两县分治,长安县治在今西大街都城隍庙东侧。府城西部长安县治最有名的建筑是鼓楼和钟楼,鼓楼位于今莲湖区北院门南端,鼓楼东侧为西安府署,东北为陕西布政司衙门,北为巡按察院和都察院衙门,西为清军道、按察司,南为巡茶察院,是一个官署集中的地区。钟楼始建于洪武十七年(公元年),原位于北广济街东侧,万历年间移到今址。鼓楼附近分布多座清真寺,是穆斯林聚居区。明代修有莲花池(今莲湖公园),是秦王府贵族游乐的园林,园内的莲池寺是秦王妃经常进香的地方。安定门北侧的贡院是举人们学习和居住的地方,至今仍保留有贡院门、举院巷、早慈巷等地名。
清朝时,西安府城总体规模没有大的变化,城区西部有总督衙门和巡抚衙门为首的官署区,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避难西安时,曾居住于此,随从人员不断往来于两地之间,即今天的南院门和北院门。清代这里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商业区和西安回民居住区,众多的清真寺星罗棋布,形成了成片环寺而居、沿街设铺的回民街区。明清时的许多地名和街名也沿用至今,如广济街、学习巷、洒金桥、麻家什字、许士庙街等。清后到现代,莲湖区的格局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昔日香火缭绕的寺庙观庵,如今大部分还都是活态的文物,当然也成了中外游客青睐的人文景点,例如广仁寺、西五台、都城隍庙等,古时以晨钟暮鼓而闻名的钟、鼓楼,如今已成了西安的标志性建筑。
如今的莲湖区是古城西安资源密度最大,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最为浓郁的区域,也是西安的商贸中心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城区西部有各类大型企业余家;有西北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城市交通干道、高速路、铁路四通八达。科技实力雄厚,荣获国家级科教工作先进城区,区内有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10多个;创办的桃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前身。商贸繁荣兴旺,是西安市重要的大型商贸区,号称西部第一金街的西大街,现已获得“中国著名商业街”的殊荣,它以承古开新的气势,将西安的传统商铺、现代商贸及都市休闲广场融汇于一体,演绎着全球化和本土化圆融互补的古都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