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穆桂英罗金芳
穆桂英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穆桂英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穆桂英五十三岁犹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通俗文学中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宋将穆桂英
穆桂英最大的事迹是大破天门阵。后来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曾奉命出征西夏。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府演义》中的人物,后来杨家将相关小说被改编成戏剧和电视剧,穆桂英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
罗家庄村
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五台县也涌现出来一位现代版的五台“穆桂英”,她就是陈家庄乡罗家庄村的罗金芳。她居住位于五台县陈家庄乡西南的清水河畔,有一个人口一千余人的村子叫罗家庄村。
农田水利建设
年秋末,正是冬春农闲季节,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罗家庄村响应党的号召,决定利用村党支部召开会议,几经讨论,通过了修建西渠的决定。几百年来,村民们一直梦想着修一条水渠,把清水河水引入村南坪的一百多亩岗地里,无奈因工程浩大,一直未动工修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清水河哗哗的从村前白白的流过,所以,当村党支部修建西渠的决定传出后,村里的人们一下高兴地炸开了锅。有人说,这西渠要是能修成,那村里受益可就大咧!但是,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说,多少年了,想修没修成,现在就能修成?于是,村党支部召开了一个辩论会。
在辩论会上,两种意见针锋相对。反对修渠的人说:“西渠工程太艰难了,不仅需要大量人力,还得有技术,历朝历代也没修成,咱们现在就有能耐修成?”支持的人说:“什么年景说什么话,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年代,那旧社会能跟现在的新社会比,不懂技术咱们可以学。”……反对的人们认为困难重重,支持的人们则信心百倍。最后,支持的意见压倒了反对的意见,眼看这场辩论会就要结束,突然站起一位青年来要发言,他说:“修这条渠的困难的确是存在,尤其全渠通过十二道难关,关关都是陡壁悬岩,那些地方平时连走也不敢走,要是在那摔下来,包饺子还嫌肉馅细呢!——我是同意修渠的,可是摔下来谁负责呀?”他的话音刚落,猛地从身后站起一位姑娘来。这位姑娘长得一副结实身板,红扑扑的脸蛋,浓眉大眼,梳着一头短发。这时,全场人的目光一下都集中在了这位姑娘身上,只见她用威严的目光狠狠地瞪了那位男青年一眼,才转过脸来对着众人们说:“大家按照他的意见,咱们罗家庄还该祖祖辈辈再受穷,别人都在建设社会主义,咱们村的人都应该用绳子把腿绑起来,因为怕摔死了无人负责呀!”末尾这句话,惹得全场哄堂大笑。接着她又转过脸对着那位男青年说:“亏你还是个共青团员,说出这些话不嫌丢人。你怕死就回家躲起来哇,别在这里胡说八道了。”会场里也哄哄地评论起那位男青年来,弄得他面红耳赤,低下头来,退回了席位。这位姑娘就是罗家庄村人人夸奖的好青年——罗金芳。年年底,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75万个,其中初级社21万个、高级社54万个。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88%,标志着中国农村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年,她才十九岁,是一名共产党员,村高级农业社的妇女主任。
罗家庄村庄
罗金芳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七岁时爹去世,十一岁娘也离去,留下她和弟弟俩个相依为命,备尝酸甜苦辣。在困境中她有叹息,没抱怨,而是自强、奋发,挺起了腰,领着比她小五岁的弟弟闯过了一个个难关。一次她带弟弟去地里干活,突然遇到了一只大灰狼,为了保护弟弟,她勇敢地同狼搏斗,但还是被狼在腿上咬了一口,差点被狼叼走,正好周围有村里人跑过来帮助,她俩才获救,被狼咬下的那块伤疤从此留在了她的腿上。苦难的童年,磨炼了她倔强、不服输的性格,也造就了她女儿身男儿志,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学自己做,锻炼得她什么困难也不怕,什么苦也能吃,什么事也能做。
农业社社员手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积极组织农业社,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亦称农业合作社,简称农业社。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由劳动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年只有1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初级社18个,高级社1个。年底发展到个,其中初级社个,高级社1个。两年后,到年12月1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布《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决议》的时候,农业生产合作社已经发展到1.5万多个,其中初级社1.5万个,高级社15个。年,农业社发展到11.4万多个,其中初级社11.4万个、高级社个。当时,主要是初级社。年7月批判“右倾”以后,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大量的初级社转为高级社,许多互助组和个体农民直接并入高级社。年,罗家庄村成立了农业社,因为社里地多劳力少,需要妇女上地参加劳动,但是,农村妇女历来没有上地的习惯,男人也看不起妇女,怕妇女上地赚了他们的工分。因此,当罗金芳上地劳动时,有些男人嘲笑她说:“哼,真是提高妇女啦,咱能干什么,叫她也得干!”他们原想把她吓回去,使别的妇女也不要上地去。但是,她并不灰心,仍然照旧下地,遇有不懂的,就向老农请教。在她摇耧的时候,他们说:“叫她摇吧,坏了要负责!”锄苗时,又说:“可得锄好咧,锄不好,减了产,要包赔!”她想自己是个共青团员,难道能向困难低头?她下决心学会各种农活,锄地、摇耧、收割、打场等,只要男人们能干的活,她都学会了,而且干得很出色。后来村里的老人们一提起她,赞不绝口:“金芳这闺女啊,真是个没挑的了,上炕是个好裁缝,下地是个好劳力。”
村党支部在研究修渠的时候,罗金芳了解到,西渠最大的问题是工程艰巨,劳力不足,因此把完成的时间定为三年。当时对水利建设的原则是及时受益,但西渠因为劳动力不足达不到要求。她想,要是能动员妇女也来参加修渠,劳力就可增加将近一倍,工程进度就可大大提高,西渠也就能提前完成。于是,她向村党支部提出一条要求,要求批准她组织妇女参加修渠。村支书罗忠贵认为,西渠工程难度确实不小,全部都在悬崖陡壁上打眼放炮,这对男人们来说,都要小心之上加小心,妇女们怎么能干呢?但又不好挫伤罗金芳的积极性,于是就和社主任罗万和商量,临时分给罗金芳一个工作,要她带着妇女和老人们去修整河滩,做保持水土工作。罗金芳从内心并没放弃她的要求,但这时她也意识到,提出参加修渠还只是自己个人的意愿,并没有到妇女群众中了解,光自己想着能干,到时候还不知人家愿不愿意跟呢,因此她只好暂时服从社里的分工。
修渠工程中
年10月13日,西渠工程开工了。按照社里的分工,罗金芳还只得带领着妇女和老人们去整理河滩。三天以后,一阵冷言冷语从开渠的男人们那里传来。有很多男人发牢骚。有个人说:“哼,如今说妇女提高了,我看再提高也就是个这!领个娃娃作个饭,围着锅台打转转,还能做个甚?如今我们开渠受硬的,她们却和老汉汉老娘娘去拾掇河滩!”这话被一个外号“快嘴子”的翠芳姑娘听去了。这位姑娘也是社里一个出名的积极分子,一股子火爆脾气,和金芳很要好,可谓金芳的副将。这天,金芳因为安排了村里一点事,去得晚了些。当她来到河滩里时,忽然看见妇女们拥成一堆,围成一团,不知为啥。翠芳姑娘见她来了,连忙分散开人群,高喊着向她冲过来,一五一十地把男人们的话告诉了她。金芳听完了,也非常生气,但她反高兴起来。她想,这样一来,妇女们的干劲倒逼上来了,应当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把大伙儿的劲鼓得更高。她就对妇女们说:“说的也是呀,姐妹们,不怪人家男人们说怪话,为啥人家能干的,咱们就不能干呢?咱们老说提高妇女地位,可是不用实际行动争取,还能叫人家看得起呀?”她刚说完,翠芳就插上来说:“干吧,金芳姐,男人们能干的咱们也能,你领头吧,咱们也上渠。”一听要上渠实干,有些妇女又害怕起来,可是也有七名积极分子应声而出,紧紧跟上金芳。金芳领着这七名妇女向西渠工地奔去。罗金芳领着七名妇女来到工地。开始男人们摸不清底细,当看到罗金芳找社主任罗万和要求任务,这才明白过来。这一下,全工地便哄开了。有个俏皮小伙子说:“快回去吧,别蚂蚁搬泰山——不自量力了”。罗金芳一股怒火燃上心头:“你们不用耍嘴皮子,不过三天,们要是赶不上你们,我愿把名字倒过来叫”。社主任罗万和一开始并不同意她们上渠干,劝她们赶快回去,后来看到她们个个十分坚决的样子,知道再劝也没用,就问她们想干甚?罗金芳说:“什么都干,你们能干甚,们就干甚。”罗万和于是分配三名党支委员负责先教给她们技术,并一再吩咐要保证安全。这一天她们干得很好,学得很快,一天功夫,她们就把打眼技术学会了。收工的时候,她们和男人们一起,高高兴兴的走下山来。别的妇女一见就议论开了:“看,人家金芳她们能行,咱们也能行。”第二天全村一百二十来名青年妇女一哄而起,全部参加了修渠。几天以后,这长达五华里的工地上,到处都处可以看到妇女和男人们一样,在悬岩上打眼放炮。为了便于组织劳力,把男女社员分开来。罗金芳便领着妇女队员与男人们比起武来。尽管已是寒冬十月,可她们每天都干得大汗淋漓,晚上回来将汗衣洗干,第二天清早又去。
为了提高工效,党支部号召向工程献计献策,改进操作,妇女们一起琢磨了个分散打眼集中放炮法,使工效大大提高,把男人们拉在后面了。这下男人们着急了,把个负责男劳力的生产队长,急得满脸通红,有人便说:“堂堂男子汉干不过妇女,太丢人了!”由于妇女参加了修渠,又开展了男女劳力之间的竞赛,使工效大大提高,原定三年完成的西渠改为一年完成了,而且眼看工程飞速进展还有可能再提前。年3月,西渠工程眼看要完成了,可是却遇到了一道难关。这地方名叫“柏树嘴”。说起这道难关,还真是一道无比险恶的难关。请看它的地形吧,一壁陡立的悬崖,有三十多丈高。如铁铸成,如刀切开,没有一丝裂缝。人们说它是:“蚂蚁爬不上顶,雨点落不住脚”的地方。要在这地方悬岩上打眼,就是那些青年棒小伙也都摇头叹息。
这个柏树嘴不仅地形险恶,而且老人们留下许多神秘的传说。在那陡壁悬岩的顶峰,有一棵数不清年代的古柏树,柏树嘴因此而得名。在岩脚接水处,有个五尺来宽高的石洞,名叫“龟精洞”。附近村的人们也都知道,那是个“龟精洞里龟成精,十人见了九人死”的地方。人们说,那洞里住着个“龟精大仙”,关于这“龟精大仙”还流传得一种说法,特别叫妇女们听了害怕。那是说这位“大仙”特别喜爱年轻妇女。
另有一种说法是,这地方是罗家庄的风水区,叫“龙眼岩”。听信这种说法的多是些老人。因此当他们听到水渠要从这里经过,就特别担心,他们怕“龙王爷”发怒,反会叫罗家庄干旱成灾。……面对这些难关,修渠的人们畏缩不前了。有的人竟提出了停工。西渠眼看就要告成,南坪上的土地眼看就能受益,必须重新鼓起人们的干劲,克服困难,战胜这道难关;必须攻破人们的迷信观念。党支部的决心是坚决的,但怎么办?从何下手?正当以党支部书记罗忠贵、社长罗万和为首的村干部们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罗金芳又跑来了。“不行,忠贵叔,他们不干我们干,必须和保守思想、封建迷信斗到底。”她一进门喘息未定就这样说。接着又说:“我建议组建个突击队,到柏树嘴作下岩打眼试验。我要求第一个下岩。”
党支书罗忠贵呆呆地望着她半天。他在想:金芳这孩子,什么时候想的都和党支部想的一样。组织突击队先作试验,这办法很好;但是能同意她的要求吗?柏树嘴那地方实在危险。金芳这孩子是想得到就能做得出的。但是万一要有个不慎,出了个好歹……因此半天他才说:“金芳,我同意组建突击队的办法,但是不能由你第一个下岩。你知道……”罗金芳不等他说完就急得跳了起来:“忠贵叔,还说人家瞧不起妇女呢,我看你也是。”其实她也明白罗忠贵的意思,对于这位党支部书记——她的堂叔,她是深深的了解和敬重的。接着她又说:“不管你瞧得起瞧不起,可我是个共产党啊,党员是不分男女的,对吗?”这是一个初春的早晨,太阳还没有出山,罗金芳就带着那七名妇女,象出征的武士,雄赳赳,气昂昂地朝向“柏树嘴”走去。
罗金芳登上了悬岩的顶峰。这时候,岩上岩下站满了人群,人们怀着紧张的心情,以无比惊异的眼光看着她,可她却神采自如,若无其事似地,不知她这时是激动还兴奋,只见她那红朴朴的脸蛋显得更加红润了,那黑灵灵的大眼显得更加晶亮发光。她再一次紧了紧身上的装束,然后朝向事先分配执行掌绳的第一生产队长走去,说了声:“开始吧”。笫一生产队长替她拦腰紧紧绑扎了一道绳索,又在她腿部兜了一根绳子,在两根绳索之间,稀稀地织了几根细带,编成软兜形,这样才不致半岩里四肢悬空,不好使劲打眼。一切准备停当了,罗金芳在腰后插上铁锤和钢钎,然后,便坦然地走向岩边。
悬岩打眼
罗金芳来到岩顶的边沿,两眼向下一看时,顿觉心慌意乱起来。岩下的人们都变得那么小,再看看那一汪蓝茵茵的无声流去的河水,忽觉得头昏眼花起来,好象是站在半天云里一样。顿时心里涌起了一阵寒潮,两腿也发软了。但她立即斩断了这种突然袭来的念头,心里悄悄对自己说:岩上岩下这么多人看我,难道我该害怕么?不!这时她把心一横,转过脸来,只见她紧眨了一下眼睛,将牙一咬,大喊一声:“放”,手撑岩顶,两脚向岩下一松,——下去了。
人们的心在紧缩着、蹦跳着、有的甚至冒出了冷汗。一刹时只听半岩中传来一阵单调的声音,那是罗金芳到达目的地的讯号。岩上岩下的掌声接连着响了起来。掌声未绝,忽听岩下传来了一阵清脆悠扬的歌声:“旧社会——好比那一——黑古隆冬的……”罗金芳在半岩里唱起妇女自己解放歌来了。接着只听她叫唤道:“翠芳——林仙嫂子——你们听见我唱歌吗?”“听——见——了。”两人同时回答,但不知是激动还是紧张,这回答的声音是颤抖的。片刻,忽听岩下响起了叮叮当当的锤钎声。人们紧张的心这才慢慢松弛下来,转而为高兴。三个钟头以后,罗金芳打好了第一个炮眼,接着把炸药装了进去,岩上的人们早已准备好了往上拉绳子,当听下面一声“拉”,人们便七手八脚将绳子飞快的拉了上来,罗金芳登上岩顶以后,半岩里传来“轰”的一声巨响,只见巨石飞溅,硝烟腾空。这响声震动了山谷、冲破了云霄。于是岩上岩下的人们接着又是一阵震天的掌声和欢呼声。村里有个七十多岁的老汉名叫罗金怀,当他听说罗金芳第一个上柏树嘴悬岩打眼的事,也跑到工地上去参观。这老汉小时候曾念过几天书,识得几个字。参观完了,他满怀兴致地在一块岩石上坐了下来,笑眯眯地摸着银白的胡子,笑着、笑着,忽然,诗兴大发,站起来,高声地为这位青年女英雄吟唱了两首诗,一首是:五八年,刮东风,东风万里出英雄。英雄是个罗金芳,她领导妇女处处打冲锋。另一首是:前朝女将数谁能,人说宋朝穆桂英。若将桂英今人比,金芳胜过穆桂英。唱完,全工地鼓掌称贺。
五台剧团合影
至此,罗金芳那“现代穆桂英”的美名便流传开了。五台剧团以她的英雄事迹为主题编导了《跃进之花》小戏曲,并在雁北地区32个县的汇演比赛中夺得第一名。之后,山西省还以她的事迹拍摄了一部电影《笑逐颜开》,在忻县地区内巡回演出,风靡晋北大地。她多次出席省、区、县劳模大会,荣获山西省“十杆旗”的第一杆旗。
全国第二次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年11月21日,她出席了全国第二次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全国群英表彰会
年10月25日至11月8日她参加了在北京举行全国群英表彰会,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主要是在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会议代表人。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集体称号个,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人。10月25日,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出席。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主持开幕式,中共中央副主席朱德致祝词,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向大会作报告。大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谭震林、李先念、聂荣臻、陆定一,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全国妇联主席蔡畅作了专题报告;周恩来总理举行宴会招待全体代表。11月8日大会闭幕,周恩来总理向各代表团授奖旗,中共中央委员、中央交通工作部部长曾山致闭幕词。大会通过了《向党中央、毛主席的致敬电》、《致全国职工书》、《向全国农民兄弟姐妹致敬书》、《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电》。
作者简介:胡立成,笔名虹雨,五台县东峪村人,医教世家之后。文化传媒人,品牌创意人,抗战红色文化传承人,乡土文化宣传人。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文字友情新媒体总编、中国网特约编辑、《旅游作家》专栏作家、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专栏作者、国际摄影杂志记者等。曾多次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并获奖。邮箱:
qq.北京根治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专业治疗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