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良有一种耸立叫五台山大白塔散文

作者简介

胡春良,男,山西夏县人,铸造工程师。《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杂志通讯员,中国铸造协会媒体联盟通讯员。在《中外文化交流》《ChineseandForeignCulturalExchanges》《文化交流》《雕塑》《中国雕塑》《城市雕塑》《上海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画界·工艺美术》《海峡工艺美术》《深圳工艺美术》《现代工业经济与信息化》《铸造》《CHINAFOUNDRY》《铸造技术》《铸造工程》《铸造设备与工艺》《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金属加工(热加工)》《现代焊接》《今日铸造》《未来铸造》《铸造纵横》《铸造工程师》《商业文化》《文化产业》《中国风》《诗中国》《外来工》《大西北诗人》《梧桐山诗刊》《圣地诗刊》《山西旅游》《山西文化》《中国文化报》《山西日报》《三晋都市报》《山西商报》《山西青年报》《太原日报》《生活晨报》《运城日报》《黄河晨报》等数十种报刊杂志发表论著、报道、诗文千余篇;诗文获“纪念安徒生诞辰周年国际征文诗文类作品”三等奖,“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炎黄杯国际诗书画印艺术大赛银奖”等全国各种大奖,并被入编《中国当代诗典》《中国实力诗人诗选》《中国网络位最具影响力诗人名作经典选刊》《中国最美爱情诗选》《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等书籍。参与《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山西卷》、国家开放大学教材《艺术铸品鉴赏与制造技术》《中国铸造发展史》等专著的编写。

有一种耸立叫五台山“大白塔”(散文)

恰值秋雨初晴,五台山的空气无比清新,天空是纯净的蓝,飘浮的大团云朵则是纯洁的白,踏上佛国的那一刻,陌生熟悉的大白塔霎时映入眼帘,高耸,纯粹,庄严!五台山,我来了!大白塔,我来了!

(图一:大白塔)

大白塔几乎就是五台山的代名词,是五台山的标志,在人文的坐标上展示着独特的风采,在文明的纬度上展示信仰的浩荡和厚重。这大白塔还是塔院寺的主要标志,这是到了五台山才知道的。塔院寺座落于台怀镇显通寺南侧,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禅寺之一。这里原来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后独成一寺,因院内有大白塔,故名塔院寺。寺以塔名,塔以佛名!寺原为大华严寺塔院。明成祖永乐五年(年)扩充建寺,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全山“青庙十大寺”之一,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其传承法系既有显密,亦有藏密。塔院寺藏密。塔院寺坐北朝南,由横列的殿院和禅堂僧舍组成。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影壁、牌坊、石阶、周门、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廷寿宝殿、塔殿藏经阁,以及山海楼、文殊发塔等建筑,气魄雄伟。

(图二;敕建护国大塔院寺山门)

大白塔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塔身拨地而起凌空高耸,在五台山群寺簇拥之下颇为壮观。此塔通高七十五点三米,环周八十三点三米。塔基为正方形,塔身状如藻瓶,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盖铜板八块成圆形,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等八卦地位安置。塔顶中装铜顶一枚,高约五米,覆盘二十一米多,饰有垂檐三十六块,长两米多;每块垂檐底端挂风钟三个,连同塔腰风钟在内,全塔共有二百五十二个。风欢铃动,叮铛作响。

(图三:大慈延寿宝殿)

关于大白塔还有一个非常佛性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塔院寺每年春三月,都要设一个“无遮大会斋”,就是不分僧人和百姓,不分穷人和富人,也不分男女老少,凡来者都分给一样的饮食。有一年设无遮大会斋,斋饭的钟声响过,人们向塔院寺涌来,有一个叫化子模样的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孩子,身边拖着一个孩子,身后跟着一条狗,也随着人群涌入寺内。她挤上前,对分饭食的库头和尚说:“我有急事,请先分给我吃吧!”库头和尚给了她三份饭食,连两个孩子的也有了。这个贫女又说:“狗有生命,也该给一份。”和尚又勉强给了一份。孰料贫女又说:“我腹内有子,尚须分食。”库头和尚发怒道:“肚里的孩子还没出生,就要分食,你真是贪得厌!”贫女不慌不忙不愠不火坚持分辩道:“众生平等,肚里的孩子也是有生命的。”随后,从袖子里取出一把剪子来,剪下一把头发,放在案桌上,用偈语唱道:“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是吾越三界,却被阿师嫌。”说罢,就跃身腾空,变成文殊菩萨,那狗变成了神狮,两个孩子变成了天童。库头和尚顿然目瞪口呆,惭愧不已。后来,在文殊菩萨显圣处建了座塔,把菩萨留下的头发放在里面供养起来。这个传说在《清凉山志》有这样记载:“在大塔东侧,昔文殊化为贫女,遗发藏此,万历间,圆广道人重修,见发若金,随人视之不一。”“众生平等”这是仁善的佛性,更是温暖的人性,所以这大白塔是丰满的,也是温情的!拜塔礼佛,讲求善缘,这善缘也会转化为福缘,大白塔无言之处皆真言。

(图四:大藏经阁)

大白塔始建于何时,目前已难以稽考了。据《清凉山志》载,此塔在汉明帝以前就有了。佛教有一传言,公元前年释迦牟尼佛灭度,其尸骨炼就成八万四千个舍利子,古印度阿育王用黄金七宝铸成了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分布于大千世界中。中国有十九座,五台山得其一,称之为“慈寿塔”。据说东汉明帝时,西域僧人摩腾就是看到五台山台怀之地似佛祖说之灵鹭山,且此地已有一佛塔才奏明汉明帝在五台山修筑寺院的。由此可知,佛舍利塔,建造于五台山兴建佛寺之初。北魏时显通寺称“大浮图寺”,意即大塔寺,可见大白塔至迟在北魏时期已耸立于五台山了。现在的大白塔,据专家研究,始建於元大德六年(年),由尼泊尔匠师阿权尼哥设计建造,俗称“大白塔”,将以前的慈寿塔置于大塔腹中。该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难,为五台山之冠。建成后,最初作为显通寺的塔院,明永乐五年(年),朱棣命太监杨升重修此塔并独立起寺。明神宗万历(年),皇太后李娘娘又令太监范江和李友重建。年由人民政府拨款将塔院寺修旧一新。

(图五;塔院寺一角)

大白塔是中国建塔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是中国塔式建筑中少见的珍品和孤例,是研究高层建筑如何经历地震和风雨雷电侵袭而不衰的实物资料。明朝镇澄法师,曾有诗先赞曰:“浮图何漂缈,卓出梵王宫。远带青山色,孤标紫界雄。金瓶涵海月,宝铎振天风。自是藏灵久,神邦万古崇”。

(图六:石狮子)

大白塔基四角建有四个小亭,在小亭的衬托下,使大白塔显得更加壮丽美观。环绕塔基造有可避风雨的长廊,大白塔的下层是个殿,俗称塔殿,殿内供奉着文殊、观世音、普贤、地藏四菩萨和一尊释迦佛像。在大白塔的围廊里还置放着喇嘛寺庙内祈祷、诵经所不可缺少的法物——个法轮,它被又称为转经筒。法轮呈园桶形,转动自如,在每一个法轮上都有“唵、嘛、呢、叭、咪、吽”六个梵文字,这叫做“六字真言”,也被称为“六字大明咒”。《大乘庄严宝王经》说,“若此六字大明咒,着于身,触于手,藏于家,或书于门,即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所以凡到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瞻礼的游客,都会挨个地去用手(据说得用右手)转法轮转经筒,因为每右转一圈法轮就等于“六字真言”已触于手,这样就可以获得平安、如意、吉祥。当然我自己也转了一圈法轮,感悟一种境界!

(图七:石狮子)

年4月9日,毛泽东等开赴西柏坡路居于此,为这座名刹留下珍贵记忆。塔院寺寺内方丈院中,至今还设有毛泽东故居陈列馆。室内按原样陈设,炕上铺一床军被,地上摆一张木桌,桌上放有一方砚台,桌子前面有一把木椅,木桌和炕沿中间方台上放有大盒,上架一只铜茶壶。后院东跨三间,左右两间分别是周恩来、任弼时当年路居住室。

(图八:大白塔)

大白塔也是朝圣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偶像。香客多绕行白塔还愿,一边走一边念经或叩头,一边抚转法轮。蒙藏族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要朝拜“塔院寺五圣迹”的第一圣迹,就是大白塔。在五台山的几日,我先后两次前往塔院寺拜访大白塔,每一次都沉浸在醍醐一样禅味梵音中。每天都要或远眺或近观,或于晨光的光芒之中,或于落日的霞彩之中,与大白塔悟谈。也用相机拍摄了许多大白塔的照片,让这一切印在记忆里,刻在生命里,让自己成为一个富有善缘的人。

佛教传播中国,大白塔耸立五台,在文化的层面共生共融,在信仰的层面向美向善。大白塔,为我们的国家祈福吧。

(责编:艾玲)

链接:

胡春良

普天有情,菩提眷属——普救寺楹联介绍

胡春良

镇海楼,九州南尽水浮天(散文)

敬请《当代文艺家》

投稿须知

1、投稿邮箱:gr

.







































中科医院
白癜风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ms/19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