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冶镇是山西省五台县第一大镇,相传因古为冶炼铜铁之地而得名。它位于五台县境西南,南临滹沱河,西傍小银河,与定襄、原平仅一山之隔,是太原、忻州至五台山和阜平的必经之处,故一向为县境门户、交通枢纽、货物集散之地。
东冶镇形如盆地,山峦绵亘。中心区位于东经°57′~°50′,北纬38°28′~39°4′。占地约5平方公里,分东南西北4街,镇下辖村21个,人口近4万,历来为原四区区公所驻地、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在明清之际,镇上的主要街区即店铺林立,每逢二、五、八日赶集之时,更是万人云集,摩肩接踵,热闹非常。地处五台县西南部,东与五台县台城镇、沟南乡、白家庄镇相邻,南与五台县神西乡接壤、建安乡隔滹沱河相望,西与原平市东社镇、定襄县宏道镇仅一山之隔,北与五台县阳白乡毗邻,北距五台县城15公里,南离忻州市区45公里。龙山山脉呈扇形怀抱其中,滹沱河、小银河潺潺流过,忻台旅游线、东芙路、朔黄铁路、忻阜高速路纵横交汇,交通便利。
东冶镇地域宽广,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全镇总面积.5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驻镇总人口6万余人,户籍总人口4万多人,耕种着全镇亩土地。形成了以小城镇建设为目标,以商贸经济为依托,以劳务输出为支柱,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万亩蔬菜生产基地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东冶镇人文景观荟萃,徐帅故居建立了爱国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东冶镇先后获得了山西省“文明乡镇”、山西省“创建小城镇示范点”、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忻州市“五一劳动先进集体”。斐然的荣誉为东冶镇增添了旖旎风采。
现在的东冶镇,建有机械厂、地毯厂、塑料厂、乳胶厂、鞋厂、皮革社、木业社等多个厂社,设有银行、医院、邮局、书店及百货纺织交电日杂蔬菜食品等各类商店,再加上个体经营的店铺和摊点,更显得市场繁荣,购销两旺,从多方面适应了广大群众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需要。
东冶镇南面、西面的大片耕地十分肥沃,水渠纵横,一向以种植蔬菜为主,是五台县的蔬菜主要产区。蔬菜之外多种小麦,小麦收割后复播谷子或玉米,年年长势喜人,金秋时节,一片金黄,故称“东冶秋黄”,是五台古八景之一。东冶镇的馍馍蒸得相当出色,所以当地有“东冶的馍馍大兴的糕,槐荫的闺女不用挑”(注)之说。
东冶镇及其附近各村,素以人杰地灵、文化发达著称,因而从古至今涌现过不少杰出人物。如清代的徐润弟、徐继畲,父子皆为进士,是东冶镇东街人。徐继畲撰写的《瀛环志略》,因影响深远被誉为“正眼看世界第一人”。新中国开国元勋之一的徐向前元帅是东冶镇永安村人,现在的“徐向前故居”,已成为广大人民瞻仰参观的重要场所。清光绪年间即兴办的沱阳学校,校址在东冶镇西门外,是五台县首屈一指的名校,曾先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担任我国省军级要职的干部及卓有成就的学者专家均为数不少。
注:大兴,为东冶镇北面的南大兴村和北大兴村。槐荫,为东冶镇西邻,亦归东冶镇管辖。该村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布局优美,树木葱茏,春暖花开之时,景色尤佳,故“槐荫春绿”亦为五台古八景之一。因槐荫村的姑娘普遍长相俊美,因而被誉称作“不用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