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海油话当年”系列
第21篇文章
本期的主人公吴文成
中海油服船舶事业部船舶技术所轮机技术研究吴文成自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海洋石油支持船相关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海内外实践经验,并将其用于船舶监造、重大改造项目、项目管理等方面,是中国海洋石油船舶行业发展壮大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左为吴文成
初出茅庐:从国内走向国外
“当时的船舶船体都很小,又没有设置减摇水舱,遇到风浪摇晃得非常厉害,我经常吐得昏天黑地,连胆汁都吐出来。”年,吴文成被分配到海洋石油勘探局船舶处“滨海”船工作。晕船是每个船员必须迈过的一道坎,经过前辈指点,吴文成学会随船的摆动频率和角度移动,逐渐适应了船上的生活。
▲“滨海”进行舾装、设备调试等工作
年,中国海油开拓海外市场,吴文成被派到东南亚的外轮散货船上工作。他一面学习英语、国际惯例和当地的法律法规,一面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当时的合作方是日本船员,日本人的英语也不是很好。我们就凭着多年做船员的默契加上磨合,通过一些主要名词、甚至一个手势或眼神,沟通基本没有太多障碍。”为期一年的外派任务顺利完成,吴文成积累了国际航线长航能力,为公司后来的船员劳务输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以厂为家:抛家三年忙监造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海油还没有带破冰能力的三用工作船。每到冬季,尤其是在辽东湾海域,遇到30公分以上厚度的冰,就会对船舶航行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南海对船舶抗台风的能力要求高……必须建造一条适应各个海区作业的多功能船。
▲建造中的船舶
年,吴文成参加了渤海石油公司建造马力破冰船(“滨海”“滨海”)的监造工作。他以轮机技术监督的身份进驻上海中华造船厂,和其他监造人员一起,配合厂方设计人员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当时遇上了上海几十年不遇的高温酷暑和寒流袭击。冬天的某个早晨,突然发现停水了,一打听才知道是因为水管冻裂了;夏季高温时,因船体小、设备多而复杂,大家就趴着、跪着,钻船舱、爬管道,用三年的时间造好了中国海洋石油系统首批集破冰、对外消防、地质调研、起抛锚拖带作业于一体的多功能供应船。
▲与家人的合影
女儿刚出生20天,吴文成就进驻船厂,等船造好了,她都会跑了。
对外合作:迎难而上闯市场
年初,“滨海”船中标了为韩国国家石油公司半潜式钻井船提供服务的对外合同。当时的“滨海”船已有十七八年船龄,为做好充分准备,公司安排该船进厂坞修,制订并实施了详细的厂修、自修及物料备品领取计划。
▲“滨海”安装螺旋轴
在韩国作业时,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严苛的甲方要求,大家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把这次任务圆满完成,否则就意味着今后可能会被其他公司抢走市场。“新船可以有计划地做好各项检修工作,而老龄船意外状况随时可能发生,没有任何征兆。”吴文成说。
一件让他记忆深刻的事是拖缆机起抛串联锚作业。在多米的深海中起抛串联锚,必须确保拖缆机状况良好。这就要求大家必须熟悉拖缆机液压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原理,尤其是要吃透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操作,这样才能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准确发现并迅速排除故障。
大家一有空闲就看教材、查图纸、摸管线,吴文成还总结出拖缆机在各种工况下的设备表现情况,将全船液压系统的相关信息都储存在大脑中。所以在后面的作业中,即使遇到突发状况,大家也都紧张有序地通过排查自修,及时排除了故障,树立了对外合作的良好口碑。
往期内容请看这里:
1
老海油话当年丨做工程,必须要做到这两点……
2
老海油话当年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固井队是咋样的?
3
老海油话当年丨四十一载写芳华
4
老海油话当年丨测井:开放前的谈判
5
老海油话当年丨听他讲“昨天的故事”
6
老海油话当年丨“老科研”的海油心
7
老海油话当年丨从大海到大漠
8
老海油话当年丨想起会战的那些日子
9
老海油话当年丨我在海外那些年
10
老海油话当年丨五年时间绕地球一圈,他们的青春实在太skr了!
11
老海油话当年丨40年,我的海油芳华
12
老海油话当年丨在马耳他造船
13
老海油话当年丨奋战崖城
14
老海油话当年丨南亚打“虎”记
15
老海油话当年丨来,唠唠咱们的“狮子楼”!
16
老海油话当年丨羊口盐场60年
17
老海油话当年丨“真理越辩越明,不怕吵,只怕绕”
18
老海油话当年丨从五台“解放”起家到屡创运输纪录
19
老海油话当年丨钻完井如何从依赖进口到实现国产化
20
老海油话当年丨请回答,渤海油田狮子楼的建设者是?
文字|肖治萍
图片丨吴文成提供
编辑|位宏如南东
监制|徐宏
CNOOC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