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年癸酉月辛亥日(年10月7日),居士隆东徒步朝礼五台山之旅于黛螺顶结束;此次旅程历时8天,行程余公里。这是自己44年中,最远的一次走路,从山下到山上,从旷野到殿堂;八天风雨兼程,是对道心和意志的考量,从娑婆到净土,从污秽到清净,道路在眼前延伸,心中的灵山也渐行渐近。以色列诗人阿米亥有一句诗:”所有伸向远方的道路,都是为带你回家而铺设的。”
缘起
原本国庆七天赴青海同仁,同仁——中国热贡之乡,大约七年前,在太原结识唐卡艺术家更登克智和谢宝明老师,此后一直对这门艺术心有戚戚,并一直想拍摄一部纪录片。年5月,父亲因病去世,对于父亲往生的情况,更登克智给予了慈悯的帮助,此后,心中便时时惦挂着赴青海之事,一是亲近善知识;二则给父亲做一些忏供。但事与愿违,或许因缘未具足,在临行前一周,青海之行决定暂时放弃。9月26日于善德堂,畅师兄和成喜法师倡议徒步朝礼五台山,且从太原走起。此日,离国庆周仅剩4日,群友绝大多数已经做了旅游出行计划,三日后,仍无回应者,思忖再三,决定一个人开始徒步之旅。29号晚,石窑寺住持继东法师登门造访,我谈起朝台一事,继东兴致盎然,应诺同行。
9月30日下午3点25分,我和继东整装出发了。
旅程闪回
.9.30下午3:25市区漪汾街起身,晚10:45至阳曲县城晋驿,挂单华严寺。
城晋驿村,位于阳曲县城北6公里,自古为三晋要道,堡城建于明代,设驿站、戍守兵。
华严寺,唐始建,年代无考,北宋庆历四年()重修。晚,于寺中为父燃第一柱香。
10.1早7点,雨,住持耀祥法师送行;离华严寺,奔大盂。
行至大盂,大雨至,逼仄于煤车、婚车之间,行速缓;晚8点,至忻府区东8公里洪济寺。
东楼村“洪济寺”始建于隋唐,先后四次重修,寺内有一块“大清光绪十年募化重修”石碑,刻着为重修洪济寺而捐募的店铺竟有余家。现正重建,寺内无住持。晚,第二柱香。
10.2早八点,斋毕,悬经幡,居士送行至村东头,告别东楼,奔东冶。
晚9:30挂单东冶镇白马寺。
白马寺,在原有妙国寺之旧址上复建,仿印度那烂陀寺建筑风格,结合中国古建。镇5万余人口,80%信仰佛教。
10.3早七点,离白马寺,去2公里,寺内居士追出送斋饭,感动之余,继续向豆村方向赶脚。
上午十点,至五台城,开始盘山路;下午五点,过东雷村,山雨欲来;六点,大雨瓢泼,暴走大
石岭;八点十分,到豆村镇。无庙可寄,入住旅舍。
10.4早七点,沿梁思成、林徽因骑毛驴考察古建之小路,参礼佛光寺、古竹林寺,悬经幡,大朝台启。
下午六点零二分,登顶南台;切小路奔佛母洞,迷途折返,月黑,再迷,手机无信号,幸遇一车路过,搭乘下山。
10.5下午四点半,到达东台顶。原计划继续进发北台,消息称前日晚一驴友登北台途中遇难,二人失踪,以防不测,挂单东台望海寺。
10.6早五点。日出东台,斋毕,攀北台。
上午十一点,登顶北台;
午一点半,至中台;
下午四点四十到西台;
晚七点四十到台怀镇。
10.7早六点,拜黛螺顶。
午,善财洞,瞻礼藏传大成就者顶果钦哲仁波切舍利塔。
下午两点四十,回程。
难忘物·事·人
一佛光寺·宁公遇·林徽因
“巨大的殿门立即被我们用力地推开了。面宽七开间的室内,在昏暗中非常动人。。。。。。。”这是梁思成1941在《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一文中的话语。早晨七点,我和继东走到了佛光寺,大殿的门紧锁深秋,看门人打开铁锁,说“可以进了。”我用力推开了巨大的殿门,晨光溢入,73年前梁思成文中描述的这一幕映入眼帘:“。。。在一个很大的平台上,有一尊佛的坐像,两边是普贤和文殊以及众多随侍的罗汉、胁侍菩萨,有如一座仙林。在平台左端,坐着一个真人大小的着便装的女人,在诸神之中显得非常渺小和谦恭。”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唯闻钟磬声”。唐人常建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几乎可切景生情于佛光寺,北朝之际的高僧昙鸾在14岁就出家于五台山佛光寺,后又往今山西交城玄中寺,精研净土理论,阐明净土立教本义,奠定了净土宗思想理论基础,被后世尊为中国净土宗祖师。入唐之后,法照在五台山建竹林寺净土道场,在此清修的无名、解脱等禅僧的声名远播,佛光寺曾一度成为五台山名重一时的大刹,当时来往五台山的僧人,不少云集于此。无名禅师的祖师塔位于大殿西侧,我绕塔悬幡,虔诚顶礼。
如今,唯一不同之处:不闻钟磬声。没了和尚,没了香火,梁柱彩绘斑驳而沧桑。晨钟不闻,暮鼓绝响,自古以来寺院和常住所承担的教化众生的功能,已荡然无存。继东法师说:“寺庙由文管部门把持,是中国佛教的悲哀。”
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从北京坐火车到太原,然后换乘汽车走了百十公里到了五台县的东冶,又换乘骡车抵达县城,然后不入台怀,避开香火旺盛的寺刹,选择台外偏僻冷清的小庙,过了豆村10里,他们找到了敦煌壁画中描绘的大佛光寺。
临走时,林徽因在捐资建寺的女施主——宁公遇夫人的塑像前照相留念。这位唐代妇女为了心中的信仰捐出了家产盖起了这座寺庙,把自己留在了这里,日夜守护着这香烟燎绕、青灯孤卷的佛陀世界。林徽因和她的爱人梁思成说:“我真想陪着这位唐代妇女再静静地坐上它一千年。”佛殿是由一位妇女捐献的,第一个发现中国最大唐代木结构古庙的人,也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这显然不是一个巧合。个中真意,只有佛洞彻。
我盘腿坐在大殿外的石阶上,历经千年风雨,深远的檐拱,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鸟的两翼,大唐气势扑面而来,自己的心情也像秋高气爽的晴空,开阔深远。我让继东法师背对大殿,面朝远山,举起相机按动了快门。
1953年发现的五台山东冶镇李家庄南禅寺,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早于佛光寺75年。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在东冶镇下了汽车,换乘驮骡,仓促之间,他们没有嗅到1155年前唐德宗李适时代一线游丝般的气息,我们也因赶脚心急,与十几里外的南禅寺失之交臂。
二中台的出家人
登上北台顶,积雪未消,冷风刺骨,叩拜祖师塔,即奔中台。约莫两个多小时,到中台,中台也名翠岩峰,海拔米,仅次于北台顶,为五台山五大主峰之第二高度。中台顶建有一寺院,名曰演教寺,创建于隋。中台顶供奉儒童文殊。目前整个中台顶都在大兴土木,罗汉站满了整个山坡,远观如众罗汉下凡。赴中台途中有缘结识三位居士,其中一位女居士认识中台的师父,已过斋时,大寮典座给我们端来热乎乎的馒头,这是我和继东今天的第一顿饭,也是今天的最后一顿。(我们一路秉持:日中一食,不住旅舍),就着泡菜,二人狼吞虎咽之时,一个身影从我们身旁掠过,不经意间,那个身影返回,典座叫了一声,“坐坐吧。”落座,寥寥数语之后,一位居士说:“看这位师父的眼睛,多清亮!”这是一位四十左右的出家人,因天冷,他的衣服套了几层,可见领口的污渍。继东问:“师父上下尊称?”出家人笑答:“不敢上下,法名寂量。”我合十:“您出家前习何行业?”寂量师答:“农民。”“为何出家?”又是两个字:“解脱!”
寂量法师,甘肃天水人,天水历来人才辈出,三国时蜀国名将姜维出生于此,一代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大师曾在此译经、传道。寂量法师乡音浓重,但吐字清晰,而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眼神——清澈无碍!!达摩禅师曾用21字论修行者眼神:藏不晦、 安不愚 、发不露、 清不枯、和不弱 、怒不争 、刚不孤 。是不是真修行者,从眼神可窥一斑。
我又问寂量法师:“如何解脱?”
“万缘放下。”
“如何放下?”
“善用其心。”
和寂量法师聊了半个钟头有余,我们还要往西台行进,便于法师告别,法师一直送我们到了庙外,又指给我们往西台的方向,挥手向他告别,法师颔首微笑,正如山坡的罗汉下凡。
三黛螺顶·顶果钦哲仁波切
朝拜黛螺顶是此次朝台的最后一环,之前的年朝过一次,这次选择大礼拜,包括一路徒步持咒的原发心,主因是为了已经往生的父亲。这一路也是忏悔之路,一位上师言:因为血缘相通,关系密切的缘故。如果自己真真切切的忏悔,甚至是一小时的忏悔,也是超过请许多人做几天佛事的功德,特别是为自己父母礼忏的功德很大。
要至黛螺顶,必登大智路,个台阶,三步一拜,不知何因,数次,眼泪夺眶,都被自己强忍吞回,登顶之后,拜过牌楼、石狮和山门。当拜到大雄宝殿外,全身已无站身之力,抬头间,一位僧人递给我一个橘子,:“累了吧,解解渴。”
跪于大殿前,仰首合十,面向五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北台无垢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东台聪明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以发菩提心回向~~~~~
回向毕,操原路下山,因为要去善财洞,顶果钦哲仁波切的舍利塔就在那里。顶果钦哲仁波切,藏传佛教宁玛派著名高僧,不丹国国师。年生,年示寂,并现虹身成就(身蜕如婴儿般)。顶果法王是我最崇敬的藏传佛教大成就者之一,因了他的开示、他的微笑、他的慈悲、幽默、智慧和尊严,他一直是我的观想上师。绕塔三周,悬挂经幡,唵嘛呢叭咪吽~~~~~~~
顶果钦哲仁波切舍利塔
朝山,不仅是一项有益身心的活动,亦是修行的行门之一,古德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朝山的意义是希望藉由礼拜外在有形的山,进而体悟内心那座无形的山,「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心即是佛,不假外求,灵山不远,在汝心中,此为朝山真正的含义。
东台日出
途中的驴友
禅,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是生命的现在进行时。如果谁想禅参五台,坐在禅堂里是无法达成愿望的。必须要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用脚参,用心参。
借用居士马明博的几句话:
对来五台山的人,文殊菩萨说:“你迢迢而来,只为在五台山遇见我。因为你,我在这里。我为你点亮灯盏,只因无明夜暗、轮回路险。”
对离开五台的人,文殊菩萨说:“无论你走到哪里,世界都跟随着你;无论你走多远,都走不出我的眷恋。因此,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10月7日晚七点。大巴车驶入太原市区,暮色已浓,灯火迷离,喧嚣正起伏;修行,刚刚开始。。。。。。
白癜风十大专业医院白癜风专科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