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景区之二十天柱山古诗楹联选

登天柱山观金龙泉

(明)李体严

风日清和柳带烟,峻嶒高处出龙泉。

银河谁识源头远,疑是山中别有天。

(选自清康熙《静乐县志》)

天柱吊古

(明)李体严

天柱嶐嵸镇朔方,龙泉半落老僧房。

将军驻节谋何事,月影松荫代代凉。

(选自清康熙《静乐县志》

赵王台怀古二首

(清)黄方琎

跨马林胡百战开,迄今谁识武灵台。

英风不逐东流水,壮士悲歌拂剑来。

荒台寂寂噪山雅,隔树孤村三两家。

试问当年争战处,农夫摇首话桑麻。

(选自清康熙《静乐县志》

天柱山怀古

(清)李暲

芦芽东出支派分,结成天柱高嶙峋。

邑前屏障屹然陈,俯视培塿皆儿孙。

策杖来游值萧辰,峰寒松气香氤氲。

疏林霜酣红叶纷,城廓参差明夕曛。

山半龙泉白粼粼,清光遥映碾与汾。

泉侧有祠祀灵神,能沛霖雨苏生民。

尔朱谍敢当明禋,凭高纵目情欣欣,

齐州九点同烟尘,赵雄晋霸今何存,

惟见岩花开落秋与春。

(选自清康熙《静乐县志》)

重登天柱山二首

(清)李銮宣

不到招提镜,于今已卅年。

此心如梦幻,过眼即云烟。

钟罄出深碧,牛羊散远天。

后来犹视者,鸿爪记前缘。

汾碾交流处,青天一柱悬。

人烟秋色迥,城廓夕阳偏。

杵药苔痕长,栽松盖影园。

问心何地歇,文字亦尘缘。

(抄自天柱龙泉石刻碑)

天柱龙泉

(清)赵梦麟

岩岩天柱高,湛湛龙泉静。

乘兴一登临,日影清波映。

两川烟雨晴,孤城楼阁晓。

上下树参差,来往人还绕。

山峙水停停,炎凉知多少。

(选自清康熙《静乐县志》)

登天柱山(五律)

薄应贤

苍松入翠微,寺壁映斜晖。

野卉飘香气,龙泉溢玉醅。

仙床视今古,神骏印神威。

欲报黎民乐,流光驷马追。

(薄应贤系山西五台人,历任中共静乐县委书记、中共忻县地委副书记、阳泉市政府市长等职)

晨登天柱山

杨茂林

晨登天柱山,雾霭隐山尖。

拨云觅小径,花露湿衣衫。

松林追朝阳,岩下探龙泉。

古寺留废墟,可慰有果园。

渡过仙人桥,直上峰峦颠。

王母夜宿处,仙床字迹斑。

俯首赵王城,烟罩汾河湾。

鹅城今为邑,一片人声喧。

祖先早开发,裹脚几千年。

中华须振兴,天柱可擎天。

(杨茂林系忻州地区文联主席)

登天柱山

孟元勋

天柱龙泉金鹅起,仙床碧溪古刹依。

静听松涛知岁美,乐作佳名颂元黎。

(孟元勋系静乐县人民政府原县长)

晨游天柱山

李贵拴

巍峨天柱云烟绕,清幽龙泉潭水盈。

松涛阵阵巢翡翠,僧房朗朗诵佛经。

风吹夜半龙欲起,雾撒霖露润乾坤。

陟巅登峰疑日近,盘山流水意无穷。

诗三首

王庆华

天柱山(七律)

天柱龙泉,静乐名胜之冠也。《中国名胜诗典》收有此条。史载,赵武灵王筑城于其侧,李翁石农得诗于其间。传说,王母流连而忘返,尉迟飞马而遗迹;神龙舔之而泉喷珠玉,甘霖润之而松凝绿云……置身其境,令人流连忘返。

一柱擎天气势雄,满山松柏郁葱葱。

悠悠神骏飞天外,汩汩龙泉涌罅空。

花果树前游客醉,赵王台下碧波淙。

当年王母流连处,无限风光画意浓。

端阳登天柱山感赋(七律)

佳日寻芳上碧峰,山泉泻玉野花秾。

茫茫云雾浮深谷,灿灿日光映古松。

草艾香飘端午梦,花溪幽唤汩罗龙。

诗魂一缕归何处?渺渺云天霞正彤。

端阳天柱山

午夜人如蚁,晓光艾流香;

清气浴山客,四季添泰康。

天柱山松(七绝)

幽谷青崖立劲松,钢枝铁叶矫如龙。

风霜历尽犹苍翠,啸傲风云变幻中。

(以上三首诗均选自山东友谊书社《心韵集》。王庆华,笔名华晔、静人、天柱石、天柱山人、化石、鸿飞等,本县城关人,太原日报资深记者、高级编辑。出版长篇付记文学《高君宇传》、文集《兰草梦痕》、诗集《心韵集》等著作5部,并在全国各地书、报、刊上发表文史、文学等文章余篇。诗文多次在本省乃至全国获奖。)

游天柱山

(清)李焕

扶杖陟巅纵眺余,收来翠色满衣裾。

城峦历历宛如画,岑秀层层不胜书。

泉液到唇知性淡,松声入耳悟禅虚。

碾汾清水濯天柱,愿卜半区结一庐。

(选自清康熙《静乐县志》

天柱山

徐德新

昔日天柱称泉龙,今朝漫坡看群松。

晴空雨后风光好,装点河山赞愚公。

(徐德新系大同山阴人,历任中共静乐县委副书记、太原市公安局副局长、太原市检察院检察长、山西省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

诗二首

赵开一

汾源一秀

一柱擎天托九霄,仙床无声卧仙娇;

汾碾奔腾碧玉碎,金鹅轻舞翡翠摇。

劲握芦芽走龙蛇,漫拽荷叶戏鹰雕;

指拨银弦抒琴韵,臂挽青峦起锦涛。

天柱山抒怀

宋毅敏

鹅城南障天柱山,峻岭高耸彩云间。

一坡松荫藏三境,数落寺宇容九天。

潺潺泉流翠玉泻,亘亘古道灵蛇盘。

踞巅俯瞰桑梓地,汾碾不息为有源。

(宋毅敏,本邑风沟村人,县农行职员)

天柱行吟

乔秀乾

青山有道通灵境,古树无言护圣泉。

而今天柱大开发,青峰屹立碧云天。

千年沧桑伴古寺,世纪伟业启新篇。

人间福地静而乐,欣逢盛世唱凯旋。

(乔秀乾,本邑魏家坪人,县委组织部干部)

天柱山玉皇楹联

(清)李銮宣

汾碾舄前流,城廓人烟都入画;

云霞天外绮,山林泉石总怡情。

(李銮宣系清代本邑人,其生平事迹详见本书卷六《人物》)

天柱山楹联两副

联海泛舟馆主赵云峰撰

应王庆华先生雅嘱,为静乐县天柱山玉皇庙暨菩萨庙敬撰楹联两副。

玉皇庙楹联

紫府玄穹凝瑞气,

黄庭无极布祥光。

菩萨庙楹联

宝相袛园尊法界,

祥云慧海渡慈航。

(赵云峰先生系全国联坛十老之一、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对联》杂志终审。时年八十二岁。)

天柱龙泉楹联

徐德新撰

天柱龙泉自古为鹅城骄傲,

先驱君宇从来是静乐光荣。

天柱山名胜古迹楹联十二副

邑人王庆华撰

应静乐县政协之约,余为故乡八景之冠天柱山撰写了十余副楹联。为使这些楹联既符合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又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较高的艺术水平,余特携联求教于年逾八旬的全国联坛十老之一、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对联》杂志终审赵云峰先生,并在此基础上反复进行了推敲、修改。

一、天柱山联

一柱擎天,云霞缥缈藏禅意;

千松拔地,泉石清幽溢画情。

[说明]本联是对天柱山景物和特点的概括。上联从天文角度写,下联从地理角度写;但不论哪个角度写,都突出了天柱山的佛教色彩和秀丽景色。

二、天柱山与名人联

石农凭眺处,松苍柏翠,犹闻诗客忧民韵;

君宇登临地,石怪泉清,尚萦先驱爱国情。

[说明]自古以来,地以人名者可谓多矣!一处名胜古迹,大凡与先哲、英杰、文人、墨客等有关,则可借以增光溢彩。因此,作天柱山联,不能不写清代先贤李銮宣、革命先驱高君宇。因为这两位本邑杰出人物曾多次登临天柱山,李銮宣还作诗作文以赞之。本联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对这两位邑人的赞美之情,无疑会使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天柱山人文景观之魅力。

三、玉皇庙门联

金阁凌云,烟霞万状,迥异人间景色;

丹楹映日,松柏千章,恍如世外桃源。

四、玉皇庙正殿联

仰瞻玉帝殿,烟云舒卷,古木参天护灵地;

俯视古鹅城,市井繁华,高楼拔地立尧天。

[说明]玉帝,即玉皇的别称。

五、菩萨庙正殿联

殿外松涛,殿内钟磬,更伴经声佛号,汇作满山梵铎;

山头霞彩,山间雾霭,又添日色天光,聚成万朵祥云。

六、龙泉联

帝女施恩,作雨成霖千木润;

神龙播惠,流珠泻玉一泉甘。

[说明]“帝女”即瑶池王母。据《穆天子传》,西王母会见天子时自称“帝女”。

七、龙王庙(一称“明惠王庙”)联

龙泉泻碧,龙柏流芳,已为灵峰添锦绣;

王母留痕,王城遗址,更教神庙塑庄严。

[说明]上联连用二“龙”,下联连用二“王”,合之为“龙王”一词。王城,指赵王城。

八、水阁凉亭联

王母寄芳趾,是耶?非耶?仙床石上留奇印;

神龙舔圣泉,真欤?假欤?水阁亭前聆水声。

九、关帝庙联

义参天地,气壮山河,亮节高风传万代;

道行春秋,心昭日月,忠肝赤胆炳千年。

[说明]春秋者乃儒家经典著作《春秋》也。旧有关羽夜读《春秋》之说。

十、玉皇庙配殿联

石农诗,洪九文,耸起汾川文笔塔;

尚德志,乾初血,凝成静邑民族魂。

[说明]此联颂扬静邑古今杰出人物。上联突出了静邑文脉之茂,下联突出了中华英魂之美。

石农,系本邑前贤李銮宣之号。

洪九,系本邑前贤李锡书之字。

尚德,系本邑革命先驱高君宇之字。

乾初,系本邑革命英烈吕调元之字。

十一、玉皇庙配殿联

西王母仙踪宛在,千古仙床生紫雾;

尉迟恭神马渺然,万株松柏荡雄风。

[说明]此联既写天柱山之景致,又写天柱山之传说。其景致若何?千古仙床,紫雾弥漫;万株松柏,清风荡漾。其传说为何?瑶池王母,醉心天柱;尉迟神马,飞蹄遗迹。将神话传说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令人在诵读之际浮想联翩,情思汹涌,从中获得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十二、天柱山功德碑联

功如天柱千松茂,

德似碾汾二水长。

[说明]此联为藏头联,上联首字为“功”,下联首字“德”,合二为一即“功德”也。

天柱山名胜古迹楹联三副(续)

其一

山不在高,有容乃大,灵峰广纳释儒道;

心何以累?无欲则宁,古圣惟求美善真。

[说明]天柱山虽不高峻,但却容纳了释、儒、道三教,其文化内涵颇为深厚。据此,上联揭示了这样一个哲理:“山不在高,有容乃大”。

佛家有言:“心就是佛”。根据“欲界无禅,禅界无欲”之佛理,下联指出:人若无有过多的欲望,则可活得轻松自在,而其心亦就无苦无累了。并鼓励人们要像古代圣贤一样,去孜孜不倦地追求真善美吧!

其二

日月双辉,天上奇观非梦幻;

乾坤六合,人间正道是和谐。

[说明]大自然自有其发展规律,纵然是神秘莫测的日、月、风、云等自然现象亦是如此。但在古代,人们由于对大自然知之甚少,便对之产生了一种虚幻、神秘,甚至敬畏之感。上联以唯物主义观点告诉人们:如果你对这些自然现象所了解,那么,你就不会认为它是虚幻的了。下联说,天地之间,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人要与人和谐相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社会来。

其三(天柱山大戏台联)

箫鼓萦天柱,绘世上兴亡成败有声画;

笙歌弥圣泉,写人间离合悲欢无字诗。

宋代诗人张商英过静乐时作下这首诗:

州昔废为邑,邑今兴作州。

废兴随所见,今昔自悠悠。

踊岸夺河势,交川当郡楼。

边民乐耕收,一曲意休休。

我县明朝进士、右都尉史王希曾在贺父母官诗中写道:

天柱山高仰止频,汾源暂托凤池身。

庭芨青草花将满,秫熟秋郊酒自醇。

学海惊人推锦绣,笔锋花纸更嶙峋。

堪怜下邑多凋瘵,特简贤才庇万民。

特别是我县清朝进士、云南巡府李銮宣,不仅为重修天柱山龙王庙写了碑记,还为天柱山玉皇庙撰写了一副楹联:

汾碾舄前流,城廓人烟都入画;

云霞天外绮,山林泉石总怡情。

池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由于这些历史名人效应,才使天柱山名闻遐迩,并跻身于国家名胜之列。

以上所记,只是与天柱山相关的历史资料的一鳞半爪。在此,有抛砖引玉之意,诚望有志于研究天柱山的专家学者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以使人们了解天柱山更为丰富的历史。

赞赏

长按







































在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ms/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