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肖干清难忘的四天四夜上

难忘的四天四夜肖干清

前几天,我开车回家乡朱湖过中秋节,进入朱湖境内,避免堵车,走的是熟悉的沦河堤,一阵阵秋风透过车窗,让人感到凉爽极了。

堤身加高了,堤坡培厚了,堤面上铺设了4米宽的水泥路……眼前刷刷而过的这些新变化、新景况,让我触景生情,不禁回想起了“98抗洪”。

朱湖是年在一片沼泽地上围垦建设起来的国营农场,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孝感市的南大门。防汛,几乎成为每年的“必修课”。

朱湖身边有两条河,都呈东西走向,一条是府河,一条是沦河。北边的府河承接着上游西面和北面汇集而来的涢水和澴水,南边的沦河是汉北河的支流,构成了孝感市与武汉市的分界线,途经东山头闸流出与府河汇合注入长江。府河南堤和沦河北堤,犹如母亲的两条长臂,把朱湖这个可爱的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守护着它的安宁。

我在农场办公室工作的15年间,基本上没有上堤防汛。“98抗洪”我参加了,那年上半年,我刚从办公室主任调进了党委领导班子。

在历史的长河里,那是一个让人惊心动魄的时刻。年,汛期较长,沦河水特别大,部分堤段洪水漫过大堤,部分群众被迫转移,全场干群万人抗洪抢险保家园。

年7月中旬,连续下了几场大雨,汛期如期而至。往年同季通常低于府河水位的沦河打破了常规,创下了历史新高,东山头闸水位高达29.98米,上游的朱湖防汛地段水位超过了29米保证水位的1米多,许多地段水位高于堤面的0.3至0.5米。由于全场干群日夜抢险,共同奋战,终于抵御了这场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险情就是命令,安全就是责任。

危急关头,农场党委书记江伟坚安排我到沦河堤负责朝阳、四汊大队地段的抢险。这对于从未“带兵打仗”的我来说是莫大的信任。我毫无退路,义无反顾地奔向了抗洪抢险第一线。经过四天四夜的奋战,我终于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通过对雨情水情分析预测后,农场从全场紧急调配青、中年劳力到沦河增援,同防汛主体单位四汊分场一道将沦河堤加高,从上游至下游全线筑一道0.6至1米高的“子堤”,迎战更高洪峰的到来。

五台,塘口,洋湖分场和场直单位的精兵强将来了,协助朱湖防汛的市农委,教委,交通局,烟草公司,农校,农机学校等单位的干部职工也来了,还有朱湖驻军官兵。

朱湖农场主管部门孝感市农垦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熊早成,一直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

沦河浪涛汹涌,水天相连,防浪林被淹得只剩一点点树梢向天招手,浑浊的水面上,漂荡着上游流下来的房屋木头、家具碎片和家禽家畜的尸体。这显然是某地发生了山洪。

当时,汉丹铁路被迫停运,铁路桥上停放着一列装满石头的火车,据说这是为了防止洪水冲垮桥梁而采取的加固保桥措施。

在农场防汛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我把近千人的防汛抢险大军按分场、大队、战线成建制地分成若干个小分队,明确干部带队,划分地段,实施抢险。

十里长堤,人山人海。大堤背水面的堤坡上,人潮涌动,上下穿行。上坡的人们,一个个背着一袋袋沉甸甸的泥土,像蚂蚁一样一步一步向堤上艰难地爬行。因为上堤没有车道,只能靠人挑肩扛,从百米之外把泥土背到堤上,筑起一道防洪墙。

年9月底作欲知朱湖九八抗洪结果究竟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作者简介

肖干清,网名甘泉,孝感朱湖人,年9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退休干部,主任科员。

喜欢阅读写作、欣赏美文,在报刊、自媒体平台发表少许文学作品。读书以修心,宁静以致远;忆益事为趣,写益事为乐。

朱湖往事

(点击阅读)

老物件

●白垸房契:六十多年前,房产证竟已两证合一!

●主席像章:珍藏一辈子

●肖干清┃难忘那部手摇电话机

老照片

●四汊小学:唤起童年记忆

●水杉林:青春梦难寻

●饶新河:难忘血火记忆

●黄贵宏:血染的风采

●董红民:从朱湖出发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

●朱湖高中:往事并不如烟

●群一农家:最纯人间亲情

●传奇人生:从吴学究到武都头

●朱湖高中:纯洁无瑕少年时

老单位

●曾跟O六六万山汽车配套,朱湖机械厂兴衰沉浮

●香港人吃的猪肉来自朱湖,万头猪场的高光时刻

●永远的朱湖农中

●塘口中学,青春从未飘逝

回忆录

●余毓安┃林荫大道的回忆

●肖益繁┃“社会主义”和两个鸡蛋

●易德俊┃二月的怀念,永恒的记忆

●池云华┃记忆

●肖干清┃忆那年

●肖干清┃领导轶事札记

●代海峰┃沦河堤:梦想起航的地方

(赐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tc/10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