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妖猫传》挺吸引眼球,据说他花了六年时间、用全明星班底打造的《妖猫传》,可以让观众看到“让人魂牵梦萦的盛唐气象”。
于是,人们就看见了这样的画面:
金碧辉煌的皇宫↓
无限光彩的胡旋舞↓
唐朝长安城人民的生活↓
法相庄严的大青龙寺↓
甚至有注入了七千斤酒的池子↓
和一个这样的李白↓
看到了这些画面,作为一个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公号,溯源君不禁发出了一声“盛唐气象”般的慨叹——如此刻意浮夸的表现,真的能代表唐代的气质吗?
陈凯歌之外,还有很多国人都想梦回大唐,比如年的电视剧《大明宫词》:
比如侯孝贤导演年的《刺客聂隐娘》:
所幸流传至今的唐代遗存,尚有一些,溯源君愿意在这里看图说话,看看唐代究竟是什么样的气象。
庙堂之气雄浑壮伟
奉先寺
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在洛阳龙门石窟位于西山南部,据说是唐代皇家供奉开凿的,于唐代上元二年(年)完成,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
主佛卢舍那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的群体形象。
昭陵六骏中的青骓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石刻中的“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同时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
六骏均为三花马鬃,束尾。这是唐代战马的特征,其鞍、鞯、镫、缰绳等,都逼真地再现了唐代战马的装饰。
据传说“昭陵六骏”石刻是依据当时绘画大师阎立本的手稿雕刻而成。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南禅寺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西南的南禅寺,大殿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唐以后历代,南禅寺大殿都有维修、装绘和补葺,但唐代建筑的规制结构和塑像的形体手法依旧保留。
可以看出无论是供奉佛祖还是表现皇家气派,唐代建筑雕塑的气质也并非完全是富丽堂皇的,毕竟生产能力有限,那种中正壮硕才是唐代应有的代表。
民间风尚质朴厚重
唐青釉盖罐
唐青釉盖罐罐身一面有酱紫色斑,罐盖两端有带孔的立片,盖合后立片夹于罐肩立片之中,以便穿绳提系,设计巧妙。釉色润泽,有别于上林湖越窑青釉。
《雨中耕作图》
敦煌壁画中的雨中耕作,生动写实,有一种天真浪漫的气息。萌萌哒!
唐代彩绘挎包女俑
唐代彩绘挎包女俑女俑头梳高髻,身着红彩低胸短袖衫,腰束红色条纹曳地长裙,胯部系带结于腹前。左手执物挎一方包——即使放在今天,这也是一个时髦的街头女性呀。
可见,唐代的市井生活,也许并不那么繁华旖旎,那种去原始为远的质朴所产生的厚重,那种富于生活情趣所带来生动,跨越千年依旧栩栩如生,他们曾如此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在表演生活。
大唐工艺富丽典雅
当然,唐代毕竟是盛世,这个盛世气象,表现在许多繁复而堂皇的装饰之中,能工巧匠运技于毫发之间,孜孜以求,在他们的时代,这样艺术的价值,有人认同,或许他们也可以交换得来一份不菲的收入。
唐鎏金鹦鹉纹银提梁罐
唐代,金银器制作有了重大发展。金光闪闪,银光熠熠的金银器,成了显示唐王朝富丽堂皇、灿烂夺目的标志之一。唐代金银器纹样丰富多彩,这些纹饰与器形一样,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风格,透过它们,可以感到唐代现实生活的五彩缤纷,文化艺术的欣欣向荣。
玛瑙酒杯
关于这件流光溢彩的玛瑙酒杯,详情请见这里(镇馆之宝系列⑥——陕西历史博物馆:兽首玛瑙杯)
西安大雁塔门框边缘上的护法天王石刻,为唐高宗时所建,是盛唐初期的作品。天王作怒目瞋视手脚挥舞之状,下踏莲花狮子,是塔门的护卫。线刻刚健有力,具有屈铁盘丝的雄强气势。尤其是人物形象性格的刻画,以及肌肉的夸张表现,都说明唐代艺术所具有的丰富的现实生活基础,同时也反映了那一时代的社会精神面貌。
这样的例子举下去,可能没有穷尽,也无法真正勾勒出唐代真正的面貌。但是溯源君觉得,可以见微知著。
我们虽然无法看见杨贵妃起舞,但她的舞姿,飘摇婀娜之态,大概与这样类似吧:
荣宝斋木板水印敦煌飞天壁画
我们虽然不知道李白喝醉后是怎样写诗的,但他的豪气与潇洒,大概与这字类似吧:
(山高水长,气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簪花仕女图》局部
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簪花仕女图》局部,仕女头上插有一种硕大的牡丹。
最后,如果要选出一个代表唐代气象的具体形象,还是投票给牡丹吧。因为“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所以,不要拿无格的芍药花来骗我们是“盛唐气象”哦。
复薪国学,国内领先的国学知识传播社群。
复薪国学线上APP,集教育、养生、管理等10大类目为一体,近10万分钟的多项优质课程,带你了解《长恨歌》,走进民国;线下读书会、精品课程,让《静夜思》从背变唱,让看到晚霞和鸟时的“真尼玛好看”,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通过线上+线下,让国学变“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