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就一直想方设法
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
以挑起战争
直到年7月7日,
日军在北平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
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
在遭到我守军拒绝后,挑起了
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亦称卢沟桥事变,
自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七七事变
在卢沟桥事变之后,
日军一方面假装谈判,一方面暗地里
快速增兵华北地区
谈判阴谋破碎后,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
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
便攻陷了北平、天津地区
一时间,时局变得更加动荡不安
在飞机大炮的轰鸣声之下,
小楼里的一对夫妻忧心忡忡
每晚在床上辗转反侧
最后,他们终于下定了决心
在炮火毁灭之前,一定要找到那个只留在历史书中的建筑
即便是走遍全中国
在这之前,有几位号称对中国文化颇有研究的日本学者得意洋洋地对外宣称:中国大陆已经不可能找到唐代的木构遗存了,要想看只能去我们京都、奈良!”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这个狂妄的断论
让当时国内众多的知名学者
愤慨不已
但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
不少的古建筑学权威却认同这一说法。
▲日本奈良东大寺
要想研究的中国古代历史建筑
竟然只有日本还存在
曾经辉煌灿烂的中式木建筑
“难道真的要被我们这一代葬送了吗?”
在当时日本侵华的背景下
这不仅仅是个需要反思的问题
这已经牵扯到一国之荣辱
▲日本法隆寺
在那些充斥着愤慨却无奈的声音里
在那些飞机大炮轰鸣的夜晚里
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系
对中国古代建筑喜爱不已的梁思成和林徽因,
几乎夜夜失眠
▲林徽因、梁思成
他们的内心始终坚信,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
在某个默默无闻的角落里
肯定还会有一座唐代木构建筑
躲过了千百年战火的纷扰与时间的侵蚀
至今沐浴在金色的夕阳之下
等待着那个命中注定之人
去拨开时间的迷雾
在到年之间,
梁思成夫妇先后考察了
个县市,座古建筑。
每次都满怀期待奔去,
每次都失望而归。
但他们没有放弃,
终于,直到一幅画的出现。
▲敦煌61号洞窟壁画
一天晚上,梁思成和林徽因正在书房研究
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和
在中国西部考察后所著的
《敦煌石窟图录》。
▲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
书中描绘的敦煌第61号洞窟的两张唐朝壁画
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其中一幅《五台山图》
形象地描绘了以五台山为中心,
东起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县),西至山西太原,
方园五百里的山川地形及风土人情。
▲《五台山图》局部
突然
“大佛光之寺”,
几个大大的黑字就像一道闪电,
出现在了茫茫暗夜。
经过梁思成夫妻二人的推测
这个出现在唐朝壁画上的寺庙,
很有可能是在唐
甚至是在更早的年代出现。
▲敦煌壁画中的佛光寺
第二天一大早,
梁思成和林徽因便迫不及待地
跑去了北平图书馆,
在相关书籍上查阅
关于“大佛光之寺”的资料。
▲国立北平图书馆
根据五台山《清凉山志》记载: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唐武宗灭佛时被毁,
仅仅12年后佛光寺重建。
于是二人推断:
保罗?伯希和所著的《敦煌石窟图录》中的大佛光之寺
应该就是《清凉山志》记载中的这个佛光寺。
▲佛光寺资料图
只是上千年过去了
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佛光寺
现在还仍然存在吗?
但已经来不及多做片刻犹豫了
他们见过太多的历史古迹
被日军的铁蹄、炮火
所践踏、所蹂躏
他们必须尽快行动
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存在
很快,在周全的准备之下,
梁思成夫妻二人
一个拖着伤腿,一个忍着肺病,
带上助手,从北平出发
在交通落后的地方,他们用骡子
在寸步难行的时候,他们就步行,
就这样,带着仅有的希望
一步一个脚印
他们朝着向着山西五台县的方向进发。
▲前往佛光寺路上
按照之前计划好的行进路线,
他们决定绕过去县城,直接赶往五台县豆村。
路漫漫其修远兮,
几个带着病痛的书生在路上吃尽了苦头,
却一个比一个兴奋。
但是在快接近目的地的时候
大家期待的表情却变得凝重起来
暮色笼罩的大地上
除了葱葱郁郁的树木
记载中佛光寺的一砖一瓦
没有一个人看到
“快看那儿!”
突然,林徽因大叫一声。
顺着她手指的位置,
暮色映照的松林间,
竟隐隐约约露出了雄伟的半边斗拱。
大家欣喜若狂
虽然每个人的身体都疲惫不已
但真的见到书中记载的佛光寺之后
他们几乎是飞奔着过去的
被时间遗忘了的佛光寺
也终于听到了
一阵慢慢靠近的、热切的脚步声
宏伟的大殿,“单层屋顶”、
“平面广七间、深四间”,
“斗拱高度约等于柱高的一半”,
“屋檐出跳深远”···
深谙中国古代建筑的梁思成,十分断定:这就是“唐”的风格,“是后来的建筑所未见的”。
▲资料图
▲梁思成手绘佛光寺东大殿正面图
“那高大的殿门,
顿时就在我们眼前打开了。
里面宽有七跨,
在昏暗中显得更加辉煌无比。
在一个很大的平台上,
有一尊菩萨的坐像,
他的侍者们环他而立,
犹如一座仙林。”
▲殿内佛像雕塑
在佛光寺大殿之内,
梁思成和林徽因兴奋地睁大眼睛,
惊奇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他们二人一处一处仔细打量,
生怕错过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
为了尽早了解整个寺庙的结构等等,
他们甚至就在大殿过夜,
以便第二天一大早起来
接着研究。
为了研究最具颇具代表性的斗拱,
梁思成还忍着腿伤,
竖起高高的楼梯,
爬到房梁上一探究竟。
▲梁思成大殿测绘
他发现:支撑屋顶最高一层梁的结构是被称作“叉手”的人字形梁架,而不是后世通用的“侏儒柱”,这是十分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这种结构最晚出自于汉,一直延续到隋唐,还从来没有人发现过实物。
梁思成后来在其《图像中国建筑史》记述:“佛光寺东大殿人字形叉手承脊槫,时国内唯一实例”。
▲梁思成手绘东大殿侧断面图
他们还细致地察看了
大殿的斗拱、梁架、藻井···
无论单个还是总体,
都明白无误地证明:
这就是晚唐建筑特征。
美术功底扎实的林徽因,
更是从殿内佛像的
形态、构造、神态等,
一眼就看出这是唐代风格。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这个曾被冰心讽刺为
“我们家太太”的大小姐,
为了精确地测量出寺庙建筑的各种数据
竟像女汉子似的爬上爬下。
▲林徽因测量佛光寺经幢
▲林徽因考证佛像
也正是她,
在大殿尘封千年的大梁上,
找到了和殿外经幢记载相同的
佛光寺修建年代,
以及寺院的出资建造者。
▲林徽因考证大梁文字
证明佛光寺,
是唐大中十一年(公元年)
由宁公遇捐资所建,
距发现之日整整年。
从而彻底地打了
自大的日本人的脸
▲东大殿内供养人宁公遇塑像
梁思成、林徽因一行,
在佛光寺一待就是好几个星期。
▲佛光寺考察四人组
“照相的时候,蝙蝠惊飞,秽气难耐,木材中又有千千万万的臭虫(大概是吃蝙蝠血的),工作至苦。”
“早晚攀登工作,或爬入顶内,与蝙蝠臭虫为伍,或爬到殿中构架上,俯仰细量,探索惟恐不周到。
“因为那时我们深怕机缘难得,重游不是容易的,这次图录若不详尽,恐怕会辜负古人的匠心的。”
虽然这段经历让他们吃尽了苦头
但是想到这所做的一切,
便都是值得的。
回到北平后,梁思成笔耕不辍,很快就发表了《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等文,瞬间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
他写道:“这是我们这些年的搜寻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结构建筑。
“不仅如此,在这同一座大殿里,我们找到了唐代的绘画、唐代的书法、唐代的雕塑和唐代的建筑。其中的每一项,都是稀世之珍,集中在一起它们就是独一无二的。”
佛光寺的真容,
终于显现在世人的面前。
▲佛光寺结构图
这座传奇的寺庙,拥有中国最大、最重要的木构结构,有现存最古的塔林,有占到全国唐代彩塑半壁江山的35尊唐代彩塑,以及我国仅存的唐代寺观壁画。
被誉为“亚洲佛光”、“中国第一国宝”。
而这一切,
只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在混乱年代里
四处奔波,争分夺秒的
抢救的无数古建筑中的一小颗明珠。
▲山西调查
▲华严寺调查
▲正定县调查
在历史的长河里
他们默默地付出着自己的一份努力
尽量让祖先留下来的每一份心血
我们来源的根
能够完整的保存下来
“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奠基的灵魂,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漫不可信的变迁。”
让那些文明的遗迹
和世间的风与万物一起
同呼吸、共存留
生生不息。
-往期内容回顾-
内容或品牌合作请联系
zuitaoci
qq.北京治疗白癜风的需要多少钱北京比较好的实惠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