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标题为:我们能从贸易争端中学到什么?压舱石、绊脚石与打火石
大视野》
没有严肃的学习,就永远不能真正进步。而学习的动力往往来自现实的挑战。如同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年的 就像一个超级课堂,议题重大,影响广泛,随时更新,视角各异。在我快30年的媒体经历中,这种感受似乎只有在中国加入WTO时才有。“入世”影响了方方面面,也促生了市场化财经报纸的兴起。年1月1日创办的《21世纪经济报道》最初的口号就是“与加入WTO后的中国一起成长”,当年4月创办的《经济观察报》将年作为“中国的国际化元年”。它们的成功掀起了财经报纸热,年在上海,《第一财经日报》和《每日经济新闻》先后创刊。今天中国从事财经报道的媒体人,有相当部分都曾在这些地方工作或受其影响。
从个人体会看,我觉得面对 所要学习的东西,可能比入世时更复杂。入世时,“融入全球体系,顺应国际规则,以开放倒逼改革”是共识,分歧是局部的、行业性的。而今天,WTO多边贸易体系本身受到“美国优先”和单边思维的挑战,在中国经济总量接近美国的2/3时(年时不到15%),美国看中国的眼光也在改变。一个新局面正在形成,即美国对中国从战略接纳转向战略竞争。
在这样复杂而深刻变化的关头,任何简单化的判断都显得轻薄,如果不是轻浮的话。如何让这一足够重大的题材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以下是一些学习笔记,和朋友们分享。
关于对等
有一个看法最近广为流传,就是中方更强调互惠,美方更强调对等,虽然英文是同一个单词rciprocal。区别何在?“互惠”聚焦于可计量的商品贸易(较少涉及投资),是“边境措施”,主要抓手是关税互惠、减少进出口贸易的政策限制;“对等”更强调双方的市场竞争机制、国内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是“边境后措施”,主要抓手是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等制度性安排。
这一说法的言外之意,是中方的竞争手段有问题,比如政府对企业的不正当补贴或人为设定本国企业应占的市场份额。
而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导师崔凡教授看来,rciprocal在18世纪的贸易法中就已出现,年签订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WTO前身)也有,那时并没有哪个谈判者哪里治白癜风最好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能否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