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水煮君为友,从此不再失联
来源:《时代风》
叶剑英是一位诗词造诣很深的著名元帅。他同毛泽东、陈毅一样,都是诗人兼革命家、军事家。在党内军内的高层领导中,毛泽东很称赞叶剑英的文才,尤其说他“善七律”。从少年时代起,叶剑英便如痴如醉地钻研名人诗词,积下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再加上走出国门开拓眼界,更激发了他的救国爱国情怀。叶剑英一生共作诗词170余首,都以独特的音调唱出了独特的时代色彩,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同时也唱出了叶剑英自己的不同凡响的一生。叶剑英用众多的诗篇记录了自己一生献身国家的身影和足迹,展现了如画般瑰丽、如诗样浓郁的人生,也用众多的诗篇记录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是壮阔的诗史,也是壮丽的史诗,读他的诗词也是读中华民族的历史。叶剑英把诗词的社会功能发挥到极致,对中华民族是一种解读,对传统文化是一种倡扬和丰富。叶剑英的诗词造诣与成就,已经毫无疑问地奠定了他杰出诗人的地位。
戎马征程中吟诗抒豪情叶剑英一生戎马,战南征北,倥偬间吟诗作赋,言志抒情,诗词多豪迈之气,却也不乏婉丽之笔。
春来跨马古城东,十里莺花潋滟红。
鞭息徘徊亭畔路,倚怀缭绕白云中。
这是叶剑英早年在广州时的一首游历诗。尽兴游玩之际,才华横溢也尽在其中。
早在学生时代,叶剑英就以诗为剑同旧势力进行斗争。1915年,叶剑英在他所在中学的后山(油岩),题下了气度非凡的著名诗章《油岩题壁》:
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
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
油岩,是广东梅州名胜古迹之一,位于梅县东山中学附近约两公里之地。1915年,时年18岁就读于梅县东山中学的叶剑英,在毕业前夕约伴同游油岩。当时辛亥革命未久,袁世凯阴谋称帝,局势混乱,全国讨袁声势浩大,革命浪潮汹涌,爱国志士无不欲以身报国。叶剑英登上油岩,眼看祖国壮丽山河有感而发,乃欣然题诗留于油岩壁上,这就是著名的《油岩题壁》诗。中学毕业的时候,担任学生会会长的叶剑英在东山中学发起举办学生成绩展览,遭到校长叶菊年的无理反对与责难。于是,叶剑英愤慨不平之下,写下了“大好园林堪种菊,风流花卉独称王”的讽刺诗句,愤然离校以示抗议。后来,校长要他检查反省才准发毕业证书,叶剑英回信拒绝说:“自古英雄多出自草莽,大丈夫何患乎无文凭。”
全诗语气雄伟,句句相联,内涵高远,步步展现作者爱国、救国之挚诚。
1917年,叶剑英进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他常与学友切磋诗文。其后,昆明出版《剑余诗集》,收人叶剑英写的古诗10余首,其中有许多清新俊逸、读之耳目一新的绝佳诗句。譬如,《夜宴》一诗娓娓道来,清丽之风迎面扑来,令人心旷神怡:
兴爽春衣沾露显,情高秋思落诗魂。
更怜良夜嫌更促,把剑长歌所有轩。
在北伐革命中,叶剑英参与筹办黄埔军校,并参加了统一广东根据地的战争。1925年4月,发生了香洲兵变。叶剑英果断处置了叛乱分子,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词章《满江红,香洲烈士》。他懑怀深挚的情感抒发道:
曾记得,
谈兵虎帐,
三春眉月。
夜半枪声连角起,
繁英飘尽风流歇。
革命史,
人湮没;
革命党,
当流血。
看搀枪满地,
剪除军阀!
1927年,叶剑英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人生旅程的光荣转折。
从此以后,在叶剑英的诗章中,更有“血染东南半壁红”的雨血腥风的苏区斗争,也有“夜渡雩都溅溅鸣”的红军艰难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还有“穿沟破垒标奇迹”的抗日战争烽烟弥漫,直至豪情万丈的“吾放眼到平西”的人民解放战争……
1938年底,正是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日本侵略军占领武汉,国民党以“焦土抗战”为名火烧长江。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办事处由武汉撤至长沙,又由长沙转至衡山,召开会议,促蒋抗日,开展抗日统战工作。叶剑英为办事处代表人参加衡山会议。期间12月的一天,叶剑英邀约李克农等几位同志,利用工作闲暇攀登南岳衡山的最高峰——祝融峰。
祝融峰海拔1290米,被称为南岳四绝之一。清晨,叶剑英和几位同志一起,从山脚的南岳镇出发,开始向山上攀登。他们每走到一处名胜古迹,都要停下来观赏研究一番。到了南天门,他们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本来从南岳镇往山上看,南天门是最高处。
但直至登上南天门最高处,高耸的祝融峰才真正展现在他们眼前。叶剑英高兴地说:“柳暗花明,气概非凡!不到山顶,不是好汉!”
参天古树下,他们沿着崎岖的小路,继续攀登,一边走一边讲着笑话和故事。终于,他们到达顶峰。林涛汹涌,天风强劲。
登临峰顶的叶剑英禁不住豪气冲天,喜不自禁。他环顾祖国大好河山,想到日本军国主义铁蹄下呻吟的祖国同胞,一股使命感涌上心头。诗情在胸中澎湃汹涌,不一会儿,便吟出铿锵的诗句《登祝融峰》:
四顾涉无际,天风吹我衣。
听涛起雄心,誓荡扶桑儿。
诗中分明充溢着叶剑英誓死保卫祖国和人民、不把日本侵略者打出中国去绝不罢休的雄心壮志。一腔爱国心溢于言表。
1947年9月,时任中央军委书记的叶剑英,与邓颖超、田家英等一道,从山西省的临县出发,前往河北省的平山县西柏坡村参加全国土地会议。途中,路过山西省的著名名胜五台山,叶剑英也兴致勃勃地游览了这座名山。
这时,五台山上寺院的一些建筑遭到破坏,许多佛像、藏经也被销毁、拿走。叶剑英对此感到非常惋惜。
在游览中,叶剑英触景生情,心怀惆怅,即兴作了《过五台山》诗三首,其中写道:
千年古刹千年债,万个金身万姓粮。
打破禅关惊破梦,未妨仇恨是清狂。
下山以后,叶剑英对此仍旧萦绕于心,着重念及。他对五台县的干部语重心长地说:“你们领导农民反封建、反迷信是对的,但这同破坏历史文物是两码事。五台山的寺庙是劳动人民修建的,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风格,庙中的佛像、藏经也是我们国家的珍贵的文化遗产,破坏了十分可惜。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保护这些历史文物。”
诗赞新中国建设万象更新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叶剑英先后担任党、国家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虽然他日理万机,昼夜操劳,殚精竭虑,但是,叶剑英仍倾心关爱祖国方方面面的建设与发展,他依旧笔耕不辍,写出大量诗作描绘了新生的东方大国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以他绚丽的彩笔,尽情地歌赞祖国层出不穷、欣欣向荣的建设新面貌:大庆油田、长江大桥、海南胶园、十三陵水库、西安搪瓷厂等等,着意刻画出“欣逢盛世超尧舜”、“万众挥锄镌大地”的劳动人民朝气蓬勃、干劲冲天的美好形象。
叶剑英对于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倾注了极大的心血。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海军领导关系的决定》,此《决定》的出台是我国建军史上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标志,它明确规定实行各大军区和军委海军司令部的双重领导体制。叶剑英为此还写出一篇妙趣横生、寓意深远的诗词加以抒怀:
母鸡孵鸭蛋,母子亦相亲。
一日凌波去,沧波无限情。
叶剑英还热情讴歌“持枪南岛最南方,苦练勤操固国防”的女民兵,经常惦着“一篇持久重新读,眼底吴钩看不休”,要人们始终牢记保卫祖国的重任。叶剑英的许多诗词还表现了他对科学的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