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藏宝相“宝华寺”》
五台山宝华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阳坡道村东北约米。据《清凉山志》记载,该寺创建于明代,由僧人正参修建,原名杂花庵,为丛林静室。清康熙五十年(),由僧人清修重建。清光绪年间(-)改称宝华寺。
宝华寺天王殿面宽三间,单檐硬山顶。殿的正面,供大肚弥勒佛,袒胸露腹,箕踞而坐。背後为手执降魔杵的韦驮将军。两山墙彩塑身体魁梧,横眉怒眼、驱邪镇妖的四大天王。天王殿两侧为钟楼二楼,其作用是,破长夜,惊睡眠,觉昏衢,去冥昧,唤醒芸芸众生。天王殿西为观音菩萨,面宽三间,单檐硬山顶,内供滴水观音,手持净瓶,为众生施舍甘露。
文殊殿,面宽三间,单檐硬山顶。殿内供文殊菩萨,半跏趺坐於狻猊背上。该院有东西配房各五间,东为客堂,西为僧舍,均为单檐硬山顶。
大雄宝殿,面宽七间,二十五米,进深三间,十四米,单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覆顶,古朴雄壮,金光灿烂。殿内佛坛上供横三世佛,殿之东西两山墙间,彩塑著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东为五观堂,九间,单檐歇山顶,前出廊,显得宏伟高大,相当气派。
该寺布局规整,建筑宏伟。坐北朝南,东西长50.38米,南北宽85.27米,占地面积平方米。中轴线上建三重大殿,依次为天王殿、文殊殿和大雄宝殿。天王殿后有一座很有名气的佛塔——燃灯佛木塔,又名西藏飞来塔。
神秘的飞来塔
宝华寺前院有飞来塔一座,高大的四角束腰须弥座上承托着5座瓶形塔身。其中,中央一塔雄伟高大,四角4塔小巧玲珑。其形制一样,都是覆钵式的实心塔。塔座的束腰部分雕刻着龙、象、牛、马、羊、鱼等动物形象。
飞来塔雕刻精细,装饰华丽,工艺出众,是一座青石雕制的金刚宝座塔。传说,这座塔的塔座在西藏,塔身在西宁塔儿寺,大塔的大铜塔尖和四个小塔的小铜塔尖是从西藏飞来的,所以当地群众就叫这座塔为飞来塔。为了防止这座塔顶再飞到别的地方,本寺僧人就用楠木雕造了一尊文殊菩萨像,供于正殿毗卢佛旁,镇住了这座金刚宝座塔。
飞来塔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位上了年岁的老人,直进塔儿沟,那时这里只有六、七户人家。这位老人挨家挨户地说:“今天中午,有座塔尖要落到这里,大家赶快把贵重物品搬出去,以防房倒磺坏,迟了就来为及了。”大家都说这位老人是个疯子,因为塔类是不会飞的,谁见过会飞的塔尖呀?
这位老人从这家进那家出,全沟六、七户人家都关照过了,却没有一个人听他的话,也没有一家往外搬东西。太阳越升越高,中午眼看就要到了,这位老人急得团团转。他看见一个六岁小孩在地里玩耍,他走过去二话没说,拍了一下孩子的脑袋,小孩就乖乖地跟他走了。
有人看见了,就一面追,一面喊叫。这一下,把全沟的人轰动了,都跑出来追赶。说来也怪,老人带着小孩跑得更快,怎么追也追不上。一气跑出了一里多路,当老人来到阳坡道才站住脚不跑了。他和小孩一起坐在草地上休息。人们赶到他跟前,刚要揪住打他,突然天昏地暗,当面不见人,大风刮得呼呼直响。只听见轰隆一声人们都被震得目瞪口呆。转瞬间,风停云散,太阳又照在头顶上了,却见一座大铜塔法和四个小塔尖摇摇摆摆飞到佛母塔上,同时又看见几处房屋震塌。
人们这才明白过来,老人是为了救大家的性命啊!当回过头来再找老人时,已无影无踪不行去向……神话虽有些荒诞,但是,却实实在在给这座佛母塔添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传说,那位老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为了防止塔尖再飞到别的地方去,人们在正殿里用楠木雕塑一尊文殊菩萨,这样就能锁住塔尖。因为塔尖是西藏飞来的,所以人们就叫它为西藏飞来塔。
雲封青螺
供养五台曼殊像,愿尔贤哲唯至诚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