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是华人,都知道“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廿四节气之一的惊蛰。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这一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祭龙神。
猴年遇到龙抬头,对于属猴、属虎、属蛇、属猪的朋友来说是一个多事之年。因此,凡是这些属相的朋友都冲犯太岁;当然其他属相的朋友也需要将一年一度的“二月二,龙抬头”旺运方法进行到底。
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仰的图腾,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民间一个重要节日了,许多习俗也多与龙有关。
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当天,最好是理个发,哪怕是修修剪剪头发也可以。
所谓修修剪剪,指的是不一定到理发店,而是自己在家修修剪剪也可以。
比如你可以给家人、哪怕是婴儿,剪掉一根头发也就可以了。理发不在数量多少,而在态度如何。即使是自己给自己剪掉一根头发,也就吉祥如意了。
那么除了理发,二月二还有哪些民间习俗呢?
1、吃龙食
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当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饼却是普遍习俗,明《酌中志》一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2、接“姑娘”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北方部分地区有这样的习俗,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正月初二(或初四)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3、引龙
在山西,最重要的习俗是“引龙”,在晋西北叫“司钱龙”,二月二早上太阳没出山以前,家家户户都要提桶到河边或井边取水。汲水时桶里放着铜钱,提上水后边走边洒,到家后将剩下的水倒入水缸,这样就把“钱龙”引回来了。引钱龙时不准说话,以免吓走钱龙。
在豫东一带,农历二月二的早晨家家必用炉膛里的灰在院子里及大门外打囤,即把草木灰放在长柄铁锨上散落成圆圈,然后圆心处放上不同的粮食,这实际上是庄稼人对粮食丰收的一种祈愿。
4、祭灶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
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5、不能做针线活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阅读提示寺庙查询:
回复以下寺庙名称进行阅读浏览
五爷庙、佛母洞、显通寺、普萨顶、塔院寺
龙泉寺、南山寺、金阁寺、殊像寺、佛光寺
镇海寺、观音洞、古佛寺、碧山寺、普寿寺
罗睺寺、黛螺顶、善财洞、寿宁寺、真容寺
清凉寺、白云寺、吉祥寺、望海寺、慈福寺
圆照寺、七佛寺、集福寺、普化寺、三塔寺
广化寺、竹林寺、灵应寺、明月池、演教寺
尊胜寺、雷音寺
免责声明本平台的非原创内容均来自网络,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只做分享使用,不用于商业,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话五台圣境,得文殊智慧,交天下朋友!
内容推荐可发邮件至:
qq.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